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0:01

  本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培养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是当务之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标志着我国农民正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这一转变必将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研究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职业农民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职业农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理论进行评述,具体包括人力资本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其次,对培育职业农民作用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认为传统农民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育职业农民。对职业农民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互动机理进行讨论,具体包括职业农民与劳动效率的互动机理、职业农民与农村物质资本积累的互动机理、职业农民与农业技术进步的互动机理。对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当前形势下培育职业农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分析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对我国农村的“空心化”、“农民荒”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能力下降,农村劳动力主体发生改变,农民的兼业化现象严重,从事农业劳动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农业后继无人的现象令人担忧。农村的“空心化”、“农民荒”对现代农业发展造成了冲击。现代农业对职业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具体包括科技文化素质的要求、市场意识的要求、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政治民主素质的要求等。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民素质的特点,并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农民素质状况进行区域样本分析,具体包括农民的教育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市场意识、经营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并对当前农民的素质供给特点和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第四,分析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阐述了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实践,分析了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对职业农民培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具体调研数据构建了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影响农民掌握科技文化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包括是否参加过农业科技相关培训、是否能够阅读农业科技类图书、是否有意愿参加相关培训、对土地利用的满意度、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及性别等;对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认为影响职业农民培育综合评分的因子主要包括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因子、农业后继者培育因子、农民教育培训因子、农民职业化意识因子、劳动力流动因子。通过对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的系统辨识分析,最终将影响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因素归纳为农业经济收益因素、农民教育培训因素、制度和政策保障因素、农民的职业化意识因素、农民的素质因素。第五,总结了职业农民成长的内在具体条件和职业农民培育的外在驱动机制,认为其外在驱动机制具体包括微观的市场驱动机制和宏观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经济的驱动机制对职业农民成长的推进作用主要通过分工利益驱动、市场需求导向、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三个路径实现,提出构建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的市场经济驱动机制。并对职业农民培育的宏观制度机制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职业农民准入制度。最后,通过总结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启示与借鉴。从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营造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利环境,构建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 职业农民 培育 素质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25;F32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7
  • 1 绪论17-29
  • 1.1 问题的提出17-19
  • 1.1.1 选题背景17-18
  • 1.1.2 研究目的18
  • 1.1.3 研究意义18-1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5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9-2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21-25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25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25-27
  • 1.3.1 研究内容25-26
  • 1.3.2论文的创新点26-27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7-29
  • 1.4.1 研究方法27-28
  • 1.4.2 技术路线28-29
  • 2 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9-43
  • 2.1 职业农民培育的内涵界定29-32
  • 2.1.1 农民的概念29-30
  • 2.1.2 职业农民的概念30-31
  • 2.1.3 传统农民与职业农民的区别31-32
  • 2.2 理论基础32-42
  • 2.2.1 人力资本理论32-36
  • 2.2.2 专业化分工理论36-39
  • 2.2.3 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9-42
  • 2.3 本章小结42-43
  • 3 培育职业农民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机理研究43-58
  • 3.1 现代农业与职业农民培育43-45
  • 3.1.1 现代农业的内涵界定43-44
  • 3.1.2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育职业农民44-45
  • 3.2 现代农业发展中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依据45-47
  • 3.2.1 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求45
  • 3.2.2 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45-46
  • 3.2.3 职业农民培育是提高农民地位的重要举措46-47
  • 3.3 职业农民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47-50
  • 3.3.1 教育、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探讨47-48
  • 3.3.2 职业农民培育与现代农业互动机理的讨论48-50
  • 3.4 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兰杰因果检验50-57
  • 3.4.1 理论基础50-52
  • 3.4.2 实证分析52-56
  • 3.4.3 检验结果分析与启示56-57
  • 3.5 本章小结57-58
  • 4 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分析58-83
  • 4.1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分析58-66
  • 4.1.1 农村“空心化”、“农民荒”问题的凸显58-60
  • 4.1.2 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呈现的具体特点60-65
  • 4.1.3 农村的“空心化”、“农民荒”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冲击65-66
