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新中国工业产业政策演进及其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09 03:07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工业产业政策演进及其绩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多年里,工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如今,我国工业生产能力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这六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可谓历经波折。因此,在分析历史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六十年我国工业产业政策的演进及其绩效,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未来工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构建产业政策演变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梳理我国六十年工业产业政策的演进轨迹,归纳总结工业产业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同时,对我国六十年工业产业政策的演进逻辑进行解释。其次,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分别从政策目标和政策绩效两个视角对六十年工业产业政策进行评价。最后,在总结六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我国“新常态”背景下后工业时代的工业产业政策取向提供依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产业政策目标视角的评价,主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别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进行。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政策目标和政策实施结果的详细比较,定性地评价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产业政策的绩效水平。其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分别从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两个时期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工业产业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产业政策绩效视角的评价,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纵向评价是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对我国1952-2012年间工业产业政策绩效的整体评价。横向评价是从国别比较的角度通过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比较,反映中国工业产业政策绩效水平。从政策目标的视角来看,在改革开放前工业产业政策的作用下,截止到改革开放时,我国具备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并为改革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段时期的工业产业政策基本达到政策目标的要求。改革开放后,在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在2010年进入新型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工业创新驱动能力以及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升,政策目标的总体实现情况良好。从政策绩效的视角来看,首先,在时间纵向方面,我国工业产业政策在1952-1982年间的波动性较大,体现在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效应尤其差,并且工业产业政策与社会福利效应的波动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这说明,改革开放前工业产业政策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1982年之后,工业产业政策绩效水平总体在平稳中上升,政策效应的表现是综合性的,并较多地体现在生态环境效益方面,这说明改革开放后,生态环境对我国工业产业政策的影响逐渐增加,政策效益的提升主要是由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所带来的。其次,在国别横向方面,1952-1978年,我国工业产业政策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效益基本落后于主要的发展中大国,但是反映在为国家后期发展所提供的社会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效益,是值得肯定的。我国工业产业政策的综合水平在发展中国家里处于中级,落后于巴西、南非等大国。1980-2012年,工业产业政策绩效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成绩卓越,在科技创新和生态效益方面也在逐年提高,但体现在社会发展方面则表现平平。我国工业产业政策的综合水平在发展中国家里排名较高,仅次于俄罗斯。因此,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在注重工业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和创新效益的同时,还需要继续提升工业产业政策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要使中国在工业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工业产业政策 政策演进 绩效评价 政策目标 新常态 主成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0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导论11-18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4
  • 1.2.1 研究思路13-14
  • 1.2.2 研究方法14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4-17
  • 1.3.1 研究内容14-16
  • 1.3.2 研究框架16-17
  • 1.4 论文拟创新之处17-18
  • 第二章 产业政策研究的文献述评18-27
  • 2.1 国外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18-20
  • 2.1.1 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18-19
  • 2.1.2 对中国产业政策的研究19
  • 2.1.3 对中国产业政策绩效评价的研究19-20
  • 2.2 国内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20-25
  • 2.2.1 对产业政策原理的研究20-21
  • 2.2.2 对国外成功产业政策经验的研究21
  • 2.2.3 对中国产业政策的研究21-24
  • 2.2.4 对中国产业政策绩效评价的研究24-25
  • 2.3 现有研究的评价25-27
  • 第三章 产业政策演变三维分析框架的构建27-42
  • 3.1 产业政策演变三维分析框架建立的依据27-28
  • 3.2 产业政策演变三维分析框架建立的思路28-29
  • 3.3 产业政策演变三维分析框架的构建29-42
  • 3.3.1 产业政策的目标29-32
  • 3.3.2 产业政策的约束32-39
  • 3.3.3 产业政策的行为39-42
  • 第四章 新中国工业产业政策演进的历史轨迹42-67
  • 4.1 新中国工业产业政策演进的背景42-52
  • 4.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变革42-46
  • 4.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46-52
  • 4.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产业政策52-57
