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社会信任、法律执行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发布时间:2017-12-10 08:11

  本文关键词:社会信任、法律执行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信任 法律执行 资源配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受到诸如法律、政治、政府、媒体等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也受到诸如文化、道德、关系网络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本论文研究将非正式制度落脚为一个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社会信任水平,将正式制度归结为地区的法律制度效率。以社会信任、法律制度效率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机理为主线,系统考察与检验其影响微观资源配置的通道及其后果。社会信任作为非正式制度的落脚点及其代表基于以下机理与机制影响着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1)社会信任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被看作是共同行为、分享信仰和共同价值观、性情。在企业内部,它一定程度上是产生凝聚力、认知力和共同的意志。这不仅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努力程度,还能够降低相关的监督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的效率;(2)社会信任看着关系网络的集合,是社会学家经常称为人们被社会化或者希望被社会化的“社会组织”。不同企业处于同一社会信任的语境中,知道对方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知道对方企业的期望是什么,增进企业间合作的可能性;(3)社会信任是声誉的一个集合和区分声誉的一种途径。企业声誉体现出企业对市场、消费者、供应商及社会公众承诺的履行状况,声誉机制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最好的广告,可以提高企业的销售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行为。基于上述社会信任的机理,社会信任可以促进一个区域内活动主体的合作、降低交易费用、降低信息不对称,达到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作用。法律制度效率作为正式制度的代表基于以下机理与机制影响着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1)法律条文和内容规定了明确责任和义务,我国法律主要通过成文法形式表现出来,其条文或者内容明确规定了行为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清晰的知晓自己的行为后果,能够合理的保护自己的权益,实现企业的有序竞争以获取更好的效益;(2)法律规定及公正的执行具有威慑性,法律的颁布需要通过相关的部门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实施、备案等程序,法院判决和执行过程中,也通过完善的程序使结果具有有效性和可信赖性。如此就可以为个人或者企业的行为提供长久的预期,使企业内部侵占行为减少和市场交易有序进行,就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3)法治具有稳定性。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条文的颁布和废止,具有稳定性,不会取决于个人的情绪变化和喜怒哀乐,不因个人的变动而变更。在一个稳定的法制环境中,企业不会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进行短期投机,而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进行战略布局,一些投资可能期限很短,一些投资可能会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此,企业自然会把握好各种投资机会,取得较好的业绩。基于法律制度效率的机理分析,法律制度效率通过对行动主体事前的预期作用和事后的惩罚作用,达到促进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作用。本文借用社会资本理论、政治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经济理论,以2007-2013年中国沪深a股公司为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重要结论:第一,企业所在地区社会信任度越高、法律制度效率越好,所在地区的企业组织结构层级越低,企业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分离越小。企业组织结构的层级和两权分离度的设置,取决于居于层级顶端控制人的私人收益、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这种层级结构融资的作用。但高水平的信任环境,抑制了控制人的私人收益、不需要进行讨价还价,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而在高效率的法律执行环境中,不仅为企业所有者事前的行动增加了预期,而且为其不良后果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企业既没有通过设置多层级组织结构获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也担心企业未来的融资受到联合的制约,企业控制人自然失去了配置多层的复杂企业组织结构的动机。第二,企业所在地区社会信任度越高、法律制度效率越好,总体上企业更倾向于选聘外部职业经理人。在高信任度地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合作,尤其确保在陌生人或不经常见面的人之间形成合作。即社会信任度高的地区,企业选聘外部职业经理人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情况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影响会更大,因为在国有企业中,政府委派仍然占据了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的重心,而较少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尤其非正式制度社会信任的影响较小。企业所有者所处在不同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在选聘企业经理时,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企业所有者是否选聘外部职业经理人,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是企业所有者最大的顾虑,既然在高法律执行环境中,无论是事前的法律的威慑作用,还是事后法律的惩罚作用,为解决这种代理问题寻找到一种可行的终端机制,企业所有者可能就会更倾向招聘外部职业经理人。第三,尽管社会信任作为非正式制度安排、法律效作为正式制度安排单独对企业组织结构有重要影响,但两种制度的相互作用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因此我们检验了在不同法律执行背景下社会信任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效法律执行环境中,社会信任可强化其对企业组织结构层级和两权分离度的负面影响。即在有效的法律执行下,失信者代价较大,由此人们很可能对他人产生基本的信任感,有效的法律执行为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提供基础,从而扩大社会信任作用的范围。企业所有者选聘外部职业经理人的主要障碍就是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一个致力于提倡财产权和合同执行的法律不仅为经济交易中的伙伴提供了一种可以相互信任的基础,还使得人们相信这样的法律执行部门,法院本身也可以被信赖,能够公平地执行交易,并履行其协约职责。既然在高法律执行环境中,可以找到解决这种代理问题的终端机制,企业所有者可能就会更倾向招聘外部职业经理人。因此,企业所面临的社会信任和法律执行环境具有替代的效用影响着企业的高管选聘。第四,在对社会信任、法律执行与RD投资的直接通道检验的基础上,我们考察了社会信任、法律执行是否能抑制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对RD投资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无论在高度信任的地区或者法律执行较高的地区,都有效的抑制了两权分离度对RD投资的负效应。同时我们考察了社会信任、法律执行是否能抑制企业选聘外部CEO对RD投资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无论在高度信任的地区或者法律执行较高的地区,都有效的抑制了企业选聘外部CEO对RD投资的负效应。第五,我们不仅仅发现了社会信任、法律执行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进一步,我们发现,社会信任和法律执行都有效的抑制了企业因两权分离导致的绩效负作用。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社会信任和法律执行都有效的抑制了企业因选聘内部经理对企的绩效的负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F275;F832.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才生,闻凤兰;社会信任的模式与结构新解[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李丽;陈黔珍;;社会信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J];党政论坛;2006年01期