  • 4.2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分析66-73
  • 4.2.1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民的素质必须提升66-69
  • 4.2.2 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阶段我国农民素质的供给特点69-73
  • 4.3 农民素质状况的区域样本分析73-81
  • 4.3.1 数据来源及调研背景73-75
  • 4.3.2 当前农民素质状况的实证分析75-80
  • 4.3.3 农民素质的特点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80-81
  • 4.4 本章小结81-83
  • 5 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83-117
  • 5.1 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实践83-86
  • 5.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教育培训历史83
  • 5.1.2 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实践83-85
  • 5.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的启动85-86
  • 5.2 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86-89
  • 5.2.1 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利条件86-87
  • 5.2.2 我国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7-89
  • 5.3 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89-106
  • 5.3.1 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构建89-100
  • 5.3.2 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100-106
  • 5.4 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的总结106-116
  • 5.4.1 农业经济收益因素106-109
  • 5.4.2 农民教育培训因素109-112
  • 5.4.3 制度和政策保障因素112-115
  • 5.4.4 农民的职业化意识因素115
  • 5.4.5 农民的素质因素115-116
  • 5.5 本章小结116-117
  • 6 职业农民的成长和培育机制117-129
  • 6.1 职业农民产生和成长的具体条件117-120
  • 6.1.1 社会分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117-118
  • 6.1.2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118-119
  • 6.1.3 劳动力的自愿选择119-120
  • 6.1.4 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120
  • 6.2 职业农民培育的市场经济驱动机制120-124
  • 6.2.1 市场经济驱动机制的机理研究120-123
  • 6.2.2 构建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的市场经济驱动机制123-124
  • 6.3 职业农民培育的政府驱动机制124-128
  • 6.3.1 政府驱动的机理研究124-125
  • 6.3.2 职业农民培育的宏观制度机制125-128
  • 6.4 本章小结128-129
  • 7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与启示129-137
  • 7.1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参考借鉴129-131
  • 7.1.1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经验129-130
  • 7.1.2 德国的农民职业教育及职业准入制度130
  • 7.1.3 立足于日本特色的日本农业教育130-131
  • 7.2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总结131-134
  • 7.2.1 国外政府对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视131-132
  • 7.2.2 完善的农民管理与教育体系132-133
  • 7.2.3 农民教育质量监控机制133-134
  • 7.3 对我国的借鉴启示134-136
  • 7.3.1 加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134
  • 7.3.2 加大经费的支持和农业教育管理的立法化134-135
  • 7.3.3 加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135
  • 7.3.4 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的实用性135-136
  • 7.4 本章小结136-137
  • 8 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建议137-147
  • 8.1 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定位以及培育的原则137-138
  • 8.1.1 职业农民培育目标及对象的定位137
  • 8.1.2 职业农民培育的原则137-138
  • 8.2 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138-140
  • 8.2.1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138-139
  • 8.2.2 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139-140
  • 8.2.3 发展高等农业教育140
  • 8.3 营造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的社会环境140-143
  • 8.3.1 调动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141
  • 8.3.2 加强社会舆论导向的引导141-142
  • 8.3.3 加强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立法支持142-143
  • 8.4 构建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体系143-146
  • 8.4.1 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在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作用143-144
  • 8.4.2 职业农民的培训方式与渠道144-145
  • 8.4.3 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要求145
  • 8.4.4 完善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配套措施145-146
  • 8.5 本章小结146-147
  • 结论147-149
  • 参考文献149-156
  • 附录156-1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60-161
  • 致谢161-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君;发达国家农村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2 曹承忠;孙素芬;罗长寿;;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3 李宝元;人力资本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向安强;贾兵强;许喜文;林楠;;浅论国外农民教育的特点[J];成人教育;2006年01期

5 韩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夯实党的农村政策基石[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9年03期

6 张雷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必须是新型农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7 殷瑛;;论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8 宋斌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龄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2期

9 赵建梅;;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析——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10 徐金海;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业产业专业化分工的有效交易协调机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智奇;;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大批高素质职业农民[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55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2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