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组织创新氛围、工作动机与工作特性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08:55

  本文选题:员工创造力 切入点:工作动机 出处:《东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建设创新国家,关键是要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把创新视为企业转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是创新的前奏,而作为企业创新的主体,员工创造力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创造力业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早期人们认为创造力是天才的专利,是一个只能"发现"不能"培养"的天赋,研究者关心的是哪些个体特质可以用来解释创造力的形成。近四十年来的研究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个体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组织手段加以培育的观点渐成共识,将创造力的研究焦点也因此从社会情境中的个体创造力转向组织情境中的员工创造力。Barsh等(2008)的调查发现,在他们所抽取的组织管理人员样本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几乎同样比例的管理人员在如何提升员工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信心不足。学术界关于员工创造力的研究致力于回答:员工参与创造活动的动机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上述影响的作用在什么样的组织条件下有效?这三个问题同样是本研究试图加以回答的。在综合Unsworth关于创造力的基本形态和Amabile的创造力构成理论两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功能主义和意义建构主义两个视角,从工作动机、工作特性以及组织创新氛围等三个方面分析组织内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的边界条件。基于社会认知和工作特性等理论,经过理论演绎和逻辑推演提出本文的如下研究假设:(1)内部动机与员工创造力正相关;(2)外部动机与员工创造力正相关;(3)工作特性与员工创造力正相关;(4)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造力正相关;(5)工作特性调节了工作动机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对于具有高度内部工作动机的员工,工作特性正向调节了其工作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6)对于具有高度外部工作动机的员工,工作特性负向调节了其工作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7)对于具有内部工作动机的员工,组织创新氛围正向调节了员工工作动机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8)对于具有外部工作动机的员工,组织创新氛围正向调节了员工工作动机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9)内部动机、工作特性以及组织创新氛围三者交互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10)外部动机、工作特性以及组织创新氛围三者交互负向影响员工创造力。本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为样本,以经典量表为基础,通过小规模测试,形成本研究的最终问卷,进而获得本研究所需的一手数据。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分析方法,借助SPSS17.0和LISREL8.7,检验本文所构建的四个嵌套模型,统计检验证实本文所提出的前9项研究假设。基于统计检验结果,本研究发现:(1)内部动机、工作特性以及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造力正相关,这一结论与众多的经验研究相一致。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本文发现外部动机同样有利于员工创造力。这一研究发现并非孤证,在之前的国内外文献也曾少量出现。为了进一步探索外部动机的哪些维度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最大,本研究进一步检验了外部动机的五个子维度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发现"对评价的关注"、"对认同的关注"、"重视他人的命令"以及"注重金钱和其他物质诱因"与员工创造力正相关,且相关程度依次递减,而另一个子维度"对竞争的关注"与员工创造力不相关。本研究认为出现这一结果,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评价和物质奖酬提供了关于员工创造力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反馈,从而使员工持续投入创造活动;二是"对认同的关注"、"对评价的关注"可能牵涉到中国文化氛围下的"面子",获得更多的关注、更高的评价可能意味着来自组织、主管和同事的更多认同,从而更有"面子",进而使得员工的创造性活动得以持续。(2)工作特性、组织创新氛围与工作动机的二项交互显著影响员工创造力。在本文的四个二项交互效应中,除了外部动机与工作特性的二项交互效应为负外,其它均对员工创造力有正向影响。之所以外部动机与工作特性的二项交互效应为负,是因为:外部动机取向的员工会权衡创造性活动的"得"与"失",当工作特性取值较高时,意味着员工需要更多的投入、冒更大的风险、承担更多的责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得"可能小于"失",进而导致员工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创造力形成均减弱。(3)工作特性、组织创新氛围与内部动机的三项交互效应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这说明,通过营造组织创新氛围、优化工作任务设计以及根据员工的工作动机加以调适工作设计,将更好地促进员工投入创造性活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通过营造企业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强组织创新系统建设、优化工作任务设计以及基于工作特性和工作动机的员工激励来提升员工创造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音;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的考察[J];科学学研究;2003年04期

2 赵春音;关于创造力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J];社会科学家;2004年02期

3 郭媛媛;;创造力研究的取向转化[J];理论界;2007年04期

4 齐建芳;;创造力研究的历史测量法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李纪强;;创造力研究模型概述[J];现代商业;2012年03期

6 李婧君;韦小满;;基于4P模型的国内外创造力研究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12期

7 寇冬泉;论创造力的研究取向[J];高教论坛;2003年06期

8 胡军;创造力研究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4期

9 刘孝群;创造力研究述评[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周京;;设立评估机制激励员工创造力[J];管理@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志敏;;创造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孙雍君;;科技团体创造力研究的理论背景分析[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3 蒋建武;赵曙明;;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创造力研究:挑战与展望[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聂辉;罗照盛;;浅议创造力的本质和测评形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蔡亚华;贾良定;尤树洋;张yN;;获取与转化:工作组内外交流网络明星的创造力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余嘉元;;神经网络在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研究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沙莲香 姜磊;把创造力纳入中国现代化人文指标[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衣新发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创造科学:研究创造力的新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伟;商业创造力的6个误区[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创造力上升 创造人格回落[N];中国妇女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斐;组织创新氛围、工作动机与工作特性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丁晓茜;短期身心调节训练提高创造力的认知神经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巧玲;自我认知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5年

2 石文桂;心理契约对企业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3 齐孟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张yN;获取与转化:团队内外交流网络明星的创造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童兴;时间压力、工作复杂性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尽责心和信任的调节作用[D];南京大学;2016年

6 杨静;情绪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艾扎提;工作家庭支持、心理投入与员工创造力间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王琬莹;宽恕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9 吴昊;领导创新效能感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赵航;团队信任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97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597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9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