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城市转型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城市转型及其启示 出处:《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6.1%,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农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型。按照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处于城镇化中期快速发展阶段的“城市中国”,一方面取得了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另外一个方面也面临着“城市病”高发的问题。因此,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上来看,下一步如何实现城市转型,提升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众所周知,城镇化发轫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且呈现出相对良好的城市意象。但是如果翻阅发达国家的城市史也会发现,当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处于与当前中国城镇化率接近的中期快速发展阶段时,其城市发展也呈现出繁荣与问题共存的局面,甚至其“城市病”问题更加严重。由此可以思考,从繁荣与问题共存的“城市病”多发阶段到当前呈现出相对较好的城市状态,发达国家整个城镇化中后期阶段经历的城市转型是否有其规律可以探寻?是否有一些成功转型的经验值得中国的城市来借鉴?城市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转型理论为始点,以城市转型的目标导向是实现城市发展的以人为本为基础,本文对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的城市转型路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启示。本文认为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其最基本的子系统包括城市的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而城镇化中后期的城市转型本就是城市各个子系统转型以实现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目标的过程。即通过经济系统的转型保持城市持续增长,空间系统转型实现城市空间扩容和功能优化,通过社会系统转型缓和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生态系统转型提升城市人居水平等等。但与其他三个基本子系统不同的是,城市生态的系统的转型一个目标导向的转型过程,是通过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空间转型、城市社会系统的复合推动而实现的一种转型。所以从城市转型的路径上来看,城市经济系统转型、城市空间系统转型和城市的社会系统转型对于城市转型的决定性最强。如果从经济系统、空间系统和社会系统来考察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的城市转型过程也可以发现:利用技术革命、制度配套和产业区域转移,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的城市产业结构在实现了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避免了城市衰退并保持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从城市空间系统上来看,在逐渐把握城镇化中后期城市空间增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城市规划的基准方向,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实现空间形态发展网络化的同时,城市的功能逐步优化,并实现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的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社会治理体制,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城镇化的中后期阶段逐渐解决了城市资源分配效率与公平失衡的问题,在实现了赋权和自治的同时,缓和了城市社会矛盾,提高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维护了城市社会的基本稳定。所以,正是通过产业结构、空间规划和社会治理三个领域的转型,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城镇化的中后期才逐渐解决了“城市病”,并使得城市系统得以在新的状态下有序运转。而如果再深入的剖析发达国家城市成功转型的影响因素还会发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兴业态和发达国家不断的调整城市管理制度对于其城市成功转型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应该特别重视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的过程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着力提升创新驱动的功能能级和形成有利于城市要素发挥积极作用的制度政策。从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城市转型对未来中国城市转型的镜鉴和启示上来看,中国的城市转型是在中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和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过程,工业化后发优势、中国国情和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中国的城市发展道路带有了中国特色的多元复合性,中国城市转型面临的机遇较多但转型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城镇化中后期的中国城市转型应该是在立足我国具体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的城市转型的有益经验,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夯实中国城市转型的基础。同时要认识到中国城市转型的全面性系统性,注重新的时代形势对中国城市转型的现实要求,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统筹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以宜居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高标准转型,实现城市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让未来的中国城市真正成为一个生产富裕、功能协调、社会和谐稳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佃利;王玉龙;;美国新城市化时期城市理论转型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孙一仰;焦晓云;;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10期
3 郑春荣;望路;;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11期
4 袁建峰;;美国老工业城市匹茨堡产业转型分析及规划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2015年S1期
5 张莉;;国外城市治理八个启示[J];新重庆;2014年10期
6 王琪;孙立坤;;民主与科学同构的逻辑:一个微观层次参与式民主的探讨——读Richard c.Box《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柯善咨;赵曜;;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8 沈清基;;论城市转型的三大主题:科学、文明与生态[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1期
9 魏广龙;任登军;;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J];人民论坛;2014年02期
10 王静;王兰;保罗·布兰克-巴茨;;鲁尔区的城市转型:多特蒙德和埃森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江;;新型城镇化中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2 ;行业竞争力明显分化 主要原材料景气指数下降[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志扬;城市化道路国际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玲;日本城市规划制度确立期的城市化剖析(1912—1935年)[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11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1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