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堡原子系综的量子相干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3 00:36

  本文关键词:里德堡原子系综的量子相干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里德堡原子系综 超级原子(SA) 偶极阻塞 交叉相互作用 合作光学非线性 电磁感应光栅(EIG)


【摘要】:随着量子信息与冷原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寻求量子比特有效载体的过程中,围绕里德堡原子发现了诸多奇特性质。长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超长的能级寿命使得里德堡(Rydberg)原子少体系统在量子纠缠、量子逻辑门、量子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中十分地活跃,也使之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将电磁感应透明技术与里德堡原子系综结合起来,利用偶极阻塞效应实现以单光子源、单光子晶体管等为代表的全光量子器件的研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里德堡原子系综中的量子相干效应及其应用。 首先,为精确计算里德堡原子系综的稳态光学响应,针对超级原子模型理论(SA)的缺陷与不足,我们给出了超级原子模型理论的改进方案,即精确的超级原子模型。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我们发现精确的理论模型大大拓展了原有模型的适用范围。由于突破了弱场近似的限制,并且将高阶集体态考虑进来,在一些单光子过程较为显著的情形下,改进后的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的物理过程,这使得超级原子模型理论更加完备。在较强的探测强度、较大的频率失谐以及较大的原子密度的情况下,精确的模型均给出了完美契合实验结果的理论预期。此项工作为研究非线性Rydberg-EIT现象提供了一种更可靠的理论方法,并为我们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以单Rydberg态偶极阻塞效应为基础,我们研究了具有两个不同Rydberg态的原子系统中由不同Rydberg态间交叉偶极-偶极作用导致的双阻塞效应对系统光学响应以及光子统计分布的影响。探测光的透射性质随探测强度的变化表现出非线性的行为,而它的光子关联性质则随着共振位置的改变表现出单Rydberg阻塞和双Rydberg阻塞的切换。这个工作对于Rydberg-EIT的研究是个突破,,相信关联函数调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探索单光子间有效的相互作用,以及光子对在量子信息网络中获得确定的光子器件等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利用偶极阻塞效应,并结合驻波耦合电磁感应透明(EIT)介质,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合作非线性光栅的理论方案。在这个光栅系统中,我们利用了正常的合作非线性EIT与反常非线性EIT影响光栅的调制。反常非线性EIT的透射率与双光子关联行为和正常非线性完全相反,随着入射探测强度的增大,透射率不断增加并且伴随显著的反聚束光子效应(亚泊松分布)。由此我们发现,新的光栅对于探测场的初始性质(如探测强度、光子统计规律等)极其敏感,即光栅各级次的衍射效率依赖于这些初始性质。这使得入射场强度以及初始探测场的双光子关联可以作为新的光栅操控自由度。此外,引入新的自由度,并未牺牲光栅的衍射能力。这个结果是对合作光学非线性的重要应用,也有助于包括全光量子器件、量子信息网络、非经典光的控制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里德堡原子系综 超级原子(SA) 偶极阻塞 交叉相互作用 合作光学非线性 电磁感应光栅(EIG)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Rydberg 原子相关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11-15
  • 1.2 Rydberg 原子相关的电磁感应透明技术(Rydberg-EIT)15-17
  •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17-20
  • 第2章 与论文相关的研究背景及近况20-42
  • 2.1 Rydberg 原子简介20-24
  • 2.1.1 基本性质20-21
  • 2.1.2 偶极阻塞效应21-24
  • 2.2 单 Rydberg 态原子系综稳态光学响应24-33
  • 2.2.1 超级原子模型26-31
  • 2.2.2 正常与反常合作非线性效应31-33
  • 2.3 双 Rydberg 态原子系统33-37
  • 2.3.1 自相互作用33-35
  • 2.3.2 交换相互作用35-37
  • 2.4 电磁诱导光栅37-42
  • 2.4.1 Lambda 型复合光栅38-41
  • 2.4.2 N 型相位光栅41-42
  • 第3章 超越弱场近似的 Rydberg 原子电磁感应透明42-57
  • 3.1 引言42-44
  • 3.2 理论模型与主要公式44-49
  • 3.3 结果与讨论49-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第4章 基于双 Rydberg 态的非线性电磁感应透明57-73
  • 4.1 引言57-58
  • 4.2 理论模型与主要公式58-64
  • 4.3 结果与讨论64-72
  • 4.3.1 自相互作用65-69
  • 4.3.2 交叉相互作用69-72
  • 4.4 本章小结72-73
  • 第5章 基于 Rydberg 偶极阻塞效应的合作非线性光栅73-87
  • 5.1 引言73-74
  • 5.2 理论模型与主要公式74-81
  • 5.3 结果与讨论81-86
  • 5.4 本章小结86-87
  • 总结与展望87-90
  • 参考文献90-103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103-105
  • 致谢105-10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时华;;Properties of the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quantum dot qubit[J];半导体学报;2010年05期

