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光学散射测量中的形貌重构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9:19

  本文关键词:纳米结构光学散射测量中的形貌重构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学散射测量 半导体 纳米结构重构 逆问题 支持向量机 鲁棒统计 正态统计


【摘要】:凭借快速、非破坏、低成本等特性,光学散射仪已经被广泛运用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线上的纳米结构几何形貌关键尺寸(CD, Critical Dimension)测量中。光学散射测量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将理论光谱与待测纳米结构测量光谱不断比对来找出最优的几何形貌参数值。因此,光学散射测量技术成功与否除了依靠纳米结构正向光学建模算法之外,更为重要地依赖于有关逆问题的求解过程。当前,针对散射测量逆问题,往往简单地将其转化为一个在理想几何模型下的最小二乘评价函数优化问题,而并未考虑工艺线上的变化因素和光谱测量过程中多种测量误差对该优化问题的影响。 本学位论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提出纳米结构光学散射测量中的形貌重构方法研究,将重点开展纳米结构几何形貌识别、鲁棒参数提取算法和鲁棒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等方面的探索。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纳米结构几何形貌识别方法,避免了传统的需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或者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进行断面制样进而获取纳米结构形貌几何模型的破坏性方法。针对一维光刻胶光栅的仿真与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准确的纳米结构几何形貌识别率。 系统研究了测量光谱中的非正态测量误差对传统的、基于最小二乘评价函数的优化方法和库匹配方法造成的准确度影响。分别提出了基于数据约化思想和基于鲁棒统计原理的非线性优化算法,突破了正态统计假设框架,实现了更高准确度的典型纳米结构几何形貌参数提取结果。在所提出的非线性优化算法基础上,针对传统的库匹配方法进行了改进,分别提出了基于数据约化修正的和基于鲁棒统计修正的快速库匹配方法,从而为所提理论与方法在半导体工业界中的运用铺平了道路。 在传统的基于正态统计与协方差矩阵有关理论的测量参数不确定度估计方法基础上,利用所提出的数据约化方法对其进行了修正。通过找出并剔除潜在的包含大测量误差的数据点,获得了更为鲁棒可靠的不确定度估计结果。 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双旋转补偿器型Mueller矩阵椭偏仪样机基础上,结合自主开发的算法软件包,对半导体工业中典型的光刻胶光栅、刻蚀硅光栅和各向异性深刻蚀多层光栅进行了测量实验分析,分别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纳米结构几何形貌识别方法、鲁棒参数提取优化算法与库匹配方法和鲁棒测量不确定度估计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本学位论文所研究的纳米结构光学散射测量中的形貌重构方法将为深入认识和解释光学散射测量技术的本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提高基于光学散射仪的纳米结构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提供全新的指导方法,并将在半导体纳米制造中的在线监测与工艺控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光学散射测量 半导体 纳米结构重构 逆问题 支持向量机 鲁棒统计 正态统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6.2;TP1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1 绪论10-24
  • 1.1 课题概述10-14
  • 1.2 半导体纳米结构测量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4-22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22-24
  • 2 纳米结构几何形貌识别方法24-34
  • 2.1 引言24-25
  • 2.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纳米结构几何形貌识别方法25-29
  • 2.3 典型纳米结构几何形貌识别仿真分析29-32
  • 2.4 本章小结32-34
  • 3 基于非线性回归的纳米结构几何形貌重构方法34-57
  • 3.1 引言34-36
  • 3.2 传统非线性回归方法36-39
  • 3.3 基于数据约化的非线性回归方法39-48
  • 3.4 基于鲁棒统计的非线性回归方法48-55
  • 3.5 本章小结55-57
  • 4 基于库匹配的纳米结构几何形貌重构方法57-67
  • 4.1 引言57
  • 4.2 传统库匹配方法57-59
  • 4.3 快速光谱库搜索算法59-61
  • 4.4 基于数据约化的参数修正方法61-62
  • 4.5 基于鲁棒统计的参数修正方法62-63
  • 4.6 典型纳米结构参数提取仿真63-65
  • 4.7 本章小结65-67
  • 5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67-74
  • 5.1 引言67
  • 5.2 基于正态统计分布假设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67-70
  • 5.3 鲁棒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70-71
  • 5.4 典型纳米结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仿真分析71-73
  • 5.5 本章小结73-74
  • 6 基于光学散射仪的典型纳米结构测量实验研究74-92
  • 6.1 引言74
  • 6.2 广义椭偏仪测量设备及实验过程简介74-75
  • 6.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纳米结构几何形貌识别实验研究75-78
  • 6.4 典型纳米结构形貌参数鲁棒提取实验研究78-89
  • 6.5 典型纳米结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实验研究89-91
  • 6.6 本章小结91-92
  • 7 总结与展望92-95
  • 7.1 全文总结92-93
  • 7.2 研究展望93-95
  • 致谢95-97
  • 参考文献97-107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7-109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国际、国家发明专利109-110
  •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参会经历和所获奖项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博;胡永明;王侃;姚栋;;一类基于近似求解节块内扩散方程的功率重构方法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0年S2期

