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帮助计划(EAP)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员工帮助计划(EAP)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研究 出处:《辽宁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员工帮助计划(EAP) 知识型员工 心理契约 组织支持感 变革型领导
【摘要】: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简称EAP),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欧美工作场所,其前身为“职业戒酒方案”(Occupational Alcoholic Programs,简称OAP)。到了70年代,发展成为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长期系统的援助和福利项目,目的在于提高工作场所的生产力及员工与组织的工作绩效。在19世纪80年代,约有30多万家美国企业推行EAP项目。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0%以上建立了EAP。随着外资企业涌入中国,EAP作为员工福利和人力资源的辅助手段也被带入中国,于最近十年蓬勃发展。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在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它强调员工与组织之间交互作用中存在一种没有形成书面表达、双方心里认可的相互责任和义务。企业组织使用EAP通常是为了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改善工作中的关系和组织氛围。心理契约作为一种“隐形”契约反映的正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双向关系,建立和巩固心理契约目的也是提升组织绩效。很多企业在使用EAP干预员工心理健康和员工行为的管理实践中发现有效使用EAP会给这个组织员工的心理契约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这个影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有效的EAP又该如何界定和测量?如果这种影响关系确定存在,是否还有其他变量在影响过程中起发挥作用?首先,本研究将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契约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引入到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研究中,为后续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梳理现有文献基础上,以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契约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为基础,结合本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研究变量、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以参与EAP管理实践的企业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员工帮助计划(EAP)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以及组织支持感和变革型领导在这种影响关系中的作用。其次,将员工帮助计划(EAP)作为自变量研究其对因变量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提出衡量员工帮助计划(EAP)有效性的维度和方法。本研究借鉴了国内外的成熟量表,同时根据专家访谈、知识型员工问卷和座谈等方式对EAP的量表、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量表、知识型员工组织支持感量表及变革型领导量表进行修订。使用SPSS21.0软件和AM0S20.0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证明了员工帮助计划(EAP)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确实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组织支持感中介于影响过程,变革型领导在这个影响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再次,为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研究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和调节变量变革型领导,建立以组织支持感为中介变量和以变革型领导为调节变量的模型,探究员工帮助计划(EAP)、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组织支持感和变革型领导四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员工帮助计划(EAP)对因变量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具有正向影响的假设中,员工帮助计划(EAP)中的外部提供者和内部合作者对交易型心理契约没有影响;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有正向影响的假设中,知识型员工的情感性组织支持对其交易型心理契约没有影响;变革型领导在EAP和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之间起调节作用的假设中,变革型领导中的愿景激励在EAP对知识型员工交易型心理契约的影响过程中调节作用不显著。除此之外,五大主假设均得到验证,37个子假设大多数也都得到验证,证明了模型中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员工帮助计划(EAP)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确实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组织支持感中介于员工帮助计划(EAP)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过程,变革型领导在员工帮助计划(EAP)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本文对已使用和拟使用EAP的企业及提供EAP服务的组织机构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契约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探讨[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陈志霞;陈剑峰;;组织支持感影响工作绩效的直接与间接效应[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年01期
3 李金平,陈维政;员工协助计划(EAP)综述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管理现代化;2005年04期
4 邓云龙,彭玮婧,范华,唐秋萍;员工援助计划:促进员工心身健康和企业发展的新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5 刘晓英,陈春花;心理契约补救[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6期
6 陈加洲 ,凌文辁 ,方俐洛;员工心理契约结构维度的探索与验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3期
7 陈加州,凌文辁,方俐洛;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J];心理学报;2003年03期
8 李原,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李原,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10 陈加洲,方俐洛,凌文辁;心理契约的测量与评定[J];心理学动态;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琪波;家族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2 贾波;职场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郝永敬;地方高校专任教师心理契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4 刘亚林;EAP(员工援助计划)的成本、效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5 陈志霞;知识员工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更新;本地私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领导风格和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方海永;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4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2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