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中央隆起带“展金组”沉积特征与构造古地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羌塘中央隆起带“展金组”沉积特征与构造古地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羌塘中央隆起带 展金组 构造古地理 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机制和历史演化涉及古特提斯域重建和冈瓦纳大陆裂解等重要科学问题,一直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早二叠世是其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段,系统研究该时期内地层的沉积特征,可为盆地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古地理重建提供新的证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利用角木茶卡地区羌资5井下二叠统“展金组”沉积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总结了区内“展金组”的沉积组合和古环境特征,并对研究区早二叠世构造古地理进行恢复。岩石学研究表明,羌资5井“展金组”岩心可划分为下部碳酸盐岩夹薄层硅质岩、中部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和上部陆源碎屑岩等3个单元。共包含14种主要的沉积岩类型,它们的过渡共生关系指示活动性较弱-活动性增强-活动性减弱的陆缘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斜坡环境。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结果一致表明,玄武岩和安山岩应是其主要物源,原岩成分指示了物源区具有俯冲构造背景。在沉积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展金组”硅质岩显示出大陆边缘硅质岩的特点,陆源碎屑岩源区则明显具有类似岛弧的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展金组”沉积组合指示其形成背景为早二叠世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台地到弧前斜坡环境。通过与南北羌塘盆地内选取的3处典型下二叠统剖面进行对比,本文对中央隆起带的性质展开探讨。羌资5井揭示的“展金组”为稳定的台型碳酸盐沉积,符合羌北地层区泥盆-二叠纪以浅海、滨海碳酸盐建造的基本特征。组内碳酸盐岩中泥晶比例甚高,与冈瓦纳相冷温型生物骨屑灰岩差别明显;虽同样命名“展金组”,但与中央隆起带以南冈玛错及日土的展金组剖面主要发育冰海杂砾岩为特征的冈瓦纳北缘沉积体系截然不同。结合前人在南羌塘早二叠世火山岩中得到的裂谷环境记录,表明中央隆起带确实应为一条重大的板块构造边界,它将南北羌塘分隔成两个不同的大陆边缘系统,暗示南北羌塘在古生代具有不同演化历史。“展金组”沉积岩的构造背景和组内放射虫硅质岩记录一同表明其沉积时期羌塘中部应存在着多岛洋盆。通过将研究区放射虫硅质岩与昌宁-孟良等古特提斯闭合主域内放射虫记录的初步对比,支持了羌塘中部二叠纪内古特提斯洋的存在。
【关键词】:羌塘中央隆起带 展金组 构造古地理 地球化学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31;P618.1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引言10-21
- 1.1 研究意义10
- 1.2 选题背景与依据10-14
- 1.2.1 选题背景10-13
- 1.2.2 研究依据13-14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4-19
- 1.3.1 研究现状14-18
- 1.3.2 存在问题18-19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9-20
- 1.5 实际工作量20-21
- 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21-32
-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背景21-22
- 2.2 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22-25
- 2.3 区域地层25-30
- 2.3.1 上古生界25-28
- 2.3.2 中生界28-29
- 2.3.3 新生界29-30
- 2.4 岩浆岩30-32
- 第3章材料与方法32-42
- 3.1 钻井岩心32-34
- 3.2 野外露头34-37
- 3.2.1 南羌塘冈玛错展金组剖面34-35
- 3.2.2 南羌塘日土展金组剖面35-36
- 3.2.3 北羌塘尼玛县荣玛乡长蛇湖组剖面36-37
- 3.3 室内研究方法综述37-42
- 3.3.1 室内岩心描述及薄片观察37
- 3.3.2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37
- 3.3.3 碳、氧同位素化学分析37-38
- 3.3.4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38
- 3.3.5 白云石有序度定义及测定原理38-42
- 第4章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相42-58
- 4.1 岩石类型与基本特征42-56
- 4.1.1 碳酸盐岩42-52
- 4.1.2 陆源碎屑岩52-53
- 4.1.3 硅质岩53-56
- 4.2 沉积相分析56-58
- 第5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58-89
- 5.1 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58-66
- 5.1.1 常、微量元素特征58-62
- 5.1.2 白云岩的成因62-65
- 5.1.3 水体氧化还原条件65
- 5.1.4 古盐度和古温度65-66
- 5.2 陆源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66-81
- 5.2.1 常、微量元素特征66-70
- 5.2.2 沉积岩物源区70-81
- 5.3 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81-84
- 5.3.1 常、微量元素特征81-82
- 5.3.2 硅质岩的成因82-84
- 5.3.3 古氧化还原环境84
- 5.4 沉积岩构造背景信息84-89
- 第6章关于构造古地理问题的讨论89-104
- 6.1 研究区沉积组合分析89-90
- 6.2 关于大陆边缘性质90-95
- 6.2.1“展金组”及其所属的北方大陆边缘91-92
- 6.2.2 展金组与南方大陆边缘92-93
- 6.2.3 洋盆与俯冲带93-95
- 6.3 研究区的古特提斯格局归属及演化特征95-101
- 6.3.1 龙木错 双湖 澜沧江缝合带95-97
- 6.3.2 古特提斯洋闭合记录97-99
- 6.3.3 二叠纪洋盆演化模式99-101
- 6.4 区域构造古地理格局及演化101-104
- 第7章结论与展望104-106
- 7.1 结论104-105
- 7.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105-106
- 致谢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8
- 附录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查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气事件成藏规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2 李春芹,许建华,郝新武,周李军,王思文;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复式油气成藏特征[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马丽娟,郑和荣,解习农;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及油气运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2期
4 刘华,蒋有录,杨万琴,王宁;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1期
5 刘学锋;巴彦浩特盆地中央隆起带成因机制及油气远景初探[J];河南石油;1997年03期
6 徐守余,李学艳;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封闭模式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史双双;祁鹏;艾能平;;歧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样式及形成演化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3期
8 贾志斌;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变动与油气分布的相关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02期
9 张明学;刘洋;吴海波;;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变速成图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10 曾宪勇,毛江辉,王立杰,刘青河;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勘探潜力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俊杰;羌塘中央隆起带“展金组”沉积特征与构造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尹微;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寒武系构造—沉积作用及响应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裴明波;古中央隆起带深层层序地层学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2 谢君;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辛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本文编号:684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68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