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化进程的区域不平衡性
发布时间:2017-11-25 20:30
本文关键词:中国产业化进程的区域不平衡性
【摘要】:在最近几年,对有关产业发展政策的争论,从政府“是否应该”进行干预,转移到政府“应该如何”进行干预以及政府应该实现的目标上。政府干预往往是由三大目标所驱动:解决市场失灵;提升战略目标;实现多元化多方位的经济目标,包括获得知识,教育和医疗保健,财富的公平分配以及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经过周密规划和具有战略前瞻性的产业政策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典型国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工业化的地域布局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从而威胁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旨在分析经济绩效在中国不同行政层级的地域中的分布情况,该分析是通过统计学中的置换检验展开的。在国家层面,我们分析了1998-2010年间地域经济不平衡的现象。经济绩效通过一个综合指标进行测量,具体包括五个变量(人均GDP,就业人数,企业密度,出口,和工业产出)。更进一步,我们利用中国工业化的代表性区域--广东省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省级层面的数据。这一阶段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分析,不仅考虑经济绩效,也考虑政策干预强度大小(使用的变量是专业镇,开发区,创新中心,开支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创新投入)。最后,分析的最后一个层面聚焦于东莞——位于广东省心脏的发达行政大区,这一层级主要分析市级城市的经济绩效。这些分析反馈给我们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信息。广东作为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也表现出核心区域与边缘地区之间的二元结构,这种不平衡不仅表现在绩效上,也表现在政策力度上。然而,东莞的经济绩效并没有显现出不平衡,相反,东莞各区域工业化水平均衡。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WU Aizhi;LI Guoping;SUN Tieshan;LIANG Yusheng;;Effects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 on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isparities: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1227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2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