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H-DEM耦合方法的液滴冲击散粒体运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4:17

  本文关键词:基于SPH-DEM耦合方法的液滴冲击散粒体运动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PH DEM 表面张力 散粒体 多相流


【摘要】:液滴冲击离散颗粒是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典型而又复杂的不可压缩自由表面流动和离散颗粒结构耦合作用问题。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为复杂的流体和颗粒间耦合作用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工程应用方面为泥沙启动、土壤侵蚀、河床演变和地质灾害预报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将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与离散单元法(DEM)方法相结合,进行了液滴冲击散粒体颗粒问题的研究。采用SPH方法模拟了液滴撞击带孔壁面的问题,提出了随计算区域变化的链表搜索法。结合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物理条件下黏性、重力和内部压应力波动对铺展过程中液滴在孔口运动情况的影响,详细分析了有限时间段内孔口断面处的压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压应力的脉动是导致液滴被吸入孔内并撞击另一侧孔壁形成飞溅现象的主要原因,模拟效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在SPH模型中引入范德瓦尔斯状态方程中的吸引力来模拟液滴的表面张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Quintic核函数,用于改善模型中排斥力的不稳定问题。模型中的吸引力采用与排斥力不同的插值核函数来处理,用于改善模型的拉力不稳定问题。通过模拟真空中液滴的拉伸振荡过程,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式在SPH方法中模拟液滴的表面张力中的适用性。并且将模拟拉伸振荡周期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率定了该模式中范德瓦尔斯状态方程的拉应力参数。并采用该模式模拟了考虑壁面黏性剪切力条件下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过程,通过将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壁面黏性剪切力和表面张力对液滴运动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铺展过程中液滴受到的壁面黏性剪切力起主要影响,黏性系数的大小随着液滴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大;回缩阶段表面张力提供回缩动力,该阶段壁面摩擦阻力要小于铺展阶段。提出了一种壁面可湿润性模拟机制,研究了壁面可湿润性对液滴静态接触角的影响,模拟了液滴撞击可湿润壁面的过程,通过对比模拟数据和实验结果表明:液滴的静态接触角随着壁面可湿润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壁面可湿润性对液滴的铺展过程影响很小;回缩和回弹阶段壁面可湿润性的对液滴运动特征的影响较明显;壁面可湿润系数会随着壁面的饱和程度以及壁面上流体的脉动压强而改变,壁面饱和度越大壁面可湿润系数越小,流体的脉动压强越大可湿润系数越小。针对自由表面流体与离散颗粒相互作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SPH-DEM模型耦合方法,并且结合混合编译原理建立了驾驭式可视化SPH-DEM模拟系统。本文提出的SPH-DEM模型耦合方法中流体粒子和离散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三部分:排斥力、黏性剪切力和毛细作用导致的吸附力。通过模拟液滴冲击散粒体过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SPH-DEM模型耦合方法在处理该方面问题中的适用性。设计了冲击散粒体实验,分析了颗粒粒径大小对液滴撞击运动的影响。将实验结果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液滴铺展和回缩以及液滴表面散粒体运动过程和作用机理,讨论了颗粒的可湿润性对液滴铺展直径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SPH DEM 表面张力 散粒体 多相流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35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6
  • 1.1 本文研究意义11-12
  • 1.2 液滴碰撞问题的研究现状12-18
  • 1.2.1 液滴冲击壁面的实验研究12-13
  • 1.2.2 液滴撞击液面的实验研究13-14
  • 1.2.3 液滴冲击散粒体的实验研究14-15
  • 1.2.4 液滴撞击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15-18
  • 1.3 本文数值模拟方法概述18-23
  • 1.3.1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18-19
  • 1.3.2 SPH方法的边界条件处理19-21
  • 1.3.3 离散单元法(DEM)21-23
  • 1.4 本文研究内容23-26
  • 1.4.1 本文主要工作23-24
  • 1.4.2 本文创新点24-26
  • 第二章 SPH方法理论26-49
  • 2.1 SPH的基本思想26-27
  • 2.2 SPH的核函数27-31
  • 2.3 SPH的控制方程31-35
  • 2.3.1 连续方程31-32
  • 2.3.2 运动方程32-34
  • 2.3.3 状态方程34-35
  • 2.4 表面张力35-37
  • 2.5 数值处理方法37-47
  • 2.5.1 插值精度的修正37-40
  • 2.5.2 应力不稳定40-43
  • 2.5.3 核心斥力43-44
  • 2.5.4 固壁边界条件44-46
  • 2.5.5 位移积分46-47
  • 2.6 小结47-49
  • 第三章 SPH-DEM耦合方法理论49-61
  • 3.1 DEM的基本思想49-50
  • 3.2 DEM的接触算法50-54
  • 3.2.1 接触模式50-52
  • 3.2.2 接触力52-53
  • 3.2.3 控制方程53-54
  • 3.3 阻尼作用54-55
  • 3.4 SPH-DEM耦合方法55-60
  • 3.4.1 不透水固体边界问题56-57
  • 3.4.2 固体颗粒边界问题57-60
  • 3.5 小结60-61
  • 第四章 颗粒撞击固壁问题的模拟61-88
  • 4.1 SPH模型的建立61-62
  • 4.2 液滴撞击带孔壁面62-67
  • 4.3 液滴的表面张力67-71
  • 4.4 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71-77
  • 4.5 固体壁面的可湿润性77-86
  • 4.6 小结86-88
  • 第五章 黏性液滴冲击散粒体问题的模拟88-110
  • 5.1 SPH-DEM耦合系统的建立88-92
  • 5.1.1 控制方程88-90
  • 5.1.2 SPH-DEM耦合系统的基本结构90-92
  • 5.2 驾驭式可视化模拟的实现92-94
  • 5.2.1 驾驭式模型的一般结构92-93
  • 5.2.2 编译方法93-94
  • 5.3 散粒体堆积问题的模拟94-96
  • 5.4 液滴冲击散粒体的模拟96-103
  • 5.5 液滴冲击散粒体问题的实验103-107
  • 5.6 对比分析107-109
  • 5.7 小结109-11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10-113
  • 6.1 结论110-111
  • 6.2 展望111-113
  • 参考文献113-119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119-120
  • 致谢120-1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志勇;彭晓峰;;振荡液滴内部流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2 刘志鹏;徐进良;;T型微流控芯片中的液滴形成[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3 孙炜;季杰;何伟;;人体呼出的污染液滴在空气中的蒸发和沉降特性[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崔洁;陈雪莉;王辅臣;龚欣;;撞击液滴形成的液膜边缘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的演变过程[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06期

