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1 23:28

  本文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年

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

崔海云  

【摘要】:如何提升赶超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一直是后发企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努力向发达国家的领先企业学习,在技术水平、市场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差距也不断缩小。然而,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企业仍然面临着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劣势,如何提升技术和市场能力是我国后发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时期,“世界是平的”。在“平的世界”里,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内部研发,也需要组织内外部的创新合作,企业必须更多地关注并且努力构建开放式的创新网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后发企业赶超能力是重要的研究主题。以往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在创新网络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研究结论。例如,“结构洞悖论”与“结构洞优势论”之争、“强联系”与“弱联系”之争、“制度悖论”与“制度优势论”之争等理论争论。这些理论争论为本文提供了有趣的研究方向。本文围绕“开放式创新网络如何影响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提升”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研究,力图打开开放式创新网络作用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神秘“黑箱”。具体而言,本文将逐层深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开放式创新网络是否对后发企业的赶超能力具有正向的促进效应;(2)开放式创新网络如何影响后发企业的赶超能力;(3)政府扶持如何影响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提升。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作用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问卷收集了20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统计检验方法,检验所构建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基于上述研究,本项研究得出以下三点主要结论:(1)开放式创新网络的结构洞和强联系对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后发企业应积极构建和维护开放式创新网络的结构洞,保持和维护与创新网络其他成员之间的强联系,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赶超能力。(2)开放式创新网络的结构洞和强联系分别通过开放式创新作用于后发企业的赶超能力;结构洞通过强联系作用于输出型开放式创新;结构洞通过强联系作用于后发企业的市场赶超能力。后发企业应在保持与创新网络其他成员之间的强联系的同时,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创新网络对赶超能力的积极作用。(3)政府扶持对后发企业的赶超战略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后发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提升赶超能力的过程中,会受益于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上述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开放式创新网络是否以及如何促进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提升”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具体而言,本文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研究贡献:(1)本文以结构洞、强联系的视角分析了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网络的结构洞和强联系有利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能力和市场赶超能力的提升。这将有助于后发企业构建和维护合理的开放式创新网络。(2)本项研究引入了开放式创新和强联系这两方面中介作用变量,深入分析了开放式创新网络如何影响后发企业的赶超能力,以及结构洞如何影响开放式创新和后发企业的赶超能力。以往的相关研究对开放式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具体作用机制关注较少,本文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网络的结构洞和强联系通过开放式创新活动作用于后发企业的赶超能力,这将有助于后发企业设计通过开放式创新活动实现赶超的战略路径。(3)本项研究引入了财政税收政策这一情境变量,深入分析了政府扶持在后发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活动提升赶超能力的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扶持在后发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提升赶超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将有助于后发企业深入理解政府在后发企业赶超中的作用,审时度势,科学借助政府的力量实施赶超战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2 江诗松;龚丽敏;魏江;;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的能力追赶:一个共演模型——以吉利集团为例[J];管理世界;2011年04期

3 陈爽英;井润田;邵云飞;;开放式创新条件下企业创新资源获取机制的拓展——基于Teece理论框架的改进[J];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4 朱瑞博;刘志阳;刘芸;;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业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5 李支东;章仁俊;;企业创新网络促进技术创新:综述[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肖武岭;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控制策略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7 徐大可;陈劲;;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2期

8 陈劲;梁靓;吴航;;基于解吸能力的外向型技术转移研究框架——以网络嵌入性为视角[J];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9 张莹,陈国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3期

