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束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内窥成像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7:34

  本文关键词:基于光纤束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内窥成像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 二次谐波 光纤束 显微内窥成像 非线性光学成像 免标记成像


【摘要】: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oherent anti-StokesRamanScattering,CARS)成像技术具有免标记、分子选择性成像的能力,适用于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由于其非线性和相干性,CARS成像技术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基于分子振动的化学选择成像、较快的成像速率、高灵敏度、三维扫描成像和亚微米级分辨率。CARS显微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将CARS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上的体内成像需要发展CARS显微内窥镜。CARS显微内窥镜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小型化。为此,本文将光纤束应用于CARS显微内窥成像系统,以在缩小系统尺寸的同时保持较高的信号光子收集效率。本文研究工作包括四个部分: 1.搭建了基于光纤束的CARS显微内窥成像系统,结合基于偏振态控制的四波混频抑制方法和双波长波带片获得了消除了四波混频噪声的CARS图像。测量了光纤束收集方式的收集效率,证明了在CARS显微内窥成像系统中,光纤束比单根激发光纤具有更高的光子收集效率。获得了光纤束收集的老鼠皮下脂肪细胞的CARS图像和老鼠肺部组织的CARS图像,并通过对老鼠脂肪细胞进行了CARS三维断层扫描成像和CARS光谱成像证明了该系统的三维断层成像能力和CARS光谱成像能力。证明了光纤束在CARS显微内窥成像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2.设计搭建了基于光纤束的双通道CARS和二次谐波(SHG)显微内窥同时成像原型系统,将SHG成像功能加入到基于光纤束的CARS显微内窥成像系统中。测量了两个通道的收集效率,并系统研究了两个通道收集图像的差别以及造成差别的原因。使用两个通道对老鼠皮下脂肪进行了CARS成像,对老鼠尾部肌腱进行了SHG成像。对老鼠尾部皮下组织以及肌腱组织进行了CARS和SHG同时成像。通过实验证实了光纤束对后向散射的前向CARS光子的收集能力。 3.系统比较了单根激发光纤和光纤束两种收集方式的特点,提出使用基于单根光纤和光纤束同时收集的方法在CARS和SHG显微成像中区分后向光子和前向光子。建立了系统的ZEMAX模型模拟光纤的收集光锥在焦平面的分布,并对单根中心光纤和光纤束对前向和后向CARS光子的收集特性进行了讨论。比较了单根光纤和光纤束收集的老鼠皮下脂肪组织的CARS图像。对于SHG成像,建立了单根光纤和光纤束对前向和后向SHG光子光强收集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在对老鼠尾部肌腱的SHG成像中分离了前向和后向SHG光子构成的图像,并得到了单根光纤收集的两种光子的比例。观察到了老鼠尾部肌腱的产生前向SHG和后向SHG的散射体的结构分布特征,该分布特征与老鼠尾部肌腱的结构相关,,揭示了其结构信息。该系统首次使得CARS和SHG显微成像系统对厚度较厚的生物组织能够区分出后向光子和前向光子的图像,而这两种光子的图像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4.将光纤束收集方式与压电陶瓷管驱动扫描方式结合,搭建了基于压电陶瓷管驱动扫描方式和光纤束收集方式的CARS/SHG内窥显微成像系统。使用压电陶瓷驱动光纤束实现扫描,将基于光纤束的CARS显微内窥成像系统的扫描部分缩小,并提高了成像速度。证明了压电陶瓷管对光纤束的驱动能力和该方法的快速成像能力。通过该系统获得了老鼠皮下脂肪组织的CARS图像和老鼠尾部肌腱的SHG图像。 本文的工作为光纤束在CARS和SHG显微内窥成像领域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CARS显微内窥成像系统的小型化提供了基于光纤束收集方式的探索,并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 二次谐波 光纤束 显微内窥成像 非线性光学成像 免标记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图片清单11-13
  • 第1章 绪论13-27
  • 1.1 引言13
  • 1.2 拉曼散射13-15
  • 1.3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15-18
  • 1.4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18-19
  • 1.5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内窥成像技术19-24
  • 1.6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内窥成像技术存在问题及技术展望24-25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5-27
  • 第2章 基于光纤束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内窥成像系统27-41
  • 2.1 前言27-28
  • 2.2 实验系统28-32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32-40
  • 2.3.1 聚苯乙烯小球的 CARS 成像和四波混频噪声抑制32-36
