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中国居民金融市场行为与家庭财富分布不平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02: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居民金融市场行为与家庭财富分布不平等的研究 出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财富分布 家庭金融 投资组合


【摘要】:本论文隶属家庭金融领域,以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及财富分布.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观调查数据,系统梳理影响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因素,定量分析居民市场参与行为和财富分布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在充实金融理论的同时,试图为政府和实务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处于金融市场发展和制度改革、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关键阶段的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共分七个章节。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梳理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研究思路和框架,给出文章的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本文使用的微观调查数据,并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对中国居民的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和家庭财富分布状态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分析,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概括了我国居民在金融市场上的有限参与现象和财富分布的不平等特征,为后文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做出铺垫。第三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从居民家庭在金融市场的有限参与行为入手,较为全面的总结了以往文献里对有限参与现象的描述,及对成因和影响的分析。第二部分总结了家庭财富分布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财富不平等状况、分布成因和影响。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对家庭金融行为和财富分布之间的动态作用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文献的回顾,进一步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本文的理论及政策意义。第四章探究了居民金融市场行为受财富影响的内在驱动因素,即财富与风险态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Arrow-Pratt绝对和相对风险厌恶指标,实证分析居民风险态度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其作用渠道。第五章研究了家庭财富与收入结构、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受财富的影响。对家庭收入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财产性收入的水平和占比,这一指标体现了家庭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也为下一部分做好铺垫。第六章重点分析了家庭资产组合投资行为的特点和效果受到财富的影响,这种现象结合较高的资本收益率是造成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加深的重要原因之一,并通过对中国居民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这一观点。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研究的政策意义,并试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通过对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研究表明居民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是财富的减函数,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是财富的增函数,从而拒绝了常用于经济学模型假设的常绝对风险厌恶(CARA)和常相对风险厌恶(CRRA)偏好。随着财富的上升,居民会增加配置风险资产,尽管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可能有所下降。进一步的,我们发现财富对风险态度的影响在控制背景风险因素之后不再显著,即背景风险可能是财富对风险态度的作用渠道之一。第二,财富较高的家庭拥有的狭义和广义财产性收入都显著的高于财富较低的家庭,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财产性收入较高的家庭更大。这一结论表明财富较高的家庭更能够的从资本市场上获利,这可能是财富分布日益集中的原因之一。第三,研究表明高财富家庭资产组合更为复杂,更倾向于持有高收益的风险性金融资产、房产和自有生产性投资;家庭投资组合的收益随着财富的增加而上升,高财富家庭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相对更多的收入,而低财富家庭则相对亏损,低财富净值的家庭通过他们的投资行为"补贴"高财富净值家庭。其结果是财富不平等的加剧和较低的社会流动性。对资本性收入征税可以缓解这种财富不平等的形成。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首次提出新问题。以往的研究多是分析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而本项目提出的投资者的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对投资者财富的动态积累及财富分布动态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将带来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突破,对我国投资者优化投资组合管理、提高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缩小居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有重要的政策意义。(2)重视理论和方法创新,且重视政策研究。研究将提出对我国家庭进行投资组合优化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思路,从而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金融部门实际业务的开展提供全面、细致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推动我国居民增加财富收入,缩小财富差距。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F1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发;;中国A股市场的风险厌恶度量[J];统计与决策;2008年01期

2 敬志勇;孔东民;厉吉斌;;风险厌恶测定与我国银行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3 周业安;左聪颖;陈叶烽;连洪泉;叶航;;具有社会偏好个体的风险厌恶的实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6期

4 于国安;;特许权人风险厌恶条件下的基础设施特许权合约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熊恒庆;施和平;;零售商风险厌恶下的订货时机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4期

6 熊恒庆;黄勇;杨建仁;;基于风险厌恶的供应链订货时机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3年01期

7 巴巴·希夫;;如何激励风险厌恶型经理去创新[J];商学院;2013年Z1期

8 罗伯勋,卢本捷;投资者风险厌恶的变量[J];系统工程;1997年01期

9 李兰军;;经理层风险厌恶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10 陈进华;忻佳毅;;风险厌恶度增加 市场陷入震荡[J];世界有色金属;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贝政新;朱丹;方健雯;;消费波动、未预期通货膨胀与时变风险厌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罗春林;田歆;;基于收益共享的风险厌恶供应链协调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5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与创新[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峥;社会融资或陷入风险厌恶型收缩[N];经济参考报;2014年

2 资深媒体人士 陈志龙;房地产“风险厌恶”体现市场理性[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兴业银行 鲁政委;快速大幅降息值得期待[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杭行;理性对待财富[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职业投资者,,经济学博士 扬韬;伸手的艺术[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6 巴曙松 卢晓平;金融监管要鼓励市场创新[N];江苏经济报;2006年

7 王国军;保险仅仅是有钱人的事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本报记者 梁晓亮;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告诉我们什么?[N];经济日报;2003年

9 李仁君;曹操为什么要杀吕布[N];海南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年轻人加入稳定理财大军[N];贵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文;高阶混合风险厌恶行为及其金融决策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琳琬;中国居民金融市场行为与家庭财富分布不平等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王建立;高阶风险厌恶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罗春林;风险厌恶供应链的定价与订货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基于期权契约模型的风险厌恶供应链的决策与协调[D];青岛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萌;含时变风险厌恶及逆风参数的价格动态模型及实证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林洁;基于风险厌恶悖论的个体投资行为金融学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3 邓腾腾;需求不确定下的风险厌恶供应链定价决策[D];重庆大学;2015年

4 董红磊;基于风险厌恶的多市场报童鲁棒优化模型与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唐越越;风险厌恶与模糊厌恶浅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6 朱鸿飞;基于期权隐含风险厌恶估量的投资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周玉龙;财富冲击与相对风险厌恶[D];厦门大学;2014年

8 李红梅;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管理者风险厌恶及其融资行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8年

9 皮方;风险厌恶和失望厌恶条件下的期货套期保值与市场均衡[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叶文;管理者风险厌恶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影响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5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35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b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