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地震区顺层高陡边坡失稳机理与控制对策
发布时间:2017-08-18 19:19
本文关键词:高烈度地震区顺层高陡边坡失稳机理与控制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高烈度震区 顺层高陡边坡 失稳机制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阻滑效应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快速发展,建设于山区的大型、特大型水电工程、交通、市政等工程等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川渝地区,因山区地质、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地震灾害频发,工程沿线存在大量自然顺层高陡边坡和工程高切坡。汶川地震导致川渝等西南区域顺层高陡边坡危岩体处于临界崩塌状态。顺层高陡边坡失稳破坏会造成工程沿线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开展高烈度地震区高陡岩质顺层边坡失稳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川渝地区顺层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等手段,深入研究了高烈度震区顺层高陡边坡失稳机理,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顺层高陡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基于边坡失稳破坏特性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总结归纳了顺层高陡边坡的结构特征及破坏模式,针对川渝地震区顺层高陡边坡的特点,提出了考虑地震效应的高烈度震区顺层高陡边坡的典型破坏模式。(2)基于顺层边坡小变形理论,建立了顺层高陡边坡失稳力学模型,提出了顺层高陡边坡小变形屈曲破坏临界荷载的计算方法,揭示了不同厚度条件下无量纲荷载系数与岩板几何尺寸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厚度顺层高陡边坡的失稳判据。本文计算结果与能量法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3)基于顺层边坡非线性大变形理论,对顺层岩质高陡边坡失稳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顺层岩质高陡边坡后屈曲大变形特性的计算方法,采用双重三角级数法提出了单向受力状态下顺层高陡边坡滑体失稳模式的判定方法,揭示了顺层岩质高陡边坡临界荷载尺寸效应规律及荷载位移变化规律。(4)建立了考虑竖向荷载和受荷段桩长等影响因素的顺层高陡边坡的抗滑桩受力模型,揭示了竖向荷载和受荷段桩长对抗滑桩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横排桩间岩拱效应,建立了抗滑桩宽度、桩间距与岩拱拱圈厚度间的关系,提出了顺层高陡边坡防护抗滑桩桩径和桩间距的设计优化方法。基于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桩位的双排抗滑桩承载特性,建立了顺层边坡双排抗滑桩桩位的优化设计方法。(5)以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站前工程某大型顺层高陡边坡为依托工程,开展了顺层高陡边坡失稳机制大比尺地质力学相似模型试验,揭示了顺层高陡岩质边坡的受力性状和变形破坏机理。基于三维相似理论,研制了高强组合钢结构试验台架、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和光栅光纤实时信息监测系统,揭示了不同滑体厚度及加载条件下顺层高陡边坡的变形和受力特性。根据顺层高陡边坡抗滑桩阻滑模型试验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滑坡推力下抗滑桩桩身应变及抗滑桩失稳极限荷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顺层高陡边坡抗滑桩阻滑机理和防护效果。本文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6)基于剪切梁模型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根据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振幅、频率及地震波持续时间对不同厚度顺层边坡位移幅值的影响规律。根据地震作用下有无抗滑桩的顺层岩质边坡的承载特性,分析了抗滑桩的阻滑效应。本文基于高烈度地震区高陡岩质顺层边坡失稳机理与控制方法力学机理的研究,依托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站前工程某大型顺层高陡边坡,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建立了高烈度地震区高陡岩质顺层边坡失稳的控制体系。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震区顺层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抗滑桩防护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烈度震区 顺层高陡边坡 失稳机制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阻滑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435
【目录】:
- 中文摘要11-13
- ABSTRACT13-16