10 吴晓丹;陈德智;;技术赶超研究进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浩军;搜索优势与转移问题:弱联系、结构洞和网络多样性对创新的曲线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文博;企业知识网络复杂系统的结构与演化:产业集群情境下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3 刘炬;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鹏飞;外向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炯;全球制造网络中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艳;孔荣;;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路径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郝世绵;赵瑾;;产业集群技术能力研究综述与启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邝春凤;;网络技术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东刚;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张明国;试论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欧阳新年;;产业集约化发展及其关联要素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陈玉荣;技术资产会计计量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萍;技术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10 孔祥智;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皎平;吴国通;高薇;;集群网络关系强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核心企业的群内外关系视角[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炎;周娟;;企业合作网络中关系强度和结构对等性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半导体战略联盟网络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冰;;创新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危机初探——从创新的均衡性谈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温新民;;加强创新网络中技术共同体的建设[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曹玉廷;鲁建厦;;基于IE精神的企业创新网络建设的思考[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晋源;;科技创新与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张波;周发明;;试论经济危机背景下湖南省的“弯道超车”战略[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韵江;刘立;;战略演进视角下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忠卫;魏丽红;;知识型员工与组织间心理契约关系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生辉;;企业非突破性自主创新模式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蔡弘;产业集群创业人才素质及保留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张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徐美凤;基于CAS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李兴宽;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红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光庆;泰安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韩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淑静;山东省畜牧业技术创新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钟宝;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季春;基于企业生态位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洋洋;黑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徐丹;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演进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永慧;基于博弈论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2 田雪莹;蔡宁;;企业竞争战略新选择:协同网络的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田贞余;从鼓励外商投资转向鼓励本国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李钢;董敏杰;金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5 李汝,丁宪浩;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定位与策略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1期

6 王迎春 ,吉利久;SOC设计过程的质量保证[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Z1期

7 单玉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福建农业科技;2004年03期

8 王霄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建模及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9 李志刚;汤书昆;梁晓艳;肖伟科;;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和扩散绩效[J];系统工程;2007年05期

10 王国顺;刘若斯;;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冠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孙国瑞;[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评价与构建研究:理论与实证[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晓娟;知识网络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学光;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方刚;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周仲高;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潘松挺;网络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模式的耦合及其协同演化[D];浙江大学;2009年

7 彭新敏;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性—探索性学习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09年

8 郑素丽;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陈新有;基于价值链的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企业产业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陈建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炯;全球制造网络中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齐艳;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梁孟荣;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张巍;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张付安;商丘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速炎;;正在兴起的“开放式创新”[J];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11期

2 刘积仁;陈振烨;;善用开放式创新[J];经理人;2008年11期

3 纪霞;;我国民营企业导入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论证与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4 何悦桐;;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趋势、动因和挑战[J];商场现代化;2010年32期

5 谢祖墀;;开放式创新的七项原则[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年12期

6 张扬佳;;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开放式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1年09期

7 徐瑞前;龚丽敏;;开放式创新理论的视角、过程及未来研究方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1期

8 明星;;中国开放式创新的路径突围[J];中关村;2011年11期

9 范范;;跨越阻碍开放式创新的藩篱[J];现代国企研究;2012年Z1期

10 何俊辉;;客户参与开放式创新分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芳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树光;傅咏梅;;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6 王圆圆;刘国新;杨坤;;开放式创新的外部有效性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崔政;;开放式创新视野下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夏恩君;张明;王素娟;张一;;开放式创新社区网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刘云;叶选挺;樊威;;开放式创新下的产业创新国际化模式初探[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爱峰;侯光明;刘存福;;面向军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敏;[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 乔斯·克伦特耶斯;[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乔斯·克伦特耶斯 阿克苏诺贝尔负责开放式创新的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余江;[N];科技日报;2013年

5 互联网“长尾理论”提出者 克里斯·安德森;[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陈岩;[N];四川日报;2014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棠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静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伍翠群 吕能能;[N];经济观察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郭源生;面向开放式创新的高技术企业赢利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闫春;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夏文俊;网络组织下企业知识租金的获取:开放式创新及知识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彭小宝;基于价值网络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刘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永成;开放式创新下的组织网络能力建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崔海云;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石芝玲;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观秀;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方;开放式创新对中国的挑战和应对[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山丹;开放式创新下的吸收/解吸能力与跨界搜索[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周志辉;江西茂胜公司开放式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杜景姝;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吕洪涛;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崔政;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开放式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雪曼;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知识学习的机理与绩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安振刚;面向开放式创新的知识整合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鹏飞;外向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2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22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