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有色金属基地和铅锌钨钼锡铁多金属矿集区,而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可划分为受古亚洲洋构造域影响和受环太平洋构造域影响两个阶段。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生代以前地质构造演化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的影响,中生代早中三叠世成岩成矿事件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或碰撞后伸展作用有关,而早白垩世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则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下。 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内主要矿床依据其矿化特点可划分为三类,即矽卡岩型(浩布高铅锌矿、白音诺尔铅锌矿和黄岗锡铁矿)、斑岩型(东山湾钨钼矿)和热液脉型(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大井锡铜矿)。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活动,成矿流体早期为中高温、高盐度的不混溶H2O-NaCl体系热液,并逐渐向中低温、中低盐度的均匀H2O-NaCl体系热液转变。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伴随着大气降水的加入,并萃取了部分地层物质。研究区斑岩型矿床成矿早期流体来源于燕山期浅成侵入体的结晶分异作用,晚期伴随着大气降水的大量加入。热液脉型矿床成矿物质同样具有深源特点,成矿流体属相对均匀的中温、中低温H2O-NaCl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白音诺尔铅锌矿形成于早中三叠世(约244Ma),,而浩布高铅锌矿、黄岗锡铁矿、东山湾钨钼矿、双尖山银矿、大井锡铜矿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32Ma~143Ma)。 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两个成矿系列,其一为中晚三叠世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铅锌银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其二为与早白垩世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锡、铁、钨、钼、铅、锌、铜、银多金属系列。其中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系列:①早白垩世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铅-锌-银-(铜)多金属亚系列,②早白垩世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钨-钼-(铅)-(锌)-(银)多金属亚系列,③早白垩世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锡-(铁)-(钨)-铜-(铅)-(锌)多金属亚系列。 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内不同类型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及分布受到地层、构造、岩浆岩的联合控制,二叠系、中生代中酸性岩体、断裂构造及物化探异常等是区内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本文建立了黄岗梁-甘珠尔庙地区多元地学信息数据库,提取二叠系、地层组合熵异常、化探异常等多个信息作为证据因子层,对研究区进行了基于证据权模型的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研究,并圈定了7个多金属找矿靶区。
【关键词】: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 矿床成因 成矿系列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MRAS 内蒙古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序言12-20
-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12-13
- 1.2 论文选题依据13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3-17
- 1.3.1 研究现状13-16
- 1.3.2 存在问题16-17
- 1.4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18-20
-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0-31
- 2.1 区域地层21-25
- 2.1.1 元古界21
- 2.1.2 早古生界21-23
- 2.1.3 晚古生界23-24
- 2.1.4 中生界24-25
- 2.1.5 新生界25
- 2.2 区域构造25-27
- 2.2.1 褶皱构造26
- 2.2.2 断裂构造26-27
- 2.3 区域岩浆岩27-29
- 2.4 区域矿产29-31
- 第3章 区域地质演化与成矿动力学环境31-54
- 3.1 前中生代构造演化31-34
- 3.1.1 古亚洲洋盆形成与发展阶段31-32
- 3.1.2 古亚洲洋俯冲阶段32-34
- 3.1.3 古亚洲洋闭合阶段34
- 3.2 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动力学环境34-53
- 3.2.1 三叠纪岩浆作用35-37
- 3.2.2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37-52
- 3.2.3 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52-53
- 3.3 小结53-54
- 第4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54-92
- 4.1 矽卡岩型矿床55-77
- 4.1.1 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55-64
- 4.1.2 白音诺尔铅锌多金属矿床64-72
- 4.1.3 黄岗梁锡铁多金属矿床72-77
- 4.2 斑岩型矿床77-83
- 4.2.1 东山湾钨钼多金属矿床77-83
- 4.3 热液脉型矿床83-92
- 4.3.1 双尖子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83-87
- 4.3.2 大井锡铜多金属矿床87-92
- 第5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系列92-142
- 5.1 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床92-102
- 5.1.1 成矿物质来源92-94
- 5.1.2 成矿流体来源94-101
- 5.1.3 成矿时代讨论101
- 5.1.4 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101-102
- 5.2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102-109
- 5.2.1 成矿物质来源102-103
- 5.2.2 成矿流体来源103-108
- 5.2.3 成矿时代讨论108-109
- 5.2.4 矿床成因109
- 5.3 黄岗锡铁多金属矿床109-117
- 5.3.1 成矿物质来源110-112
- 5.3.2 成矿流体来源112-117
- 5.3.3 成矿时代117
- 5.3.4 矿床成因讨论117
- 5.4 东山湾钨钼多金属矿床117-126
- 5.4.1 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演化特征118-123
- 5.4.2 成矿流体来源123-124
- 5.4.3 成矿年代学研究124-125
- 5.4.4 矿床成因讨论125-126
- 5.5 双尖子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126-130
- 5.5.1 成矿物质来源126
- 5.5.2 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来源126-129
- 5.5.3 成矿时代129
- 5.5.4 矿床成因讨论129-130
- 5.6 大井锡铜多金属矿床130-135
- 5.6.1 成矿物质来源130-132
- 5.6.2 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来源132-135
- 5.6.3 成矿时代135
- 5.6.4 矿床成因讨论135
- 5.7 成矿系列划分135-142
- 5.7.1 研究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特点135-138
- 5.7.2 成矿系列划分138-140
- 5.7.3 区域成矿模式140-142
- 第6章 区域找矿方向142-164
- 6.1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142-149
- 6.1.1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142-144
- 6.1.2 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144
- 6.1.3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144-145
- 6.1.4 不同类型矿床找矿标志145-149
- 6.2 基于 GIS 的多元成矿信息提取149-159
- 6.2.1 地层成矿信息提取150-152
- 6.2.2 构造成矿信息提取152-153
- 6.2.3 岩浆岩成矿信息提取153-154
- 6.2.4 地球物理成矿信息提取154-155
- 6.2.5 地球化学成矿信息提取155-159
- 6.3 基于证据权重法的成矿预测研究159-164
- 6.3.1 证据权重法的基本原理159-160
- 6.3.2 研究区成矿预测160-164
- 结论164-166
- 参考文献166-17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77-178
- 致谢1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洪臣,张炯飞,权恒;大兴安岭中生代两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鲍庆中;张长捷;吴之理;王宏;李伟;桑家和;刘永生;;内蒙古白音高勒地区石炭纪石英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曾庆栋;刘建明;贾长顺;万志民;于昌明;叶杰;刘红涛;;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沉积喷流成因:地质和硫同位素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刘世翔;薛林福;郄瑞卿;张旭东;孟庆龙;;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在黑龙江省西北部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5期
5 王可勇;张春燕;樊岳铭;张晓东;;山东玲珑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薛顺荣;肖克炎;丁建华;;基于MRAS的证据权重法在香格里拉地区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马星华;陈斌;;大兴安岭南段敖仑花斑岩钼(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C、H、O、S和放射性Pb同位素约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要梅娟;刘家军;翟德高;王建平;邢永亮;;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王长明;张寿庭;邓军;;大兴安岭南段铜多金属矿成矿时空结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曾庆栋;刘建明;万志民;于昌明;叶杰;刘红涛;;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构造控制与找矿方向[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华;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2 张青伟;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长明;大兴安岭中南段喷流—沉积成矿特征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刘建峰;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吉衡;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赵英利;大兴安岭中南部二叠纪砂岩物源分析对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10年
7 周文孝;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古生代岩浆作用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8 孙珍军;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金矿成矿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欧阳荷根;大兴安岭南段拜仁达坝—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辛江;内蒙古东南部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找矿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45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