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机理与实证

发布时间:2016-11-15 14:34

  本文关键词: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机理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机理与实证

彭红英  

【摘要】:产业集聚现象是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产业集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个产业的群居,另一种是多个产业的杂居。后一种类型又称为协同集聚,是近年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关注的一个聚焦点。协调集聚可以在多个产业层面进行界定。大产业层面有服务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接下去有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而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就归属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命题,但涉及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研究并不多见。另一方面,集聚外部性在国际贸易领域主要体现为基于企业异质性的产业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只讨论了单一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涉及产业协同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尝试结合中国情景,从产业关联视角切入,针对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其现实意义在于产业协同发展及推动中国企业出口。 理论上来看,本研究以企业成本和地区预期收益为中间变量,探讨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内在机理。通过理论推导发现,正是追求企业成本最小化和地区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促成了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另一方面,本研究还构建了纳入协同集聚因素的产业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扩展模型,模型推导得出以下命题,即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分销成本以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出口可能性和出口强度。 实证方面,本研究首先采用中国省际和地级市层面以及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是否存在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并且通过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检验,试图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细分行业在产业协同集聚程度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省际和地级市两个区域水平上,总体样本检验都呈现出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但分地区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东部,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非常显著,在中、西部,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并不显著,而产业特征差异是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分行业的实证结果则表明,分销业与强分销业依赖型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如纺织业)之间的协同集聚较强,而与弱分销业依赖型,强资源、能源依赖型的制造业细分行业之间的协同集聚较弱甚至不形成协同集聚。 其次,本研究采用东部典型地级市和典型细分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出口溢出效应,这一检验又分为两个层面,即协同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协同集聚对不同细分行业、不同规模的制造企业出口产生何种影响,本文还利用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分企业规模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整体数据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是制造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的显著正向影响因素,但分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其影响程度与企业所处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及企业规模有关,而且对大型企业无显著影响。以上二个方面的实证研究层层推进,不仅验证了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的客观存在,而且证明了协同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的影响。该论题的研究有益于实现分销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而且有望对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F752.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三庚;;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3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4 路红艳;;基于产业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5 金荣学;卢忠宝;;我国服务业集聚的测度、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研究;2010年10期

6 王晓玉;;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7 张宇;蒋殿春;;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门槛效应——基于DEA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8 邱斌;周荣军;;集聚与企业的出口决定——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10 张萃;赵伟;;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华中;康国定;周秀慧;;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CBD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4 张宇婷;;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5 郑吉昌,夏晴;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整合效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庄尚文;王永培;;商品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李由;;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林秀梅;臧霄鹏;;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服务业效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道智;;空间失调与城市转型(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鸿雁;王建华;;廊坊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7 刘志彪;;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8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晓春;朱卓然;钱晓颖;;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工荒”[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章林;曹明福;;天津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7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葛小寒;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缉慈;林涛;;我国外向型制造业集群发展和研究的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7年02期

2 夏晴;;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效应及其发展路径[J];北方经济;2007年07期

3 蒋三庚;;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陈迅;童华建;;西部地区集聚效应计量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11期

5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6 郭克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上)[J];财贸经济;2000年10期

7 郭克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下)[J];财贸经济;2000年11期

8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9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10 杨向阳,徐翔;中国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张聪群;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黄洁;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空间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健 ,都兴恩;制造业信息化是构造“数字青岛”的基础工程[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年02期

2 程竹生;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12期

3 王玉刚,赵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J];科学与管理;2004年03期

4 胡楠;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二)[J];中国招标;2004年25期

5 刘瑞,周达;奥运会对北京制造业的影响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6 李廉水,杜占元;“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和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7 李承玲,高健,程晓蕾;浅析江苏制造业的结构和竞争力[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5期

8 汤永林;阎立;冯俊文;;江苏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统计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5期

9 李廉水;郑伟;;海峡两岸制造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分析[J];江海学刊;2006年02期

10 南方;;“十一五”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重任——创自主品牌[J];机电新产品导报(数控机床市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恩良;[N];甘肃日报;2007年

2 林刚;[N];青岛日报;2006年

3 戴吉坤;[N];陕西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杨磊;[N];贵州日报;2008年

5 高端制造业课题组;[N];协商新报;2008年

6 鞍山市科技信息局 张生灿;[N];鞍山日报 ;2009年

7 记者 陈茗佳;[N];兰州日报;2009年

8 周泓洋;[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解佳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10 阮继清;[N];湖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杨琦玮;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祥友;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蒋雪;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杨秀骞;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吴晞;技术演化论视域下装备制造业“装”与“备”关系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吴雪;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侯莹;生产性服务业FDI促进制造业增长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3年

7 王宇;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庆雪;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理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魏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机理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75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f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