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STM、WUS和CLV3相互作用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活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拟南芥STM、WUS和CLV3相互作用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活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拟南芥 茎端分生组织 WUS 干细胞 蛋白互作 STM 转录调控
【摘要】:茎端分生组织是植物茎、叶和花等地上部分器官发生的来源。茎端分生组织的组织中心和其上方的干细胞构成的干细胞微环境是维持分生组织的基础。WUSCHEL(WUS)编码组织中心的关键调控因子,能够诱导干细胞特征基因CLAVATA3 (CLV3)在组织中心上方的细胞中表达,并赋予它们干细胞的特征。尽管目前对WUS的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WUS如何调节干细胞命运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中我们筛选到多个拟南芥WUS互作蛋白,其中包括茎端分生组织特异调控因子SHOOT MERISTEMLESS (STM)。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WUS和STM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并能共同结合CLV3基因的启动子以激活其表达,从而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的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STM蛋白与WUS蛋白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WUS蛋白在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我们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蛋白质谱技术,寻找WUS蛋白在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发育过程中的互作因子。实验结果显示,SHOOT MERISTEMLESS (STM)蛋白与WUS蛋白在拟南芥体内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STM基因对茎端分生组织的建成与维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Pull-Down、酵母双杂交等实验进一步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2)STM基因与WUS基因表达模式的分析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pSTM::STM-VENUS与pWUS::WUS-3GFP转基因植株中STM因与WUS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最早在16细胞胚时期检测到了WUS蛋白的信号,而此时并未检测到STM蛋白的出现;而在三角形胚时期,心形胚时期,WUS蛋白与STM蛋白的信号都是共定位的;在幼苗期及生殖发育阶段,整个茎端分生组织充满了STM蛋白的信号,而WUS蛋白的信号集中在组织中心区域,包含在STM蛋白的表达范围之内。(3)STM蛋白直接调控CLV3基因的表达我们检测了stm突变体与STM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中CLV3基因的表达量,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在stm突变体中CLV3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利用地塞米松诱导的35S::STM-GR的转基因植株中,CLV3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经过分析启动子结构,我们发现CLV3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TM蛋白特异结合的核心序列,STM蛋白能否直接调控CLV3基因的表达呢?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表明,在拟南芥植株体内STM蛋白与CLV3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经过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进一步验证,STM蛋白可以直接结合在CLV3基因的启动子上激活其表达。(4)STM与WUS蛋白相互作用共同调控CLV3基因的表达利用CLV3启动子启动CLV3基因全长互补clv3-2突变体,恢复了野生型表型;而分别突变CLV3基因启动子上WUS蛋白或STM蛋白的结合位点之后启动CLV3基因全长互补clv3-2突变体,均只能部分恢复突变体表型;当同时突变CLV3基因启动子上WUS与STM蛋白的结合位点之后互补clv3-2突变体,突变体的表型则完全不能恢复。另外,将拟南芥植株中STM的表达量下调之后,WUS蛋白对CLV3基因的结合能力明显下降;同时,若将植株中WUS的表达量下调之后,STM蛋白对CLV3的结合能力也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5)CLV3与STM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机制本实验中利用qRT-PCR对clv3突变体中STM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发现在clv3突变体中STM基因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lv3突变体中STM基因的转录产物也有明显的增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在茎端分生组织的发育过程中,CLV3基因会抑制STM基因的表达,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于CLV3-WUS之间的反馈调节环。综上所述,STM蛋白在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发育的过程中与WUS蛋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同时STM蛋白还能够直接结合到CLV3基因的启动子上激活CLV3基因的表达。因此,STM与WUS蛋白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控CLV3基因的表达,当CLV3蛋白积累到一定量之后会反过来抑制STM基因与WUS基因的表达,从而维持茎端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数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拟南芥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拟南芥 茎端分生组织 WUS 干细胞 蛋白互作 STM 转录调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3.2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1 前言14-46
- 1.1 植物分生组织14-19
- 1.1.1 植物分生组织的发育14-18
- 1.1.1.1 植物茎端分生组织的发育17
- 1.1.1.2 植物根端分生组织的发育17-18
- 1.1.2 植物分生组织与植物生长发育18-19
- 1.2 茎端分生组织的结构19-24
- 1.2.1 茎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学分区20-21
- 1.2.2 茎端分生组织的胚性起始21-22
- 1.2.3 茎端分生组织活性的维持22-24
- 1.3 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24-32
- 1.3.1 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的细胞学特征25-26
- 1.3.2 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的起始与终止26-30
- 1.3.3 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在侧生器官分化中的作用30-32
- 1.4 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的分子遗传调控32-43
- 1.4.1 WUS基因调控茎端干细胞的活性36-37
- 1.4.2 CLV基因调控茎端干细胞的活性37-39