  • 2.3.2 收集效率测量36-37
  • 2.3.3 生物组织 CARS 成像37-40
  • 2.4 结论40-41
  • 第3章 基于光纤束的双通道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和二次谐波显微内窥同时成像系统41-53
  • 3.1 前言41-42
  • 3.2 实验系统42-43
  • 3.3 结果与讨论43-50
  • 3.3.1 CARS 光子收集效率43-44
  • 3.3.2 两个通道收集图像的差别44-48
  • 3.3.3 生物组织成像48-50
  • 3.4 本章小结50-53
  • 第4章 基于单根光纤和光纤束的能够同时区分后向光子和前向光子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和二次谐波显微内窥成像系统53-75
  • 4.1 前言53-55
  • 4.2 实验系统和方法55-56
  • 4.3 CARS 成像实验和讨论56-62
  • 4.3.1 分辨率测量56-57
  • 4.3.2 CARS 成像中单根中心光纤和光纤束收集性能比较57-62
  • 4.4 老鼠尾部肌腱的 SHG 成像62-74
  • 4.4.1 SHG 成像中单根中心光纤和光纤束收集性能分析62-65
  • 4.4.2 SHG 成像实验结果和讨论65-74
  • 4.5 本章小结74-75
  • 第5章 基于压电陶瓷管驱动光纤束扫描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内窥成像系统75-89
  • 5.1 前言75-76
  • 5.2 系统设计76-84
  • 5.2.1 压电陶瓷管控制76-77
  • 5.2.2 实验系统77-78
  • 5.2.3 输入输出同步控制78
  • 5.2.4 系统输入输出参数78-80
  • 5.2.5 图像重构算法80-84
  • 5.2.6 光纤束振动测量84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84-87
  • 5.3.1 聚苯乙烯小球 CARS 图像84-86
  • 5.3.2 老鼠皮下脂肪的 CARS 图像86
  • 5.3.3 老鼠尾部肌腱的 SHG 图像86-87
  • 5.4 本章小结87-89
  • 结论89-91
  • 参考文献91-9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98-100
  • 致谢100-101
  • 作者简介10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满奕;李昂;曹德昌;林金星;黄岩谊;荆艳萍;;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15年02期

2 江俊峰;郭洪龙;刘铁根;刘琨;王辉;;用于CARS激发源的全光纤窄线宽皮秒脉冲种子源的研究[J];中国激光;2015年02期

3 刘伟;刘双龙;陈丹妮;牛憨笨;;Analysis of detection limit to time-resolved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nanoscopy[J];Chinese Physics B;2014年10期

4 孙波;;胶原纤维网络和癌细胞的力学微环境[J];物理学报;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瑞;亚纳米分辨的等离激元增强单分子拉曼光谱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胡文艳;新鲜胰腺组织的无标记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胡春瑞;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的髓鞘成像应用及连续波激光器搭建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胡文艳;新鲜胰腺组织的无标记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马建锋;多尺度解译木质纤维生物质天然抗降解屏障[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刘伟;超衍射极限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李智;用于显微成像的单根光纤共振型压电扫描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元基;尼妥珠单抗对鼻咽癌CNE-2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拉曼光谱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2 许仁安;基于二次谐波和双光子激发荧光非线性光学效应的肠微结构成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蒋上海;基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识别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锐;光谱成像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3年

5 王鹏;远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及拉曼光谱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6 李洪生;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用于结直肠腺癌发展进程监测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35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635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