3 ;从社会信任视角看建设和谐社会[J];公安研究;2008年07期

4 竹立家;;重申社会信任[J];中国改革;2009年12期

5 穆言;;社会信任危机将是时代之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2期

6 马俊峰;;应高度关注社会信任问题[J];学习月刊;2010年07期

7 孟晓旭;王宛;;当前社会信任危机现状、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5期

8 ;筑牢社会信任基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5期

9 罗培伟;;论社会信任的重建[J];青春岁月;2012年12期

10 董才生,张宝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倾向的制度分析[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凌云;鲁元平;;所属领域:制度经济学腐败、社会信任与居民主观幸福感[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静雅;胡荣;;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史宇鹏;李涛;丁彦超;;政府行为与社会信任: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徐延辉;;社会资本与道德生产力[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东霖;;基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信任缺失问题研究[A];民生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途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井世洁;杨宜音;;中国民众社会信任感的阶层及区域特征[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8 苏令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杭生;当社会信任出问题的时候[N];北京日报;2007年

2 程铁军;增进社会信任 促进社会和谐[N];安徽日报;2009年

3 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沈殿忠;务必重构社会信任[N];辽宁日报;2012年

4 韩哲;重建社会信任,,贵在法律被尊重[N];北京商报;2013年

5 湖北武汉高校教师 刘义昆;用制度重建社会信任[N];重庆日报;2013年

6 刘义昆;遏制权力失控 重建社会信任[N];济南日报;2013年

7 广东 编辑 禹海君;“失主不信”折射社会信任裂痕[N];法制日报;2013年

8 顾远 特约撰稿人;社会信任的失去与重建[N];东方早报;2011年

9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杨大力;社会信任的政治基础[N];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记者 孙行之;重建社会信任需要“共情心”[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2 邱保印;社会信任、法律执行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谢宝婷;社会信任的困境与基础[D];上海大学;2011年

4 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永飞;和谐社区建设背景下城市居民的现代社会信任现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时斌;信任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信任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娜;电子商务中大学生社会信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高蕾;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与信任重建[D];延安大学;2016年

5 万晖;新闻媒体与社会信任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雨菡;乡村社会信任:迷失与重构[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7 平金良;回族社区的社会资本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静文;社会信任视角下的网络动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盼;社会信任的建构:一种非营利组织的视角[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雷金星;广西社会信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73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73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