- 1.4.3 调控茎端干细胞形成和维持的CLV-WUS反馈调节机制39-40
- 1.4.4 WUS与STM基因在调控茎端干细胞发育中共同起作用40-43
- 1.5 植物干细胞与动物干细胞的区别43-44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44-46
- 2 材料与方法46-69
- 2.1 材料46-47
- 2.1.1 植物材料及生长条件46
- 2.1.2 菌株和质粒46
- 2.1.3 酶、生化试剂及仪器46-47
- 2.1.4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的配制47
- 2.2 实验方法47-69
- 2.2.1 拟南芥的种植方法47-48
- 2.2.2 植物基因组的提取及纯化48-49
- 2.2.3 PCR扩增实验49
- 2.2.4 植物总RNA的提取49-50
- 2.2.5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50-51
- 2.2.6 实时定量PCR分析51-52
- 2.2.7 根癌农杆菌菌株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细胞转化52-53
- 2.2.7.1 农杆菌菌株感受态细胞的制备52
- 2.7.7.2 电转化法转化农杆菌细胞52-53
- 2.2.8 拟南芥的转化53
- 2.2.9 表达载体的构建53-54
- 2.2.10 蛋白表达纯化54-56
- 2.2.10.1 His-STM蛋白的表达纯化54-56
- 2.2.10.2 GST-WUS蛋白的表达纯化56
- 2.2.11 酵母单杂交实验56-58
- 2.2.11.1 试剂配制56-57
- 2.2.11.2 酵母单杂交表达载体构建57
- 2.2.11.3 酵母转化57-58
- 2.2.12 酵母双杂交实验58
- 2.2.13 Pull-Down实验58
- 2.2.14 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58-60
- 2.2.14.1 生物素标记EMSA探针的制备59
- 2.2.14.2 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59
- 2.2.14.3 DNA探针与蛋白质结合59
- 2.2.14.4 电泳和转膜59-60
- 2.2.15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60-63
- 2.2.15.1 染色质交联60-62
- 2.2.15.2 ChIP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配方62
- 2.2.15.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中所用引物62-63
- 2.2.16 免疫共沉淀(Co-IP)63-64
- 2.2.16.1 免疫共沉淀步骤63
- 2.2.16.2 免疫共沉淀实验中所用试剂配方63-64
- 2.2.17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处理64
- 2.2.18 基因枪轰击拟南芥茎端实验64-66
- 2.2.18.1 基因枪微弹的准备步骤65
- 2.2.18.2 基因枪转化65-66
- 2.2.19 原位杂交分析66-69
- 2.2.19.1 材料的固定66
- 2.2.19.2 材料的包埋66
- 2.2.19.3 切片66-67
- 2.2.19.4 脱蜡、消化、乙酰化和杂交67-68
- 2.2.19.5 洗片68
- 2.2.19.6 检测68-69
- 3 结果与分析69-85
- 3.1 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分析寻找WUS蛋白的互作因子69-71
- 3.1.1 pWUS::WUS-3GFP转基因植株的鉴定69-70
- 3.1.2 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实验过程70-71
- 3.2 WUS蛋白与STM蛋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71-73
- 3.2.1 酵母双杂交实验证实STM蛋白与WUS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71-72
- 3.2.2 Pull-Down实验证实STM蛋白与WUS蛋白存在相互作用72
- 3.2.3 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STM蛋白与WUS蛋白在拟南芥体内存在直接相互作用72-73
- 3.3 STM基因与WUS基因在拟南芥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73-75
- 3.4 STM蛋白对CLV3基因的表达调控75-76
- 3.5 STM蛋白直接调控CLV3基因的转录76-80
- 3.5.1 ChIP实验证实在拟南芥体内存在STM蛋白对CLV3基因的调控作用76-78
- 3.5.2 EMSA实验显示STM蛋白可以直接结合到CLV3基因的启动子上78
- 3.5.3 酵母单杂交实验证实STM蛋白与CLV3基因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78-79
- 3.5.4 瞬时转化实验显示STM蛋白直接激活CLV3基因的表达79-80
- 3.6 STM蛋白与WUS蛋白共同参与了对CLV3基因的表达调控80-83
- 3.6.1 STM蛋白与WUS蛋白可以同时结合到CLV3基因的启动子上80-81
- 3.6.2 STM蛋白与WUS蛋白共同激活CLV3基因的表达81
- 3.6.3 CLV3基因的正常表达受到STM与WUS蛋白共同调控81-83
- 3.7 CLV3与STM基因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机制83-85
- 4 讨论85-89
- 5 结论89-90
- 参考文献90-103
- 致谢103-10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理;胡玉熹;刘淑琼;;薄荷离体茎的形态分化研究 Ⅰ.秋水仙碱对于离体培养下茎端的影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64年01期
2 李正理;孙安慈;桂耀林;;离体培养草石蚕茎端的实验形态研究 Ⅱ.几种刺激生长物质对于离体茎端形态分化的影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64年03期
3 朱玉贤;;植物茎端分生组织调节机制研究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15期
4 沈银柱;孟庆昌;吴保东;王颖;常仲逻;;普通小麦质片及茎端离体培养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5 谭文勃;李玉花;徐启江;;植物茎端分生组织中的茎干细胞调控机制[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4期
6 李正理;桂耀林;;薄荷离体茎的形态分化研究 Ⅱ.MH对于离体培养下茎端的影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3年02期
7 白书农,谭克辉;对光敏水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植物光周期现象中叶片信息对茎端的形态建成事件有专一性吗?[J];科学通报;2001年09期
8 李正理;孙安慈;;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离体茎端的块茎形成[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65年02期
9 金仕萍;金淑梅;曹国仪;任锡畴;;牵牛开花诱导和几种磷酸酯酶的消长变化[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6年05期
10 刘宁;;被子植物的茎端分生组织及其细胞的命运[J];生物学通报;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毕冬玲;汪矛;;桔梗茎顶端的发育动态[A];第十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告摘要[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超;拟南芥STM、WUS和CLV3相互作用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干细胞活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飞;拟南芥AP2/ERF基因ERF055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发育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90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99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