- 第一章 绪论16-3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6-1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9-33
- 1.2.1 顺层高陡边坡稳定性19-24
- 1.2.2 地震作用下顺层高陡边坡稳定性24-28
- 1.2.3 顺层边坡抗滑桩控制对策28-33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33-36
- 第二章 震区高陡顺层岩质边坡结构特征及破坏模式36-52
- 2.1 不同类型边坡的结构特征分析36-41
- 2.2 震区顺层高陡边坡失稳典型案例统计及影响因素分析41-46
- 2.2.1 震区顺层高陡边坡失稳典型案例统计41-42
- 2.2.2 震区顺层高陡边坡失稳影响因素分析42-46
- 2.3 震区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46-51
- 2.3.1 顺层边坡破坏模式类型划分46-49
- 2.3.2 川渝地区顺层边坡典型破坏模式49-51
- 2.4 本章小结51-52
- 第三章 顺层岩质边坡力学模型与溃屈破坏机制52-105
- 3.1 脆性岩质顺层边坡力学模型与溃屈机制分析54-61
- 3.1.1 模型基本关系及位移型控制微分方程55-58
- 3.1.2 脆性模型屈曲破坏机制及失稳判据58-61
- 3.2 顺层边坡力学模型尺寸效应61-72
- 3.2.1 单向受压条件下顺层边坡尺寸效应62-67
- 3.2.2 双向受压条件下顺层边坡尺寸效应67-72
- 3.3 延性岩质顺层边坡屈曲破坏机制分析72-104
- 3.3.1 模型基本关系及求解72-81
- 3.3.2 延性模型屈曲破坏机制及失稳判据81-82
- 3.3.3 延性顺层边坡尺寸效应及位移荷载变化规律82-104
- 3.4 本章小结104-105
- 第四章 顺层边坡抗滑桩防护优化分析105-128
- 4.1 概述105
- 4.2 抗滑桩单桩力学特性研究105-116
- 4.2.1 滑坡推力的计算105-107
- 4.2.2 抗滑桩内力计算107-116
- 4.3 横排桩间距及承载优化116-124
- 4.3.1 桩间距设计方法概述116-117
- 4.3.2 抗滑桩岩拱效应分析117-118
- 4.3.3 岩拱效应内力及拱轴线分析118-121
- 4.3.4 合理桩间距优化121
- 4.3.5 工程算例121-124
- 4.4 抗滑桩位置优化124-126
- 4.4.1 分析方法及模型建立124-125
- 4.4.2 计算结果分析125-126
- 4.5 本章小结126-128
- 第五章 顺层岩质边坡失稳机制及防护试验研究128-162
- 5.1 试验背景与依托工程概况128-129
- 5.2 相似理论129-131
- 5.3 相似材料131-137
- 5.3.1 基本力学参数的测定131-133
- 5.3.2 相似材料选取原则133-134
- 5.3.3 相似材料配制134-137
- 5.4 顺层高陡边坡模型试验系统137-142
- 5.4.1 三维组合式模型试验台架137-139
- 5.4.2 均匀梯度加载系统139
- 5.4.3 多元信息监测系统139-142
- 5.5 模型试验设计142-145
- 5.5.1 试验方案142-143
- 5.5.2 监测方案及其测点埋设143-145
- 5.6 数据处理及分析145-152
- 5.6.1 滑体位移、应力与应变分析145-151
- 5.6.2 尺寸效应对临界荷载的影响151-152
- 5.7 顺层高陡边坡抗滑桩加固模型试验152-154
- 5.7.1 相似材料配制与试验过程153-154
- 5.7.2 监测内容及测点埋设154
- 5.8 数据处理与分析154-156
- 5.9 依托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及对比156-161
- 5.9.1 边坡地表位移及深部位移观测157-158
- 5.9.2 抗滑桩变形及桩周压力监测158-161
- 5.10 本章小结161-162
- 第六章 地震荷载下顺层岩质边坡响应特性162-175
- 6.1 基于剪切梁模型的顺层边坡地震响应解析解162-169
- 6.2 顺层边坡地震响应规律分析169-171
- 6.2.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169-170
- 6.2.2 振幅对顺层边坡位移的影响分析170
- 6.2.3 振动时间对顺层边坡位移的影响分析170-171
- 6.2.4 振动频率对顺层边坡位移的影响分析171
- 6.3 地震荷载下顺层边坡抗滑桩防护数值模拟171-173
- 6.4 本章小结173-17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75-177
- 7.1 结论175-176
- 7.2 展望176-177
- 参考文献177-190
-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90-191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191-192
- 在读期间授权的专利192-193
- 致谢193-195
- 附表195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余道;;铁西滑坡发生发展规律与整治工程实践[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2 王松龄;;太焦铁路牛晶坪地区滑坡实例及特征研究[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3 闵顺南;徐凤鹤;袁建国;;施溶溪滑坡整治[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本文编号:696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69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