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农业大学》 2015年
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
杨志海
【摘要】:过去几十年里,伴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农户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非农经营收入逐渐成为大量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未带来农业生产专业化进程加快,而是部分家庭成员非农就业,家庭成员内部分工,农户经营兼业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兼业经营成为农户的一种常态化生产经营方式的背景下,兼业经营会给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但众说纷纭,并未获得一致性答案。本研究基于湖北省七个县(市、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户层面考察了兼业经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本研究不同于以往研究仅仅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简单概括兼业经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将影响的中间过程视作“黑箱”的做法,而是沿着对农户水稻种植全过程依次检验的思路,从多个视角考察兼业经营所导致的资源禀赋改变对农户水稻生产影响的作用机制。此外,与以往研究局限于考察兼业经营对粮食生产要素投入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本研究还从粮食生产可持续性以及生产稳定性方面,检验了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保护性投入、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以及水稻生产风险的影响,从而基于“量”、“质”、“稳”三个层面综合考察兼业经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效应。具体而言,全文共分为9章。其中,第1章是导论;第2章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3、4章分别是宏观背景、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从宏观与微观层面介绍农户的兼业经营与水稻生产特征;第5、6章是检验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影响的第一步实证(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种植决策的影响),分别考察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要素投入、生产保护性投入的影响,以确定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的影响机制;第7、8章是检验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影响的第二步实证(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种植决策实施结果的影响),分别考察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产出、生产技术效率以及生产风险的影响,以确定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的影响效应。第9章是全文结论与启示,总结主要结论,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从生产要素投入角度看,兼业经营导致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加大,并使得农户显著地采取了“资金替代劳动”的生产策略,但兼业经营户仅提高了劳动替代性强的要素投入,而减少了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资金支出。此外,兼业经营对生产策略调整的作用显著地受制于农户的务农劳动力与农业基础设施状况。(2)从生产保护性投入角度看,兼业经营不利于水稻可持续生产,兼业经营程度越高,农户采取生产保护性投入的概率越低,这主要是由兼业经营的劳动力损失效应引起的。收入效应的积极作用,虽然使得兼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户增加资金偏向型生产保护性投入,但二者之间最终呈现出倒“U”型关系。此外,务农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将显著加剧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保护性投入的负效应。(3)从生产投入报酬看,由于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资金与劳动力约束状况不同,纯农户、I兼农户与II兼农户的要素报酬存在明显差异,但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将显著提高农户的要素报酬。研究还发现,纯农户与I兼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II兼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4)从“量”的角度看,虽然兼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下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水稻产出,但兼业程度的加深将显著降低农户的水稻产出水平,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且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将显著加剧兼业经营负效应的凸显进程。(5)从“质”的角度看,兼业经营仅在一定程度下改善了农户的水稻生产管理水平,兼业经营程度的加深将导致生产管理粗放化,进而造成兼业经营与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研究发现通过技术效率改善而实现水稻增产的空间巨大。(6)从“稳”的角度看,自然风险的不可预期性以及劳动力约束,决定了兼业经营对水稻生产稳定的不利影响,兼业经营程度越深,农户的水稻产出波动越大,即生产风险水平越高。总体而言,兼业经营显著地减少了农户的家庭劳工投入、农资投入以及生产保护性投入,对水稻可持续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并造成水稻生产波动加剧,这主要是由兼业经营引起的劳动力损失效应与“懈怠”效应造成的。但兼业经营与农户的水稻产量、生产技术效率水平之间却呈倒“U”型关系,这是因为兼业经营的收入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甚至超过上述不利影响,但资金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却显著地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将显著加剧兼业经营负效应凸显的进程,从而使得兼业程度进一步加深后,兼业经营最终对水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兼业经营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应引起警惕,但不必过于担忧。当前的问题并不在于如何阻止兼业经营继续深化,而在于如何适应兼业经营这种常态化的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方式,满足兼业经营对农业生产提出的新要求,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兼业经营给农户带来的资金优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贵霞;中本和夫;;基于风险的农户生产经营决策:以黑龙江水稻种植户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屈小博;张海鹏;宁泽逵;;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来源与认知差异实证分析——以陕西省453户果农为例[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3 赵海;;供求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分析[J];财贸研究;2010年04期
4 黄大学;;农户兼业对农地利用效率与农地流转的影响——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分析[J];当代经济;2006年04期
5 程承坪;刘素春;;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6 刘成武;李秀彬;;对中国农地边际化现象的诊断——以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平均状况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7 崔真真;周叶琴;邵娜娜;;浅谈影响农民工工资收入的社会资本因素[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8 陆铭;;建设用地指标可交易: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的突破口[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9 赵忠;;我国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10 蒋乃华;卞智勇;;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来自江苏的实证[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与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4期
2 ;Marginalization of Arable Land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Rural Labor Migration——A Case of Tongcheng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2期
3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current-Business Behavior of Peasant Households during the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1期
4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Behaviors on Participating in Policy-Orien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the Pilot Area——A Case of Insurance on Apple in Luochuan County,Shaanx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5 ;Empirical Study on the Will of Farmland Transfer among Different Farmer Groups——A Sampling Survey on 42 Counties and Cities,64 Towns and 74 Villages in Jiangx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4期
6 魏下海;;论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人力资本投资[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6期
