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饱和带水流时空变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0:24

  本文关键词:非饱和—饱和带水流时空变异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系统中水文变量的时空变异性是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水文变量的变异特征、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深对流域各水文过程乃至整个水文循环的认识,深刻理解其对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水文循环中的某些水文变量,如降水、河流径流、近地表土壤含水率或地下水位等,或是研究某几个有限变量,如降水和河流径流、降水和地下水位等,未能对流域水循环中的诸多重要变量进行完整刻画,对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过程亦很少涉及。例如,降水渗入土壤,在包气带中向下运动至潜水面并在含水层中进一步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水流的时间相关性如何变化?地表入渗、地下水补给以及地下水向河流的基流排泄是怎样的时间随机过程?这些都是目前水文学关注、正在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基于对非饱和.饱和系统(USS)水流的矩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和蒙特卡洛模拟,研究水流在系统垂向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压力水头(ψ)和流量(q)的时间序列、方差、自协方差/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进行了分析。系统顶部(即地表面)接受降水入渗,水流经非饱和带到达饱和带,最终通过左下部的定水头边界(如河流或湖泊)向外排泄。结果表明:在均质系统、白噪声入渗条件下,USS中水流的波动为时空非平稳。时间上的非平稳由确定性的初始条件引起,空间上的非平稳由系统的阻尼作用和边界条件引起。水流的自相关性随时空变化:时间越长,渗透深度越大,ψ口q的自相关性越好。USS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对水流波动具有阻尼作用且阻尼作用随深度增加而减弱。介质非均质性加剧了系统中水流的波动,是水流波动的主要来源,非均质性减弱水流波动的短期相关性。其次,对不同参数的短期相关入渗和分形入渗、不同饱和渗透系数以及不同初始条件下均质USS中水流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短期相关入渗的相关尺度(λ1)不改变ψ(t)方差函数的基本构成阶段(即平稳性的构成阶段),仅改变各阶段的长短,尤其是非平稳阶段的长度;λI不改变系统阻尼作用的基本形式,仅改变其强度;λI不改变ψ(t)的相关性结构,仅影响功率谱不同频段的长短及相关性大小。分形入渗的相关性强度(β)可改变ψ(t)的平稳性:随β增大,ψ(t)的非平稳阶段逐渐增长,最终演变为非平稳过程;β可改变系统阻尼作用的形式;β可改变ψ(t)的相关性结构,随着β增大,ψ(t)由短期相关逐渐演变为长期相关,即时间分形。系统饱和渗透系数(Ks)不改变ψ(t)平稳性的基本构成阶段,只改变各阶段的长短;Ks不改变系统阻尼作用的基本形式,只改变其强度;Ks对ψ(t)的相关性结构有显著影响但不能根本改变;且这些影响与短期相关入渗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Ks对ψ(t)的短期相关性有显著影响,而入渗形式对长期波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初始条件的影响时间有限,不改变ψ(t)的相关性结构。最后,基于内华达山脉北部Sagehen Creek流域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对该流域的降水(P)、(地表)入渗(I)、(实际)蒸散发(ET)、(地下水)补给(R)、(河流)基流(BF)、河流径流(SF)以及地下水位(GL)和土壤含水率(SM)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时间序列和谱分析的结果显示:流域尺度的P、I、ET、R、BF和SF及水文响应单元尺度的P、I、ET和R均为时间分形;GL亦是时间分形;但是ET、R、BF和GL的谱在低频处存在折点。SM的谱存在明显的折点,在高频处有单一的时间尺度性,在低频处趋向白噪声。ET、R、BF和SM的折点是由非饱和带对水流不同频段阻尼作用的强度不能保持幂律一致、在低频处极为微弱造成的,GL的折点则主要由河流的边界效应引起。水文系统对所有的水文变量均是低通滤波器,除土壤含水率外也是分形滤波器,对水文变量的时间波动具有阻尼作用:水文变量在流域水循环中越深入,其时间相关性越大,顺序为PISFETRBF以及SMGL.SF的组成包括了降水、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基流等,其相关性是这些过程的综合反映。植被层和地面的阻尼作用最弱,非饱和带的阻尼作用最为强烈。该流域P和I是分数高斯噪声;ET、R、BF和SF是分数布朗运动;GL主要是二阶分数布朗运动。GL的时间相关性在远离河流的区域基本一致,但由于河流边界效应的影响,相关性向河逐渐减小。水文系统中响应信号(如地下水位、河水位)的相关性大于输入信号(如地下水补给、河流径流量)的相关性。
【关键词】:非饱和-饱和系统 时空变异性 时间尺度性 数值矩方法 谱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33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35
  • 1.1 研究背景15-17
  • 1.2 相关概念17-19
  • 1.3 研究方法19-23
  • 1.4 研究现状23-30
  • 1.4.1 水文变量时间相关性研究现状23-29
  • 1.4.2 水文变量时间相关性应用现状29-30
  • 1.5 存在问题30-31
  • 1.6 研究内容31-32
  • 1.7 主要创新点32-35
  • 第二章 均质非饱和-饱和系统中水流时空变异性35-61
  • 2.1 概念模型35-36
  • 2.2 数学模型36-38
  • 2.3 矩方程推导38-45
  • 2.4 参数设置和方程求解45-47
  • 2.5 蒙特卡洛模拟47
  • 2.6 结果与讨论47-58
  • 2.6.1 时间序列47-49
  • 2.6.2 方差函数49-50
  • 2.6.3 自相关函数50-57
  • 2.6.4 功率谱密度函数57-58
  • 2.7 小结58-61
  • 第三章 非均质非饱和-饱和系统中水流时空变异性61-79
  • 3.1 矩方程62-69
  • 3.2 方程求解和蒙特卡洛模拟69-71
  • 3.3 结果与讨论71-76
  • 3.3.1 时间序列71
  • 3.3.2 方差函数71-73
  • 3.3.3 自协方差函数73-75
  • 3.3.4 功率谱密度函数75-76
  • 3.4 小结76-79
  • 第四章 入渗形式、渗透性和初始条件对水流时空变异性的影响79-115
  • 4.1 入渗形式80-100
  • 4.1.1 指数型协方差的平稳高斯过程80-91
  • 4.1.2 分数高斯噪声和分数布朗运动入渗91-100
  • 4.2 渗透性100-106
  • 4.2.1 时间序列100-101
  • 4.2.2 方差函数101-103
  • 4.2.3 自相关函数103
  • 4.2.4 功率谱密度函数103-104
  • 4.2.5 小结104-106
  • 4.3 随机初始条件106-113
  • 4.3.1 随机初始条件的准备106-109
  • 4.3.2 时间序列109
  • 4.3.3 方差函数109-111
  • 4.3.4 功率谱密度函数111-112
  • 4.3.5 小结112-113
  • 4.4 小结113-115
  • 第五章 典型流域各水文变量时空变异性115-135
  • 5.1 研究区概况117
  • 5.2 GSFLOW模型简介117-119
  • 5.3 数据和方法119-122
  • 5.4 结果与讨论122-134
  • 5.4.1 流域各水文变量的时间变化和时间尺度性结构122-125
  • 5.4.2 HRU各水文变量时空变化和时间尺度性结构125-127
  • 5.4.3 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化和时间尺度性结构127-128
  • 5.4.4 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和时间尺度性结构128-133
  • 5.4.5 地表径流的时空变化和时间尺度性结构133-134
  • 5.5 小结134-13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35-137
  • 6.1 结论135-136
  • 6.2 研究展望136-137
  • 参考文献137-149
  • 附录Ⅰ149-152
  • 附录Ⅱ152-161
  • 致谢161-163
  • 作者简介163-1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强,梁冰,刘晓丽,李宏艳;污染物在非饱和带内运移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渐近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年12期