  • 4.2.1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工业产业政策52-55
  • 4.2.2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工业产业政策55-57
  • 4.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工业产业政策演进的总体特征57-67
  • 第五章 新中国工业产业政策演进的理论解释67-86
  • 5.1 对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工业产业政策演进的解释67-73
  • 5.2 对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工业产业政策演进的解释73-77
  • 5.3 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工业产业政策演进的整体性解释77-86
  • 5.3.1 六十年工业产业政策目标的变化77-78
  • 5.3.2 六十年工业产业政策约束的变化78-86
  •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产业政策目标视角的评价86-113
  • 6.1 改革开放前工业产业政策的评价(1949-1978)86-100
  • 6.1.1 1952-1957年的工业产业政策评价86-89
  • 6.1.2 1958-1965 年的工业产业政策评价89-93
  • 6.1.3 1966-1976 年的工业产业政策评价93-96
  • 6.1.4 对改革开放前工业产业政策的整体评价96-100
  • 6.2 改革开放后工业产业政策的评价(1980-2012)100-113
  • 6.2.1 对于工业现代化阶段工业产业政策的评价(1980-2000)100-105
  • 6.2.2 对于新型工业化阶段工业产业政策的评价(2003-2012)105-113
  •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产业政策绩效视角的评价113-147
  • 7.1 基于绩效视角的中国工业产业政策纵向评价(1952-2012)113-125
  • 7.1.1 工业产业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3-116
  • 7.1.2 工业产业政策绩效评价指数的计算116-119
  • 7.1.3 工业产业政策绩效评价指数的测度结果119-125
  • 7.2 基于绩效视角的中国工业产业政策横向评价(1952-2012)125-147
  • 7.2.1 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产业政策的跨国比较评价(1952-1978)126-138
  • 7.2.2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产业政策的跨国比较评价(1980-2012)138-147
  • 第八章 新中国六十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47-159
  • 8.1 改革开放前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47-153
  • 8.1.1 1952-1957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47-148
  • 8.1.2 1958-1960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48-149
  • 8.1.3 1961-1965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49-150
  • 8.1.4 1966-1976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50-151
  • 8.1.5 总结151-153
  • 8.2 1979-2000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53-156
  • 8.2.1 1979-1984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53
  • 8.2.2 1985-1992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53-154
  • 8.2.3 1993-1998年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54-155
  • 8.2.4 总结155-156
  • 8.3 21世纪以来工业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156-159
  • 第九章 “新常态”下中国工业产业政策的取向159-166
  • 9.1 “新常态”下工业产业政策环境的变化159-161
  • 9.1.1 国际环境的变化159-160
  • 9.1.2 国内环境的变化160-161
  • 9.2 “新常态”下工业产业政策约束条件的变化161-163
  • 9.2.1 自然资源短缺161-162
  • 9.2.2 劳动力成本上升162
  • 9.2.3 技术创新压力增大162-163
  • 9.2.4 经济体制逐渐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63
  • 9.3 “新常态”下工业产业政策取向选择的变化163-166
  • 第十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6-168
  • 10.1 研究的主要结论166
  • 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6-168
  • 参考文献168-179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79-180
  • 致谢180-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勇;张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新变化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2 陈明森;论市场进入的政府管制[J];东南学术;2001年02期

3 吕政;关于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1期

4 周叔莲;吕铁;贺俊;;新时期我国高增长行业的产业政策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5 张律律;;我国产业政策转型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11年07期

6 马建堂;国民收入分配的优化与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1987年04期

7 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上)——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J];管理世界;1995年03期

8 郭克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管理世界;1995年05期

9 潘锦棠;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10 殷华方;潘镇;鲁明泓;;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和政策执行力:以外资产业政策为例[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朱剑红;[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李劲;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段文博;资源约束下的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川;我国创意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泽一;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郜筱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工业产业政策演进及其绩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94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2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