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19:25

  本文关键词: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家社会资本 技术创新能力 资源获取能力 企业生命周期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体力量。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世界范围内,大量中小企业由于创新能力低下陷入“低成长率、高死亡率”困境。面对竞争全球化、技术变革快速化以及创新大众化等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理论界已经开启了对社会资本问题的研究热潮,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始探究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制度转型背景下,,社会资本作为孕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另一方面,企业家不仅是中小企业的掌舵人,也对中小企业的外部资源获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连接中小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纽带。因此从企业家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出发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是一条可行的和有价值的途径。但由于学术界尚未有效解决社会资本的作用途径、方式及情境等问题,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尚待进一步深化。由此,如何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途径、情境、效果等问题有机耦合,构建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于解答“转型制度背景下社会资本的有效性”这一理论界悬而未决问题以及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线索,将研究问题界定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作用途径、作用情境及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一个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进一步考察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分别实证检验资源获取能力和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的作用。主要得出了如下四点结论:第一,就作用方式来看,企业家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分为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分别揭示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对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的作用方式,无论在作用机理还是作用效果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就作用途径来看,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创新效应的发挥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运用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获取能力的传递效应,发现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联合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包括联合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就作用情境来看,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尝试将企业生命周期这一内部情境因素引入,探讨其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结果也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家商业及技术社会资本与联合创新能力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第四,就作用效果来看,由于情境和中介因素的影响,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具有丰富的内容表现。本文的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能够显著促进中小企业的联合创新能力,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正面影响,而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联合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结果同时显示,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对企业联合创新能力具有负向影响,而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功效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结合现有研究进展,将研究问题界定为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式、作用途径、作用情境及作用效果四个方面,并尝试综合利用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搭建了整合性的逻辑框架体系,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作用途径和作用情境连同作用效果有机耦合,弥补了现有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作用效果研究中作用方式、途径和情境因素的缺失,从而保障了作用效果检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解答了“转型制度背景下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有效性”这一理论界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二,揭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尽管现有研究普遍认同社会资本在帮助企业获取、整合及利用社会资源中的积极作用,且不少文献也从理论上分析了上述资源获取能力对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重要传导作用,但实证研究却较为缺乏,很少有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从而确认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当中的中介作用。本文构建面板数据分层回归中介作用检验模型,运用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获取能力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第三,验证了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的显著调节效应。在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征和发展目标,这需要不同的支持资源类型和不同的创新战略模式作为支撑;而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家社会网络的类型也不同。因此企业生命周期是影响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重要情境要素。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情境引入研究当中,分析表明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的显著调节效应。三者之间的相互匹配是企业家社会资本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但错配情形的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不显著甚至出现负面影响,这为现有研究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作用效果的不一致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F27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桦,陈福生;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0年03期

2 何海东,赵长存;关于增强河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对策[J];探索与求是;2000年08期

3 王贤;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新长征;2000年05期

4 武珂,张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浅析[J];纺织器材;2001年05期

5 罗文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任永平;论制度创新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熊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六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08期

8 王泽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9 袁瑞敏;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14期

10 ;五大措施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中国机电工业;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凤妮;高爱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龚慧伟;;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及对策[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李旭红;;增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袁建平;李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迎接入世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汪玉平;郝利军;;优化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6 梁静;段进朋;;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朱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范庆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集团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颜君衡;宋文启;;“产、学、研”联合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赵金秀;;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对策[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亚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刻不容缓[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2 民进邢台市委 李莉莉;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邢台日报;2014年

3 南京大学商学院 张骏生;浅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忠春 孟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03年

5 李正图;着力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解放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沙星海;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平顶山日报;2006年

7 记者 孙芳华;要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8 党涤寰;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N];经济日报;2008年

9 潘炳应 安庆市煤气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企业的灵魂[N];安徽经济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作明;鞍钢技术创新能力项目通过验收[N];鞍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乔朋华;企业家社会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由雷;创新网络中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王涛;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李娜;基于资源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姜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模型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段志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波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罗正清;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杨洵;企业集群的生成及其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于东亮;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冯俊平;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田芳菲;辽宁省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罗晓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王洪星;我国汽车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邱燕;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郭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玲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余琳;西北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5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25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2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