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困境的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3 11:07

  本文关键词: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困境的经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建筑 经济评价 互动博弈 决策模型 生态补偿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推广绿色建筑是推进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以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为起点,我国开始全面推广绿色建筑;201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以及地方政府针对绿色建筑所推出的奖励和专项资金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规模化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契合我国城镇化进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颁布的《关于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和2013年颁布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始逐步从绿色建筑示范向区域、全面示范转变,制定了"十二五"推动绿色小城镇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实现路径及保障措施。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4071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22个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近70个地方性绿色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绿色重点小城镇。但随着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的普及,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奖励力度逐年下降,支持政策的相对缺失,绿色建筑的发展经前阶段的"爆发期"后,进入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其发展后劲不足。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的思路解释我国绿色建筑难以规模化推广的原因。以规模化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的经济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政府、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多方博弈模型,进而解释我国绿色建筑难以规模化推广的原因。对推广过程中的三方参与主体逐个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三方个体决策、生态补偿的层面建立5个决策模型,并以宁夏和山东为例,验证模型正确性。论文提出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规模化的推广应用。具体来看,各部分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从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国内外绿色建筑技术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和成熟,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收益也有了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但较少将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的增量成本、生态收益与其推广政策、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缺少从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建筑政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第二部分首先综述绿色建筑推广困境方面的文献,指出参与方博弈分析对绿色建筑的推广有重要影响。然后介绍了相关文献中提及的建筑学方法,融合经济学的方法(博弈论、生态补偿),从绿色建筑各个参与主体成本收益、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制约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第三部分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过程中参与方互动博弈分析。对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的正外部性进行分析。明确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的相关主体主要为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三方。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成本收益结构和预期参与目标,通过构建绿色建筑规模化激励机制的三方博弈,从理论上说明解决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难题的思路。第四部分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收益进行识别与估算,对推广过程中的三方参与主体(消费者、开发商以及政府)逐一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生态补偿机制分析,建立绿色建筑推广的三方个体决策模型,进一步细化第四章构建的博弈分析,量化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成本-收益的全过程特征。第五部分以宁夏红寺堡区鲁家窑移民项目和山东章丘绣源河绿色生态城区为例,计算其绿色建筑规模化的全寿命期的增量成本、收益净现值,分别进行个体决策评价,生态补偿机制评价和综合评价,验证决策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评价结果用于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的政策研究。第六部分针对我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存在的困难,提出技术、经济、管理、法规四个层面的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对策,构建了相应制度体系,规范、指导绿色建筑规模化的发展,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七项保障措施助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涉及到政府、开发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多重关系。由于绿色建筑建设产生的正外部性和生态效益相对滞后,在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初期往往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博弈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的激励政策设计和调控干预是促使绿色建筑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引导开发商进行规模化绿色建筑的开发和推广;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加强以及购买需求的增加,市场自发地拉动和扩大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建设。2.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激励机制的引入是政府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发展的必要手段,需要从直接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建筑配套费减免或优惠等方面,给予绿色建筑经济支持。但生态补偿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在某些项目中消费者获得的生态收益更大,因此可通过房价的增加等手段由消费者支付绿色建筑成本的增加。3.在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的技术层面,应优先推广回报率高的绿色建筑技术。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鼓励建筑节能技术的利用;在建筑节能利用技术中,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和太阳能利用应优先支持,并提高资金扶持力度;在水资源利用技术激励机制设计中,应优先鼓励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利用。4.激励政策设计要把调节对象、政策需求、政策工具和政策效果结合起来,提高激励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过程中,政府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发商期望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消费者则需要来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通过分析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有指向性的制定激励,可更有效的实现激励目标。5.在政策及制度体系构建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建立健全技术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投入产出比,用利润的提升来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促进绿色建筑建设的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开发商的目标责任,提高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在政府政绩的权重。通过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政治职责的不断提升:三是政府要强化技术产业支撑,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行业的能效交易机制等方式消除各类不确定因素,给开发商的社会产出提供更好的产业环境,以提高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激励性:四是出台绿色建筑规模化开发融资优惠政策。论文的创新之处:1)本文将博弈理论应用于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正外部性的分析,明确了三方利益相关行为主体(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全寿命期的互动博弈关系,通过构建政府与开发商、政府与消费者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以及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为制定政策制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2)本文通过建立主要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收益估算模型和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的个体决策模型,量化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博弈主体的经济表现,为制定绿色建筑推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3)本文结合生态补偿机制理论,进一步分析三方相关主体(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在生态收益方面的博弈,建立规模化绿色建筑生态补偿机制模型,为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过程中三方参与主体之间成本收益的迁移理论、建筑绿色技术与经济关系理论述多评少,对论文提出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中政府、开发商及消费者之间的机理及耦合关系分析不够完善和深入。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决策,推广和实施绿色建筑符合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但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管理研究是一个涉及经济、法学、技术、环境等多学科的复杂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克服单纯的技术观念、经济观念,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考虑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特征和需求,未来的研究还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诗尧;南天辰;李嘉舒;蔡柔丹;;绿色建筑技术在重庆市老旧居民区适老改造中的应用潜力分析[J];建筑节能;2016年01期

2 刘轩;张建中;张惠;李建民;;宁夏某住宅小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15年04期

3 王建廷;王茂智;;基于消费者需求视角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5年05期

4 杨杰;崔秀瑞;李洪砚;;基于官员晋升体制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年04期

5 杨杰;李洪砚;崔秀瑞;;基于体制机制的绿色建筑推广责任归属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年06期

6 刘青;;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4年34期

7 徐菲;;基于外部经济性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2期

8 于立;彭建东;;中国小城镇发展和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1期

9 董战峰;杨春玉;吴琼;高玲;葛察忠;;中国新型绿色城镇化战略框架研究[J];生态经济;2014年02期

10 杨杰;李洪砚;杨丽;;面向绿色建筑推广的政府经济激励机制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闻晓军;基于PROBIT离散选择模型的绿色住宅消费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基于生态社区的绿色建筑技术经济评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解秀丽;城镇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冯博;天津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4 李付强;宁夏生态移民中适宜绿色技术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5 孙磊;基于费用效益理论的绿色建筑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6 刘铭;民用建筑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效益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7 费衍慧;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的制度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晓晗;低碳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U,

本文编号:1284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84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