7 林建永;季学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在城市——对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农业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8 李云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9 刘成;赵宝苹;邓京虎;毛志芳;许莉;;耕地质量保护若干问题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10 乔俊峰;;利益分化·冲突与农民工权益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尚蒲;罗必良;郑茱馨;;预期收益、资产专用性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宋金泓;王世秀;高佳;王尧;;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市场化引导机制研究——以陕西省白水县为例[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4 王海燕;濮励杰;;土地细碎化问题研究浅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赵雲泰;钟太洋;黄贤金;高珊;;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效果评价[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郭其友;;居民劳动要素供给行为变迁的制度解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常雄;;二元农地产权、地方政府过分掠夺与失地农民策略性反应[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许建明;;两岸农业合作中的土地问题与土地配置方式选择——以闽台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方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绩效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子龙;;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统筹发展[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5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7 尹文静;农村公共投资对农户投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梅;农户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10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付虎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凌雪冰;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户耕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韩超;浙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才;;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3 白易;王观松;石哲;唐勇波;;社会心理学在耕地保护中应用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4 程生龙;;水稻配方施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5 张怀献,范和平;安徽省耕地抛荒周期性波动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6 熊祥强;沈燕;廖和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7 冯艳芬;王芳;杨木壮;;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利用影响评价方案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8 诸逸飞;唐云松;占小林;;耕地保护中的农民参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9 徐萌;;农村土地抛荒原因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10 薛彩霞;姚顺波;郭亚军;李桦;;陕西省吴起县农户种植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本飞;农户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马恒运;在外饮食、畜产品需求和食品消费方式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4 冯冠胜;农业风险管理中政府介入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陆慧;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刘洪仁;我国农民分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8 李静;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进程中的生产率角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朱红波;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忠明;农户粮地经营规模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跃华;浙江省农户收入多样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李更生;农户农地经营决策行为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3 茹敬贤;农户施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4 于兰红;我国农民耕地保护主体地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顺林;区域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比较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2期
2 徐琼;;金融发展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3 顾宇倩;;高速公路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2期
4 谢群;员晓哲;;技术效率测算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5 李少华;徐琼;;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7期
6 郭艳秋;路世昌;;辽宁省技术效率的趋同性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1期
7 王思薇;安树伟;;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2期
8 郑云;;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年08期
9 车晓惠;;广东省各城市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10 潘正;;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演化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聂锐;;公司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能源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吴敬学;史君卿;;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周口市的实证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5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8 朱承亮;岳宏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1985~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证据[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9 史君卿;吴敬学;窦以文;;技术效率分析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比较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炳炎;蔡锋伟;;技术效率差异实证分析及其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小民;[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特约记者 黄颖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延兵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米增渝;[N];经济日报;2012年
4 张军;[N];文汇报;2004年
5 涂正革;[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昉;[N];北京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映璇;[N];财经时报;2005年
8 ;[N];中国保险报;2000年
9 全国政协常委 翟泰丰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 张幼文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彭兴庭;[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逄红梅;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史君卿;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技术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许海东;终极控制股东、治理环境与公司技术效率[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杜文杰;中国农业改革、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分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涂正革;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敬;创业孵化器技术效率的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建军;陕西省灌溉用水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小璠;技术效率测评研究与黑龙江资源型城市的技术效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发勇;基于定向技术距离 函数的技术效率测算及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旻旻;基于技术效率视角的欧债危机成因探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贾筱智;中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率的测算与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衣辰;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的测算、比较与收敛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齐智;技术效率测算方法探讨[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8 潘嗥;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差异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雷淑伶;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李兆庭;山东省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兼业经营对农户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8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