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9:10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技术产业 区域经济 互动机理 协调发展度 动态耦合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靠资源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整体投资效率低下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制约我国“十三五”及未来更长时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已成为一国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的高收益、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等特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一方面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培育与打造新的增长点、改造传统发展引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内涵发展、集约发展上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13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已达114487.3亿元,占GDP比例已达20.13%,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值、利润、利税、出口交货值等80%左右集中在东部,五大行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占据“半壁江山”,总之,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以产业不均衡现象。及时总结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具体探讨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的相互关系,探究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具体贡献以及区域经济中有哪些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从新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的互动关系,这些对于政府制定进一步推进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等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创新的目的在于形成发展优势,而发展优势最终要体现在产业优势上,当前,高技术产业无疑将是优势产业的主要代表。本文主要基于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创新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演化理论,紧紧围绕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主题,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继而在构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详尽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相互作用。同时,静态分析方面,具体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从时间(2002-2013年)和空间(全国层面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维度对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动态分析方面,借用物理学中耦合理论和实证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水平及动态演变态势。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理论基础借鉴文章紧紧围绕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以及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互动关系这一研究主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概括了现有研究视角,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也进行了简要评述;同时,文章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需要,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创新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理论等进行介绍,为开展研究奠定基础。二、全面总结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并总结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起步、成长、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中政府相应出台的发展政策以及取得的发展成果。在对全国层面分析时,从产业规模、产出效益、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社会效益等五大方面进行论述,研究显示,整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已取得显著成绩,总产值不断增大,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rd投入强度逐年增大,从业人员显著增加;对四大区域及五大行业分析时,具体从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交货值、rd经费内部支出等六个方面展开,通过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最为发达地区,各项发展指标占比在80%,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各行业中发展最为突出的。三、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借助系统论思想,在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各子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一方面,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使制度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论述了区域经济可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产业基础、智力支撑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等。进而,构建“高技术产业—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并分析了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从实证角度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四、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实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理论与方法实证检验了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的关联度,结果显示,对全国层面以及东部、中部地区来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gdp关联度最大,而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gdp关联度排名第二位,但与产业关联度排名第一的差距不大;进一步,本文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静态实证模型,利用2002-2013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面板数据,实证测度了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贡献最大,东北地区最小;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方面,在考虑循环累计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并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环境、产业集聚度等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各地高技术产业发展均存在较强的循环累计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员投入、市场环境、产业集聚的影响系数也为正,但各地差异较大;研发经费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只有西部地区为正,其余地区为负,但影响程度均不大。五、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测量从系统论视角出发,首先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高技术产业系统评价体系和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经济系统评价体系。运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并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全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两者间协调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各区域中两者协调发展度呈上升态势,由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进入良好协调阶段,但各区域在协调发展各阶段所经历的时间不尽相同;同时,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大多年份协调发展度均高于其他三个区域。六、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动态互动关系分析为更好地解释和研判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演变态势,本文从动态演化视角出发,借助物理学中耦合的思想和实证模型,基于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处理方法和计算得到的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具体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间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以及中部地区在2002-2013年均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而东部地区则处于极限发展阶段,西部地区2005年开始由低级协调共生阶段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东北地区情况稍显复杂,但大多年份仍处于协调发展阶段。总之,动态演化方面,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间互动关系呈现不同的发展路径。同时,本文还对2014-2025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态势进行了预测,拓宽了现有理论中对两者关系研究的视角。七、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为保持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实现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良性发展,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高技术产业政策或发展规划应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建立科学、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构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等;高技术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政策要相统一,注重各区域演化水平的平衡发展,积极构建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发展高技术企业为切入点、强化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同地区应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不同措施提高两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F276.44


本文编号:1295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95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