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间频率处的对比度知觉学习改善猫视功能的神经机制
本文关键词:高空间频率处的对比度知觉学习改善猫视功能的神经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觉学习 视锐度 神经机制 空间频率调谐 对比敏感度
【摘要】:不断地训练会提高被试在训练任务中的表现,且这种提高可以被保持一段时间,这被称为知觉学习。其实,知觉学习的效果并不仅仅局限于被训练的任务中,还可以传递到别的任务上。在高频处进行对比度的知觉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训练眼的对比敏感度,还能使其视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毫无疑问,这为提高成人视力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潜在途径,但是对比度训练为什么可以提高视力,其中的神经基础是什么我们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使用方位辨别任务对四只正常成年猫进行了高空间频率处的对比度训练,并在心理物理和电生理两个层面上对这种知觉学习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在行为学水平上,我们发现训练显著地提升了训练眼在训练频率处的对比敏感度,并且提高了其在视锐度任务中的表现。训练效果也传递到了非训练眼,非训练眼的视锐度也出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检查训练猫在训练前后不同噪音水平下阈值的变化情况,我们进一步发现,训练后行为学表现的提升是由于视觉神经系统的信号检测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不是来源于其内部噪音的降低。接着在生理学水平上,我们比较了三只训练猫和四只正常猫的初级视皮层(17区)神经元的对比敏感度以及空间频率(SF)反应特性。结果显示,训练并没有提高神经元的对比敏感度特性,而是显著地改变了神经元的空间频率调谐特性。具体来说,训练组17区的神经元显示出了更高的最优空间频率(OSF)以及更强的信噪比(SNR)。并且,与行为学的提高相对应的是,这些神经元空间频率的调谐改变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空间频率特异性和眼特异性。另外,对于17区的单眼细胞,我们进一步比较了通过训练眼和非训练眼记录到的OSF和SNR,发现两眼间并无任何显著差异,这表明训练后17区神经元空间频率调谐特性发生的变化并不是发生在双眼融合之前。最后,通过对行为学和电生理结果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神经元的最优空间频率,还是信噪比的提升幅度,都与行为学上视锐度的提高幅度是显著相关的。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在高频处进行的对比度训练很有可能是通过改变训练猫17区神经元的最优空间频率表征,提高神经元的信噪比,造成了神经系统采样效率的提高,进而引起了行为学上的一系列变化。本研究不仅加深和完善了我们对视觉知觉学习的理解,而且对进一步地设计和改善知觉学习任务来提高视觉功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知觉学习 视锐度 神经机制 空间频率调谐 对比敏感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3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视知觉学习的研究进展综述10-46
- 1.1 定义及研究历史10-11
- 1.2 知觉学习的特点11-13
- 1.2.1 特异性与传递性11-12
- 1.2.2 保持性12-13
- 1.3 可能的影响因素13-24
- 1.3.1 神经可塑性状态13-14
- 1.3.2 训练时间和强度14-16
- 1.3.3 训练任务难度16-18
- 1.3.4 注意18-22
- 1.3.5 睡眠22-23
- 1.3.6 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23-24
- 1.4 知觉学习的应用24-32
- 1.4.1 提高视觉功能24-26
- 1.4.2 增加视觉注意效率26-28
- 1.4.3 改善发育性阅读障碍28-32
- 1.5 知觉学习的神经生理学基础32-46
- 1.5.1 神经可塑性发生的位点32-38
- 1.5.2 神经可塑性发生的方式38-45
- 1.5.3 小结及展望45-46
- 第二章 实验研究部分46-68
- 研究设想概述46-47
- 2.1 行为学实验47-55
- 2.1.1 引言47-48
- 2.1.2 实验方法48-52
- 2.1.3 实验结果52-54
- 2.1.4 讨论54-55
- 2.2 电生理实验55-68
- 2.2.1 引言55-56
- 2.2.2 实验材料和方法56-61
- 2.2.3 实验结果61-65
- 2.2.4 讨论65-68
-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68-71
- 3.1 总结68-69
- 3.2 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82
- 致谢82-83
- 附录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敬培;电视分解力与空间频率的关系[J];光学技术;1985年02期
2 周逸峰,操安,刘纳,沙泉,寿天德;猫外膝体细胞方位方向敏感性与时间空间频率的关系[J];生物物理学报;1997年01期
3 俞洪波,寿天德;用脑光学成像术研究不同空间拓扑位置猫初级视皮层的空间频率反应特性[J];生理学报;2000年05期
4 蔡次凯;白光按图象空间频率假色编码[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5 乐文棣,郑竺英,金贵昌;不同空间频率通道的深度知觉及其质地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6 曹茂盛;刘兵;;激光空频矢量法测角[J];物理实验;1992年02期
7 王逍,林晓东,陆丹,张菁,陈建国,李大义;克尔放大介质中功率增益最大的空间频率成份[J];激光杂志;2002年03期
8 陈建文,傅淑芬,张大可,戚张芬,杨森,王之江;制作变间距光栅的新方法[J];中国激光;1986年05期
9 蔡晓鸥,王辉,李勇;相息图的变频采样研究[J];光子学报;2005年01期
10 松井弘之 ,于立;简易型MTF自动测定仪[J];光学技术;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聪;张俊云;蒯曙光;刘磊;;汉字与英文字母识别的”最后”空间频率通道[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威捷;赵达尊;;测试空间频率对色貌影响的非对称匹配视觉实验的设计与研究[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祝莲;王晨晓;贺极仓;吕帆;;汉字识别中空间频率与笔画数的相关性研究及汉字视标的取样原则[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志威;杜采凤;陈晓刚;刘陇黔;易旭夫;邓振华;;建立PRVEP空间频率与视敏度间的数学模型[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宋少娟;官秋清;张建梅;张梦龙;;CR系统空间频率处理对影像质量影响的探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6 郭小朝;;人类视觉滤波特性及其模型研究[A];第四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真;高空间频率处的对比度知觉学习改善猫视功能的神经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宋婷;慢性吗啡暴露和GABA对猫视皮层神经元反应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路娜;恐惧表情调节早期视觉加工的ERP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高阳;基于空间频率多通道的视觉认知现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陈晓;人眼视觉空间频率属性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李林雨;基于空间频率平均能量谱的整体视觉认知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罗红格;不同条件对不同空间频率面孔完形加工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莉娟;基于空间频率分解和合成的视觉认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何宝宇;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空间频率采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8 孙大鹏;基于PSD方法的KDP晶体超光滑表面表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鲍平磊;猫对比度识别知觉学习的神经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朱俊强;大鼠初级视觉皮层时空频率的响应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4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75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