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国际贸易开放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2:11

  本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开放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差异化影响 实证检验


【摘要】: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方式千差万别,这对于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异质性影响。其中贸易开放程度的差异也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差异的重要方面。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伴随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外部要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贸易开放可以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就业水平以及福利水平的提升带来重要的发展契机,而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也可能使得本国经济对外依赖度不断增强,这不仅意味着本国产业可能受到更多竞争压力并遭遇市场挤占问题,对于整个经济运行而言风险也会随之加大,这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亦有着类似的表现。那么,全球特别是我国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发展差异的现状是怎样的?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其内在影响机制如何?贸易开放对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以及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异质性影响?特别的,对于高贸易开放度地区,国际贸易贸易对经济发展有很影响?是否应该进一步提升贸易开放程度?而对于低贸易开放度地区,如何提升国际贸易的作用?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能够为如何“以贸易促发展”提供有效依据,同时也能够对如何把握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势提供有用的支持。基于以上,本文在归纳总结、对比研究了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贸易开放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利用WDI数据库跨国层面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中国层面数据,对各国及国内各地区的贸易开放度进行定量测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其进行整合,进一步研究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内容共有六章:第一章阐述本文写作的国内外背景及选题意义,概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并归纳总结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理论梳理与文献述评,在总结梳理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跨国实证分析和中国数据实证分析的已有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和归纳整理,以期理清以往学者的研究脉络,分析当前的理论成果,为本文研究点明道路;第三章为对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国际统计数据对世界整体的发展情况与我国的发展情况展开了对比分析,并针对我国地区内部贸易开放度的发展情况展开详细论述,且详细阐述了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统计性相关关系,以期为下文验证二者内在关联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基于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将贸易开放因素引入到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来,分别基于1960-2013年WDI数据库的跨国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的中国数据进行了贸易开放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探究了贸易开放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并区分样本考察了其差异化影响,以得到更为细化的分析结论;第六章本文结论,根据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如何充分发挥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提供客观的建议,同时对未来的研究目标进行讨论。本研究经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基于跨国数据的分析结论表明,总体来看,贸易开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贸易开放度越大的地区,国际贸易的正向作用越小。对商品贸易开放度和服务贸易开放度进行差异化研究后,发现前者有更明显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后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传统之间的差异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很小,所以很难刺激该国的总供给,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在区分发展程度国家样本时发现,贸易开放对发达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从分时样本的分析,随着时间的持续进展,整体的观点的开放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体现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且商品贸易开放度的促进效应持续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度的促进效应不断提高。基于我国数据的研究发现,总体来看,贸易开放对省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贸易开放度越大的地区,国际贸易的正向作用越大。从分时段样本分析来看,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更为显著。从分区域样本的分析来看,贸易开放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另外,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门槛效应”,即贸易开放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要在本地区的贸易开放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52;F12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古月;;不同类型乡镇“两规合一”规划实践比较研究——以武汉市洪山街、流芳街、郑店街和山坡街“两规合一”规划为例[J];江西建材;2017年23期

2 彭雪雪;;浅析国内“多规融合”的发展思路[J];江西建材;2017年20期

3 金兵兵;马桂云;刘洋;苏晓俊;;“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工程;2017年07期

4 金浩然;马萍萍;戚伟;刘盛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5 吴雪姣;江舒楠;白新祥;;森林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多方融合”策略——以赤水市省级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为例[J];森林工程;2017年04期

6 黄征学;王继源;;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7年05期

7 曾雅娟;;规划审批流程再造及信息化应用——以昌吉市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年05期

8 桑劲;徐莉;王煜坤;;协同规划、三维聚合、渐进改革——“多规合一”的工作框架探索[J];规划师;2017年05期

9 王廷;覃融;亓树思;;柳州市“多规合一”机制构建及对策建议[J];城市地理;2017年08期

10 李钟俊;;“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展望[J];山西建筑;2017年12期



本文编号:1258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58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7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