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形成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 ——基于“平台用户方”视角
发布时间:2022-12-18 17: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我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革命,我国经济的平台化趋势日益显著。此间,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平台,例如电商平台、社交平台、金融平台、直播平台、游戏平台等得到迅速发展。这些网络平台在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显著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十分严峻的失责问题,其中信用舞弊是各类平台最为常见、最为共性,也是影响面较广的平台失责行为之一。刷单炒信、售假买假、虚假营销等信用舞弊现象的不断涌现,不仅影响了平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清正经营秩序的维护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如何有效治理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用舞弊问题,助力良好电子商务环境的营造,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现有文献研究看,尚存在以下三点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一是在现象研究维度,较多关注刷单炒信等单一现象研究,缺乏对信用舞弊行为的系统归类分析;二是在成因研究维度,较多以平台提供方为主要视阈,缺乏对平台用户方即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双重”深度分析;三是在治理研究维度,较多以单边治理为视角,缺乏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路径探讨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上述现实和理论...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设计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节安排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网络购物平台研究综述
2.1.1 网络购物平台的基础研究
2.1.2 网络购物平台的问题研究
2.1.3 网络购物平台的治理研究
2.2 信用舞弊行为研究综述
2.2.1 信用舞弊行为的基础研究
2.2.2 信用舞弊行为的成因研究
2.2.3 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研究
2.3 文献评述与研究聚焦
2.3.1 文献评述
2.3.2 研究聚焦
3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表现特征
3.1 研究方法选择
3.1.1 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适用
3.1.2 内容分析法应用流程确定
3.2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表现
3.2.1 数据收集与编码说明
3.2.2 内容分析的质量检验
3.2.3 编码结果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3.2.4 证据链分析
3.3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特征
3.3.1 圈层性
3.3.2 虚拟性
3.3.3 复杂性
3.3.4 危害性
3.4 本章小结
4 平台供应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的形成机理
4.1 平台供应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机理分析
4.1.1 理论基础
4.1.2 机理框架
4.2 平台供应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博弈分析
4.2.1 第一组博弈分析
4.2.2 第二组博弈分析
4.2.3 第三组博弈分析
4.2.4 第四组博弈分析
4.3 平台供应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结果讨论
4.3.1 形成阶段的博弈结果讨论
4.3.2 扩散阶段的博弈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平台需求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的形成机理
5.1 平台需求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机理分析
5.1.1 理论基础
5.1.2 模型假设
5.2 平台需求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实证研究
5.2.1 研究设计
5.2.2 量表开发
5.2.3 数据分析
5.2.4 模型修正
5.3 平台需求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结果讨论
5.3.1 形成内因——道德与利益的影响
5.3.2 形成外因——监管与惩罚的影响
5.3.3 扩散原因——重要关系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路径
6.1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依据
6.1.1 事实依据
6.1.2 理论依据
6.2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对策
6.2.1 治理框架
6.2.2 治理路径
6.3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实践
6.3.1 平台主导型协同治理案例分析
6.3.2 政府主导型协同治理案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信用舞弊行为表现研究的相关结论
7.1.2 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研究的相关结论
7.1.3 信用舞弊行为治理研究的相关结论
7.2 研究启示
7.2.1 应用类别思维厘清信用舞弊行为表现
7.2.2 应用过程思维透视信用舞弊行为成因
7.2.3 应用协同思维推进信用舞弊行为治理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对象方面,平台类型可以更多样
7.3.2 研究视角方面,平台主体可以再延伸
7.3.3 成因研究方面,可以做交叉验证分析
7.3.4 治理研究方面,治理路径可以更落地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与对策——以“新中基”为例[J]. 郑宏伟. 经营与管理. 2019(09)
[2]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J]. 尤丽丽.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6)
[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J]. 丁铃. 科技经济导刊. 2019(23)
[4]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揭示——基于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分析[J]. 郑伟宏,李晓,张婷,黄敬龄. 财会通讯. 2019(22)
[5]职务舞弊的内部审计困境与准则完善[J]. 高利芳,李艺玮.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8)
[6]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以近年经典案件为例[J]. 施华. 商业会计. 2019(14)
[7]论网络刷单的法律规制[J]. 夏德磊. 法制博览. 2019(19)
[8]文献角度聚焦国内内容分析法研究态势[J]. 杨文军,赵艳,毛晓峰. 科技经济导刊. 2019(19)