2 林在贯;;英国的水文地质新仪器[J];工程勘察;1982年01期

3 张朝凤;袁希鹏;;用防护指数评价非饱和带垂直自然防护性[J];地下水;1989年03期

4 亓桂明;;非饱和带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J];山东科学;1992年01期

5 C.J.Bruton;B.E.Viani;史维浚;;非饱和带中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模式[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6 王铁军,郑西来,赵淑梅;土壤非饱和带确定性数值模型研究进展[J];海洋湖沼通报;2005年02期

7 周训,方斌,曹文炳,万力,吴胜军,冯卫东;西北地区额济纳绿洲非饱和带水分和盐分分布[J];地质论评;2004年04期

8 郑香林 ,蒋凤峰;南宫非饱和带水份运移机理研究试验场[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5年02期

9 高木不折;冈大郎;韩贞镐;;土中水的非饱和流动4.雨水流出和非饱和渗透[J];世界地质;1983年02期

10 刘新仁,苏逸深,唐海行,张和平;土壤非饱和带垂向水分交换动态实验研究[J];水文;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念清;宋玮;大谷顺;江思珉;;CT扫描研究污染物在非饱和沙土中的运移规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晨;非饱和—饱和带水流时空变异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梁爱民;非饱和土壤渗透特性及饱和入渗机理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子振;持续降雨入渗非饱和黏土边坡失稳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杜金龙;干旱盐渍区非饱和—饱和带水盐耦合模拟与调控[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5 戴永浩;非饱和板岩细观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王环玲;高坝泄洪雾雨作用下饱和非饱和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雅琼;非饱和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与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云良;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流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曾志姣;非饱和红粘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4 温晓鹏;重塑非饱和粉质粘土脱吸湿抗剪强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世孝;非饱和带在水源热泵工程中的导热特性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6 唐莲;中水灌溉土壤非饱和带污染物运移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7 郭利娜;基于GDS的非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黄飞;郴州地区红粘土非饱和特性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4年

9 潘丽雅;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的渗流场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郝康宁;非饱和网纹红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非饱和—饱和带水流时空变异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87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