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5年
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胡巍
【摘要】: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012年11月,党中央在十八大会议上再次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同时指出重点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从金融的角度考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最为关键的便是金融资源的分配问题,如何让金融资源分配到被需要的地方,使得金融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总和能够最大化,而不仅仅是经济利润最大化,这就关系到金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因此,本文选取了从金融结构视角来研究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具体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本文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方式的含义及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按照相关理论的演进时序对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并对以戈德史密斯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发展观与以白钦先为代表的新金融发展观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本文进行研究所遵循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金融结构是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金融发展是金融结构的演进与金融功能的演进;金融发展方式是金融发展所遵循的最高宗旨、整体目标、服务对象、金融结构相关战略与路径及发展模式的综合或有机整体。其次,本文对金融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制展开研究。通过对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金融结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来寻求金融结构演进的动因以及金融结构与金融功能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对金融结构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逻辑层面的分析。本文认为:金融结构调整是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与基础,有什么样的金融结构就有什么样的金融发展方式。同时,金融发展方式转变是金融结构调整的出发点与归宿。再次,为了分析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本文在第三章对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此来描述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并从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失衡、国家金融与民间金融失衡、全国性金融与区域性、地方性金融失衡、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失衡、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失衡五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金融结构中存在的失衡问题,并寻找其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在第四章提出了我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中应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并指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以及金融结构调整必要性。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在第五章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对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相互关联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并对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进行比对,得出金融结构对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有一个适度合理的范围,当金融结构在其合理范围内变化时,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当金融结构的调整超过这一合理范围时,随着金融结构的调整金融功能的负作用会逐渐增强,反而会对经济金融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最后,本文在第六章提出了研究结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转变中国金融发展方式首先要树立全新的金融发展观并加快加强金融立法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三维一体的新金融架构。对金融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实现由注重数量型外延扩张为主向注重质量型内涵式金融发展转变;其次要实现由行政主导管控型金融向激活民间金融活力转变;再次要实现由强调全国性机构扩张向强调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转变;最后要实现由以商业性金融发展为主向三维金融发展方式转变。此外,中国的金融结构应当与其实际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超前的或滞后的金融发展都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诸如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文化环境、政治体制等因素也会对金融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应当给与足够重视。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实现金融结构与金融功能的统一,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功能演进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演进才能促进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本文首次从以金融结构为基础的视角来研究中国金融发展方式及其转变这一重大问题;第二,首次对金融发展方式与转变做了探索性研究与描述,并对以戈德史密斯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发展观与以白钦先为代表的新金融发展观进行了对比;第三,本文对中国金融结构的失衡与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实现我国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另外,鉴于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对于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业。在论述具体问题时,比如对于小微企业金融,在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钦先;王伟;;科学认识政策性金融制度[J];财贸经济;2010年08期
2 秦池江;论金融产业与金融产业政策[J];财贸经济;1995年09期
3 林广明,谭庆华;金融资源论:对金融功能观与金融机构观的综合研究[J];金融论坛;2004年06期
4 白钦先;建立面向21世纪的金融可持续发展观[J];城市金融论坛;1998年08期
5 白钦先;再论以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转换、理论创新和方法变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6 白钦先,王伟;政策性金融监督机制与结构的国际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7 白钦先;文豪;;论三维金融架构——哲学的人文的历史的与经济社会综合视角的研究[J];东岳论丛;2013年06期
8 陈雨露;马勇;;最优银行集中度之谜[J];金融论坛;2012年03期
9 易纲;;中国金融改革的几条主线[J];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04期
10 刘刚;;金融生态环境: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试金石”[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耀,张伟;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陈小林;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束景明;;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选择与放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曲世林,罗守贵,欧阳令南;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5 尹希果;曾冬梅;;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6 唐波岐;;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5期
7 杨莲娜;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实证分析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调查及其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蔡云辉;;我国外汇储备相关问题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邹泰;;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10 霍艳斌;;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匿名;;融资制度演化与我国融资模式选择研究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明贤;文春晖;;我国融资制度创新的障碍分析及绩效改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孟亮;李明贤;;金融功能观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蕾;谭东明;王静;;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碧;;关于金融资本助推“三农”建设的思考[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建;黄少安;;土地产权、土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梁锐;王皓;;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相关性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伯钧;;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10 陈甬军;晏宗新;;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越;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杨云;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添行;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泓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晓晨;涉农贷款分类管理及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岩;农村民间借贷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生乐;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成熟度的测定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丽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何平;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小顺;湖南省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强;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健康发展[J];银行家;2005年05期
2 高晖;陈春;;国开行:尴尬前行[J];银行家;2007年12期
3 左志刚;;金融结构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影响机理与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4 曹晓东,贺学会;政策性金融的抑制效应分析——对中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另一种解释[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01期
5 白钦先;秦援晋;;“退而更化”:中国合作金融的改良之路[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6 白钦先,郭纲;关于我国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再探索[J];财贸经济;2000年10期
7 白钦先,王伟;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财贸经济;2002年04期
8 李健;论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制约[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9 沈军;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与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10 陈元;;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蓉;[N];经济日报;2001年
2 柳立;[N];金融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令骞;中国政策性金融体制异化与回归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峰,董世玉;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解决好的几个认识问题[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姜焰生;山西要做好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3 甘燊卫,韦正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4 李茂生,李光荣;新世纪初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优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5 王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朱建成;对我国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透视[J];经济科学;2001年04期
7 周小亮;论经济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中的对称与互补[J];经济评论;2001年03期
8 杨全照;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9期
9 蒋伟翔,姜峰;夯实基础继续前进——对“十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曹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J];南方经济;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倩;;浅谈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对中国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杨绍东;;浅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持续发展[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丛屹;王栋;;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的实证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4 胡景山;;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集团产业升级[A];中国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研究论文集[C];2013年
5 孙多勇;王维平;许登超;;北京市房山区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点研究[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6 李黎明;王欢;;经济结构、社会网络与宗教认同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刘薰词;;珠三角东部城市惠州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8 鲁兵;;关于经济特区新世纪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顺成;钱小凤;;促进两岸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策略[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海峡两岸现代设施农业与园艺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明林;傅春;;南昌市经济结构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比较[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谢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结构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3 林秀梅;我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胡巍;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晓阳;湖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2 李国彦;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崔新生;全面建设小康下的广东经济结构调整[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4 于俊;调整包头经济结构的探讨[D];天津大学;2006年
5 吴杰;经济结构调整与闽东经济发展[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6 张忠宇;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三元经济结构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7年
7 司明泊;论新疆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D];新疆大学;2005年
8 周尤正;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D];武汉大学;2004年
9 户怀树;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10 陈娟;新世纪以来印尼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5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1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