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4:03
本文关键词: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藏地区是世界独特的自然区域,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为苔藓植物营造了多样性的生长环境。同时,苔藓植物对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可以对栖息地的植被变迁、气候变化进行指示和监测。通过3次对西藏干旱半干旱区苔藓植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取样,分析该区域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探讨影响丛藓科生长分布及优势物种形态变化的生境因子,结合环境变量数据,利用GIS软件和MAXENT模型预测该区域丛藓科植物的空间分布,确定影响丛藓科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阐明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在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海拔各种植被类型地表设置221个样地,995个1×lm样方进行苔藓植物取样调查,经鉴定得到丛藓科植物24属,100种,12变种,种类最多的属为对齿藓属(Didymodon),优势种为尖叶对齿藓原变种(Didymodon constricuts var. constricuts)。采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不同海拔丛藓科物种丰富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物种均匀度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对齿藓属的物种多样性在各海拔梯度上差异不大,在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中其个体均匀度相似。物种与样地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影响研究区域丛藓科物种多样性与生长盖度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海拔、植被类型和温度,其次是植被盖度,与土壤含水量、人为干扰和苔藓植物着生基质类型关系不大;影响对齿藓属物种多样性及盖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植被盖度、土壤水分含量、海拔和人为干扰,受植被类型影响最小;影响尖叶对齿藓形态分化的最重要的样地环境因子是海拔、植被盖度和人为干扰,植被类型对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几乎无影响。利用物种数据和22个环境变量(气候、地形、植被和人为干扰)数据分别建立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与对齿藓属1 km分辨率的MAXENT物种分布模型,应用GIS技术呈现物种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丛藓科的潜在分布面积远远大于对齿藓属,二者主要集中于那曲地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南部及拉萨市。影响丛藓科及对齿藓属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人为干扰,其次为气候和植被,地形影响最小。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植被覆盖度加大可以促进优势物种尖叶对齿藓叶片和植株的生长。本研究补充完善了西藏地区苔藓植物物种信息,将人为干扰作为一类环境变量结合遥感技术、MAXENT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研究区域丛藓科及对齿藓属植物的空间分布,探讨丛藓科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同时从优势物种形态分化与环境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同一物种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苔藓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苔藓植物 多样性 空间分布 环境 MAXEN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缩略词9-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4
- 1.1 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10-15
- 1.2 苔藓植物形态学研究15-18
- 1.3 苔藓植物空间分布研究18-21
- 1.4 本研究的立项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21-24
- 第二章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案24-37
- 2.1 西藏地区概况24-27
- 2.2 研究方案27-29
- 2.3 研究方法29-37
- 第三章 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物种多样性研究37-51
- 3.1 丛藓科植物物种多样性概况37-41
- 3.2 西藏干早半干旱区丛藓科植物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41-48
- 3.3 讨论48-50
- 3.4 小结50-51
- 第四章 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植物与生境之间关系的研究51-59
- 4.1 丛藓科植物Patrick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51
- 4.2 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1-54
- 4.3 对齿藓属植物Patrick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54-56
- 4.4 西藏干旱半干旱区对齿藓属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6-57
- 4.5 讨论57-58
- 4.6 小结58-59
- 第五章 西藏干旱半干旱区苔藓植物形态特征与生境之间的关系59-73
- 5.1 尖叶对齿藓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59-66
- 5.2 尖叶对齿藓形态特征与海拔之间的关系66-68
- 5.3 尖叶对齿藓形态特征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68-69
- 5.4 讨论69-70
- 5.5 小结70-73
- 第六章 丛藓科植物空间分布建模及其对环境响应73-89
- 6.1 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预测分布结果74-75
- 6.2 西藏干旱半干旱区对齿藓属预测分布结果75-76
- 6.3 环境变量对丛藓科植物分布的影响76-80
- 6.4 环境变量对对齿藓属植物分布的影响80-83
- 6.5 环境变量对尖叶对齿藓形态特征分化的影响83-87
- 6.6 讨论87-88
- 6.7 小结88-89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9-92
-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89-90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90-91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91-92
- 参考文献92-103
- 致谢103-105
- 附录105-119
- 个人简历119-1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小兰,敖志文;泥炭藓植物数量分类的研究[J];植物研究;1989年04期
2 王中生,方炎明;龙王山常绿阔叶林石生藓分布格局的缀块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3 白学良,赵连梅,孙维,孙卫国;贺兰山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生态学作用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4 杨永胜;邱永利;周小泉;穆兴民;卜崇峰;;毛乌素沙地人为干扰苔藓结皮的土壤水分和风蚀效应[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1期
5 程军;沈阳;郭水良;;气候变暖对花叶藓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范围影响的预测[J];生态科学;2015年01期
6 龙朝波;张朝晖;;喀斯特石漠化山区苔藓植物水分吸收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2期
7 张元明,曹同,潘伯荣;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西藏干旱半干旱区丛藓科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5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44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