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信贷需求与供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04:09
本文关键词: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信贷需求与供给研究 出处:《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同时以规模化生产为基本特点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不断涌现,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生产规模化的显著特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日益成为新型主体的主要制约因素,贷款难、贷款贵和贷款期短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加大对现代农业信贷支持力度,刻不容缓,意义重大。本研究主要以农业发展理论和相关金融理论为基础,以农业信贷资金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与金融机构农业信贷供给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新型农业信贷模式以及非正规借贷对农业产业支持规模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本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技术路线等予以介绍,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评述;第二章,对本研究中所依据的理论基础、逻辑分析框架进行简述;第三章,从发展历程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论述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四章,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视角进行农业信贷需求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五章,以金融机构为视角进行农业信贷供给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六章,基于农业信贷缺口,对农地融资、财政撬动财政资金、价值链融资及移动金融等几种农业信贷创新模式进行评析;第七章,对非正规借贷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规模进行了估算;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现代农业和农业信贷的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机构贷款需求缺口大,其自身生产条件、国家贷款政策和缺乏抵押物成为得不到贷款的主要原因;3.金融机构的农业产业信贷资金供给量严重不足且不均衡,存款数量、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利润成为显著影响因素;4.多种农业产业融资创新模式各具特点及适应性,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应用;5.农业产业非正规借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资金投入的重要来源,但农业产业单位借贷资金贡献度逐年下降值得关注。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重视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影响作用,加大农业信贷力度和诚信体系建设;2.强化政府在信贷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全方位农业产业信贷服务模式;3.调整农业产业信贷支持方向,更多地向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倾斜;4.更新信贷模式与手段,加快农地融资、财政撬动信贷资金、价值链融资、移动金融等多种模式进入农业;5.充分认识农业产业非正规借贷的重要性,应对其采取引导与完善相结合的政策。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以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视角,分析其农业信贷的需求现状与存在问题。2.使用Heckman两阶段分析法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解决实际调研样本存在的偏差问题,将信贷需求中“是否得到贷款”与“得到多少贷款”两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3.从金融机构自身特点进行信贷供给因素分析、对几种信贷创新模式进行评析、对非正规借贷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规模进行估算。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3
,
本文编号:1326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2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