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永安村组植物群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7:09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永安村组植物群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嘉荫地区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与俄罗斯结雅-布列雅盆地及我国东北最大的白垩纪陆相含油盆地—松辽盆地相毗邻,这里以往以盛产“满洲龙”等生物化石闻名世界。该地区晚白垩世中-晚期地层发育,富含生物化石,是研究晚白垩世生物群、地层及陆相K-Pg界线的理想地点。但以往对晚白垩世中期的永安村组地层及生物群研究仅限于其中上部,对该组中下部所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曾影响了对嘉荫地区晚白垩世中期植物群的全面深入的研究。 2014年初,由于嘉荫永安村东山新修公路,为新一轮研究永安村组中下部地层古生物提供了条件。本文作者曾先后多次在该地区开展野外工作,实测地层剖面1条,新采集植物大化石200余件,孢粉化石样品11个,介形类化石样品20余个,新发现瓣鳃类化石5件,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室内研究工作,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1、首次在永安村组发现卡班叶(Cobbania)等水生被子植物化石,详细描述了褶皱卡班叶Cobbania corrugata (Lesq.) Stockey et al.的形态特征,并对其水生形态功能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该化石的发现不仅首次丰富了永安村组水生被子植物的组成内容并提高了对该属地质分布时限的认识,而且为我国及北半球晚白垩世卡班叶(Cobbania)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新发现北极准蓝果树(Nyssidium arcticum)等晚白垩世被子植物生殖器官化石,提高了永安村组被子植物分类研究的程度;新发现植物化石9属10种,其中包括被子植物5属6种,大大丰富了嘉荫地区晚白垩世中期的植物群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对嘉荫晚白垩世中期植物群组成及古生态等特征的认识。 3、首次在永安村组中下部新发现孢粉化石43属54种,新识别及命名了桫椤孢--双束松粉--网面三沟粉亚组合(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RetitricolpitesSub-Ass.)、平网孢--桫椤孢--双束松粉亚组合(Dictyotriletes-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 Sub-Ass.)及平网孢--双束松粉--罗汉松粉亚组合(Dictyotriletes-Pinuspollenites-Podocarpidites Sub-Ass.)等3个孢粉亚组合,对永安村组晚白垩世中期孢粉植物群的组成及地层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 4、首次确定了在永安村组中下部孢粉化石可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姚家组2-3段和嫩江组1段孢粉化石组合相对比,为永安村组孢粉植物群及地层的时代属于晚白垩世中期--桑顿期(Santonian)提供了可靠依据。 5、植物群研究中,注重了植物大化石与孢粉化石研究的结合,对全面了解植物群的组成、时代和古生态环境分析等,增加了化石及地质背景等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上述工作均属于对嘉荫地区晚白垩世永安村组地层古生物研究的新一轮工作,,为深入研究嘉荫地区的晚白垩世植物群及地层、特别是丰富嘉荫地区晚白垩世中期植物群研究内容及恢复晚白垩世嘉荫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环境,以及与邻区松辽盆地的同时期生物地层对比等,提供了新的资料,为提高嘉荫地区晚白垩世植物群及地层的研究程度将发挥较重要作用。
【关键词】:黑龙江嘉荫 晚白垩世 永安村组 植物大化石 孢粉化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2
  • 第1章 永安村组概述12-16
  • 第2章 永安村组植物大化石16-20
  • 2.1 概述16
  • 2.2 植物群组成16-18
  • 2.3 植物群古环境分析18
  • 2.4 植物大化石研究材料与方法18-20
  • 第3章 水生被子植物的新发现20-26
  • 3.1 引言20-22
  • 3.2 水生被子植物的新发现22-24
  • 3.3 古环境分析24-26
  • 第4章 永安村组孢粉新材料26-38
  • 4.1 引言26-28
  • 4.2 材料与方法28
  • 4.3 孢粉组合28-33
  • 4.3.1 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Retitricolpites 亚组合30
  • 4.3.2 Dictyotriletes-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 亚组合30
  • 4.3.3 Dictyotriletes-Pinuspollenites-Podocarpidites 亚组合30-33
  • 4.4 孢粉时代33-35
  • 4.4.1 与姚家组 2-3 段孢粉的对比33-34
  • 4.4.2 与嫩江组 1 段孢粉的对比34-35
  • 4.5 古环境及古气候探讨35-38
  • 第5章 系统描述38-52
  • 英文部分52-54
  • Preface54-56
  • Chapter 156-60
  • Chapter 260-64
  • 2.1 Introduction60
  • 2.2 Composition of Yong’ancun flora60-62
  • 2.3 Implications of paleoenvironment62
  • 2.4 Material and method62-64
  • Chapter 364-68
  • 3.1 Introduction64-65
  • 3.2 Aquatic angiosperms newly found65-66
  • 3.3 Implications of paleoenvironment66-68
  • Chapter 468-76
  • 4.1 Introduction68-70
  • 4.2 Material and method70
  • 4.3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70-72
  • 4.3.1 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Retitricolpites sub-assemblage71
  • 4.3.2 Dictyotriletes-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 sub-assemblage71-72
  • 4.3.3 Dictyotriletes-Pinuspollenites-Podocarpidites sub-assemblage72
  • 4.4 Palynological chronology and correlation72-75
  • 4.4.1 Compared to Members 2-3 of Yaojia Formation73
  • 4.4.2 Compared to Member 1 of Nenjiang Formation73-75
  • 4.5 Paleoenvironment and paleoclimate75-76
  • Chapter 576-92
  • 图版及说明92-114
  • 参考文献114-122
  • 致谢122-124
  •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khmetiev M.;Markevich V.;Ashraf A. R.;Bugdaeva E.;Godefroit P.;Bolotsky Yu.;Golovneva L.;Kodrul T.;Kezina T.;Johnson K.;Nishida H;Dilcher D. L.;Harding I.;;Late Cretaceous biota and the Cretaceous-Paleogene(K--Pg)Boundary in Jiayin of Heilongjiang,China[J];Global Geology;2011年03期

2 Pascal Godefroit;Pascaline Lauters;Jimmy Van Itterbeeck;Yuri L. Bolotsky;Ivan Y. Bolotsky;;Recent advances on study of hadrosaurid dinosaurs in Heilongjiang(Amur) River area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J];Global Geology;2011年03期

3 张志诚;;黑龙江北部嘉荫地区晚白垩世植物化石[J];地层古生物论文集;1984年01期

4 罗玉兴 ,张志诚 ,李蔚荣;黑龙江嘉荫—逊克地区晚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J];地层学杂志;1983年03期

5 李罡,陈丕基,万晓樵,姜剑虹,刘吉才,尹德顺,阎伟;嫩江阶底界层型剖面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4年04期

6 邓胜徽;辽宁铁法盆地早白垩世植物群中的真蕨植物新材料及其原位孢子[J];地球科学;1992年01期

7 尹殿奎;刘欢;孙跃武;万传彪;赵俊丽;;吉林延边地区下白垩统长财组铁角蕨属一新种[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12期

8 王璞s

本文编号:363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63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