2 张伟礼;陈贞华;;一类非线性辐射未知界面问题的重构方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冯其京;刘军;王言金;郝鹏程;姚雯;;二维轴对称坐标下基于介质形心和体积的界面重构方法[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4年02期

4 戴心来,,韩萍;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重构与信息提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5 陈勇;郭隆德;岳茂雄;陈志强;;计算流体成像技术重构方法及其应用[J];光学学报;2012年07期

6 吴凤艳;王烈;孙洪民;;基于FPGA的动态局部可重构方法分析与比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熊汉伟,张湘伟;一种自由曲面光学视觉重构方法研究[J];光学技术;2001年05期

8 梁伟光;王永;匡衡;周建亮;;融合诊断中信息容错性的证据重构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09期

9 莫军;朱海;郭正东;;基于三次样条插值重构方法对西太平洋海洋要素时空分布的分析[J];海洋通报;2008年04期

10 张晓天;贾光辉;黄海;;基于FE重构方法的冲击破碎仿真[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佶鑫;孙权森;朱近;夏德深;;基于向量总变差的压缩感知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重构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黄建国;潘卉青;田书林;;一种高速时域测试仪器中非均匀波形重构方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徐茵;王晓蕊;郝劲波;张建奇;;基于光场模型的自由视点高分辨率集成成像计算重构方法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吴凤艳;王烈;余志祥;;基于FPGA的动态局部可重构方法实现[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王向军;贾桂敏;马金驹;张召才;;基于月球探测数据的月面地形重构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许增朴;于德敏;王永强;周聪玲;;三维物体表面轮廓测量与重构方法的分析与仿真[A];立体图象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笪良龙;李韦华;徐景峰;;随机动态声速重构方法研究[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曾清红;孙文俊;;多介质大变形流动的MMALE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2013论文集[C];2013年

9 李胜忠;蒋昌师;倪其军;赵峰;;基于FFD重构方法的船型优化设计及其模型试验验证[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D水动力学实验和测试技术[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海啸;基于压缩感知的视频重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万志敏;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朱金龙;纳米结构光学散射测量中的形貌重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家晨;软件重构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徐茵;集成成像三维显示光场转换与重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锋;一种模型驱动和模式导向相结合的复杂Web系统重构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楚楚;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压缩感知重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郭强;三维集成成像计算生成与重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伟;基于压缩感知框架的选择性重构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齐正霞;嵌入式电子海图系统软件重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李登静;基于FPGA的切换原理与重构方法及其在容错控制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徐志强;三维人脸重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崔白杨;基于Ridgelet冗余字典的非凸压缩感知重构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立峰;若干特殊区域的逆散射唯一性问题和电导率间断面重构方法[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翟盼盼;交错多通道信号的采样及重构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90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590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