6 张谨奕;薄涵亮;孙玉良;王大中;;三维空间液滴运动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李大鸣;王志超;白玲;王笑;;液滴撞击孔口附近壁面运动过程的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8 王琪民,苏维,王文东,王清安;用高速摄影方法研究单液滴运动[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7年03期

9 E.Blaβ ,李素琴;气泡和液滴的生成和并合[J];力学进展;1990年04期

10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人的条件[J];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子文;王军锋;霍元平;谢立宇;胡维维;;气流中荷电液滴演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贺丽萍;夏振炎;;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演变模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华敏;刘赵淼;;液滴形成与下落过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刘伟民;毕勤成;张林华;孟凡湃;薛梅;;液滴低压闪蒸形态和温度变化的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存景;;微尺度下的液滴黏附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陈雪;朱志强;刘秋生;;固体表面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郭加宏;胡雷;戴世强;;液滴冲击固体表面液膜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魏明锐;赵卫东;孔亮;沃敖波;;液滴修正零维蒸发模型的推导与分析[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小龙;新法可让液滴按需形成任意形状[N];科技日报;2014年

2 孙文德;液滴透镜[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栋;液滴碰撞及其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周源;蒸汽爆炸中熔融金属液滴热碎化机理及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璜;多液滴运动和碰撞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王志超;基于SPH-DEM耦合方法的液滴冲击散粒体运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5 马玉龙;液滴辐射器辐射与蒸发特性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古淑青;微流控液滴单细胞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马理强;介观尺度液滴动力学特性的光滑粒子动力学模拟[D];中北大学;2013年

8 毕菲菲;液滴撞击弯曲壁面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西营;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实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彬剑;T型微通道内液滴及气泡生成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艳艳;液滴撞击倾斜壁面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方;微流控系统的高通量液滴检测[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龚翔;电场作用下液滴的聚结特性及高压静电破乳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李艳斌;工业厂房中敞口槽散发纯水液滴的蒸发和运动规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慧;液滴在随机粗糙表面的铺展动力学仿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苏凤婷;基于单探针和液滴辅助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雷庆;液滴与疏水和超疏水固体表面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伍福璋;微米级别因素对动态接触角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李德伟;液滴碰壁铺展与振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志江;基于液滴喷射技术的塑料增材制造系统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4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654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