2 尹辑文;于毅夫;李伟萍;王子武;肖景林;;抛物线性限制势量子点量子比特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3 ;General Quantum Interference Principle and Duality Computer[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6年05期

4 ;Jnconventional Geometric Phase Gate with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Qubits in Cavity QED[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8年04期

5 ;Suppression of Amplitude Decoherence in Arbitrary n-Level Atom in 酀-Configuration with Bang-Bang Control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8年06期

6 ;Superfluidity of Paired Bosons from Correlated Tunneling[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9年10期

7 莫智文;郭秀红;舒兰;;Closure of q-Quantum Languages[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7年02期

8 王鹏;常征;;算法隐含并行性的物理模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侯云鹤,鲁丽娟,熊信艮,吴耀武;量子进化算法在输电网扩展规划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4年17期

10 赵红敏,林家逖;量子计算机原理及问题[J];大学物理;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omplexity for the Approximation of Sobolev Imbeddings in the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于文莉;李海;范辉;;量子遗传算法在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中的应用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3 彭新华;张竞夫;杜江峰;Dieter Suter;;核磁共振量子模拟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陈宗海;张陈斌;;量子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5 李明;陈宗海;;量子计算机——未来二十年的挑战[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Quantum Searching Algorithm and Circuit Implementation[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Peter W. Shor;;Polynomial-Time Algorithms for Prime Factorization and Discrete Logarithms on a Quantum Computer[A];Quantum Entanglement and Quantum Inform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8 李飞;赵生妹;郑宝玉;;具有非线性映射特性的量子神经元[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解光军;屠颖尊;操礼程;;神经计算的量子推广[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炜;肖智;杨道理;;量子算法在大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前景浅析[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晓薇;基于量子力学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佩君;相干介质中的量子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明明;面向量子可逆逻辑自动综合的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韩阳;量子测量及其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石国芳;量子通信中信息传输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胜利;量子态的测量、估计与蒸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刘泱;极性分子的速度滤波和缓冲气体冷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召伟;几类基于量子逻辑的自动机的代数及逻辑刻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苟秉屏;声学声子辅助的硅基杂质电子自旋量子比特的量子控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钦;广义双Jaynes-Cummings模型的纠缠动力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景水;量子搜索算法研究及量子纠缠计算[D];江南大学;2011年

2 徐海潭;任意子和拓扑量子计算[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燕玲;基于非最大纠缠态测量的量子隐形传态[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姜伟;耦合含噪声探测设备的磁通量子比特的量子非破坏测量[D];南京大学;2011年

5 范抗抗;量子纠缠的可分性判据和量子退相干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小鹏;广义量子Loop程序[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梅燕;经由一种三粒子纠缠态的控制量子隐形传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宾;高维多体量子纠缠态的分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梁章坦;基于W态和类W态的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超密编码[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守敬;运动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纠缠演化特性[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1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781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