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的产业经济增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4:27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的产业经济增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经济增长 增长动力 随机前沿分析 系统动力学


【摘要】:经济增长本身是没有对象限定的,根据增长主体不同,可划为国民经济增长、产业经济增长、企业经济增长和产品经济增长四类,且较高层次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相对较低层次的经济增长。由此可见,产业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石,中观层面的产业经济增长研究有助于更好分析宏观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等问题。因此,以产业为增长主体,从系统角度出发看问题,形成产业经济增长的基本分析框架,建立产业经济增长系统动力模型,是研究经济增长的一个崭新视角。产业经济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科技进步、政策调整、社会进步等都将对产业经济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尤其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对产业经济增长进行研究,是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补充。本文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范式,按照"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现状描述—动因分析—模型与实证检验"的逻辑思路,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系统动力学等相关理论,从理论分析到实证分析,逐级递进的对产业经济增长展开研究。理论分析方面,本文从经济增长模型的内生化角度进行梳理。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从最初资本、劳动力、能源等基本投入要素基础模型的框架上,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生产率、知识、人口、政府等因素内生化。然而,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系统,很多因素难以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因此,本文在对经济增长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产业的产出进行分解,并通过对投入增长效应、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分析,对我国产业经济增长动力有初步分析与判断。随后,运用研究复杂问题的系统动力学作为工具,在对产业经济增长动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劳动力、能源、资本、技术、环境五方面构建就业人口子系统、能源子系统、物质资本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五个子系统,探讨各子系统的变化对产业经济增加值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选择工业作为产业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实证研究对象,运用vensim系统对工业经济2005-2025年间的增长情况进行模拟,并通过调控部分参数,对工业经济在基准情景、投资拉动情景、技术改善情景、环境友好情景四种情景分析,得出工业经济增长路径的最佳选择及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一)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产业经济增长的趋势,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界定产业经济增长。(二)通过随机前沿分解产业经济的增长效应,得出投入增长效应由投入占比和要素投入增长率共同决定,且资本的投入增长率较高普遍存在,对各产业的投入增长效应影响显著;此外,全要素增长率变动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正在加大,可能主要来源于我国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加大,人力资本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共同促进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三)工业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并结合不同情景分析,确立了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即通过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劳动力结构和素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技术进步新动力;强化资源环境优胜劣汰效应,探索工业绿色发展新路径;深化体制改革,创建公平市场新秩序等政策打造中国工业经济"升级版",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一)构建产业经济增长分析的新视角。首先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对产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解,得出不同效应对产业的影响程度;进而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增长模型,对产业经济增长进行系统的、总体的分析;最后结合情景分析,模拟不同增长方式下的产业经济增长路径。(二)综合运用系统动力学、历史趋势推算法、回归分析等多种计量分析方法构建了产业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模型,为实现产业经济、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三)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未来运行状况进行预测,对工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确立了工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佳方案,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24;F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贺丰;杨阳;王静宜;封颖;;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展望——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情景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年06期

2 查建平;;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基于经济增长分解视角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3 宋佳;郝睿;王旭明;霍杰;;资源受限下的人口迁移模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4 高启杰;姚云浩;马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李春发;曹莹莹;杨建超;韩芳旭;;基于能值的天津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动力学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乔恒;郭昕;曹大o,

本文编号:1292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92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