[9]“拼多多”式的社交团购会降低平台商品质量吗?——基于电商企业入驻平台选择视角的分析[J]. 张阳,徐兵. 商业研究. 2019(05)
[10]平台领导者激发内部成员协同创新意愿研究——基于网络博弈视角[J]. 房银海,徐海燕,陈曙鼎,谭清美. 软科学. 2019(05)
博士论文
[1]社会化商务中基于多重关系的社会网络形成机制及其对产品销售的影响[D]. 肖邦明.武汉大学 2015
[2]电商平台中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 苏航.吉林大学 2015
[3]人地、人际互动视角下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意愿的驱动因素研究[D]. 李秋成.浙江大学 2015
[4]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价值研究[D]. 吴杰民.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D]. 李正彪.四川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外部监管探析[D]. 张礼文.江西财经大学 2010
[2]互联网治理中行业自律机制研究[D]. 林静时.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中国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上的购物动机与购物行为研究[D]. 刘烨.清华大学 2012
[4]安全规范对员工安全行为意图的影响[D]. 廖俊峰.浙江大学 2013
[5]基于博弈论的P2P平台借贷行为研究[D]. 游翔兰.湖南大学 2014
[6]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定价研究[D]. 袁雯.华东理工大学 2015
[7]网络谣言及其综合治理机制研究[D]. 梅旭成.华中科技大学 2015
[8]消费者对“好评返现”式推荐奖励的接受研究[D]. 韩晴.天津大学 2016
[9]“网络碰瓷”行为的刑法定性分析[D]. 鲁学陈.安徽大学 2017
[10]论网络零售平台销假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 贾路路.兰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722439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设计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节安排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网络购物平台研究综述
2.1.1 网络购物平台的基础研究
2.1.2 网络购物平台的问题研究
2.1.3 网络购物平台的治理研究
2.2 信用舞弊行为研究综述
2.2.1 信用舞弊行为的基础研究
2.2.2 信用舞弊行为的成因研究
2.2.3 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研究
2.3 文献评述与研究聚焦
2.3.1 文献评述
2.3.2 研究聚焦
3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表现特征
3.1 研究方法选择
3.1.1 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适用
3.1.2 内容分析法应用流程确定
3.2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表现
3.2.1 数据收集与编码说明
3.2.2 内容分析的质量检验
3.2.3 编码结果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3.2.4 证据链分析
3.3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特征
3.3.1 圈层性
3.3.2 虚拟性
3.3.3 复杂性
3.3.4 危害性
3.4 本章小结
4 平台供应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的形成机理
4.1 平台供应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机理分析
4.1.1 理论基础
4.1.2 机理框架
4.2 平台供应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博弈分析
4.2.1 第一组博弈分析
4.2.2 第二组博弈分析
4.2.3 第三组博弈分析
4.2.4 第四组博弈分析
4.3 平台供应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结果讨论
4.3.1 形成阶段的博弈结果讨论
4.3.2 扩散阶段的博弈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平台需求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的形成机理
5.1 平台需求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机理分析
5.1.1 理论基础
5.1.2 模型假设
5.2 平台需求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实证研究
5.2.1 研究设计
5.2.2 量表开发
5.2.3 数据分析
5.2.4 模型修正
5.3 平台需求方用户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的结果讨论
5.3.1 形成内因——道德与利益的影响
5.3.2 形成外因——监管与惩罚的影响
5.3.3 扩散原因——重要关系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路径
6.1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依据
6.1.1 事实依据
6.1.2 理论依据
6.2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对策
6.2.1 治理框架
6.2.2 治理路径
6.3 网络购物平台信用舞弊行为的治理实践
6.3.1 平台主导型协同治理案例分析
6.3.2 政府主导型协同治理案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信用舞弊行为表现研究的相关结论
7.1.2 信用舞弊行为成因研究的相关结论
7.1.3 信用舞弊行为治理研究的相关结论
7.2 研究启示
7.2.1 应用类别思维厘清信用舞弊行为表现
7.2.2 应用过程思维透视信用舞弊行为成因
7.2.3 应用协同思维推进信用舞弊行为治理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对象方面,平台类型可以更多样
7.3.2 研究视角方面,平台主体可以再延伸
7.3.3 成因研究方面,可以做交叉验证分析
7.3.4 治理研究方面,治理路径可以更落地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与对策——以“新中基”为例[J]. 郑宏伟. 经营与管理. 2019(09)
[2]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J]. 尤丽丽.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6)
[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J]. 丁铃. 科技经济导刊. 2019(23)
[4]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揭示——基于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分析[J]. 郑伟宏,李晓,张婷,黄敬龄. 财会通讯. 2019(22)
[5]职务舞弊的内部审计困境与准则完善[J]. 高利芳,李艺玮.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8)
[6]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以近年经典案件为例[J]. 施华. 商业会计. 2019(14)
[7]论网络刷单的法律规制[J]. 夏德磊. 法制博览. 2019(19)
[8]文献角度聚焦国内内容分析法研究态势[J]. 杨文军,赵艳,毛晓峰. 科技经济导刊. 2019(19)
[9]“拼多多”式的社交团购会降低平台商品质量吗?——基于电商企业入驻平台选择视角的分析[J]. 张阳,徐兵. 商业研究. 2019(05)
[10]平台领导者激发内部成员协同创新意愿研究——基于网络博弈视角[J]. 房银海,徐海燕,陈曙鼎,谭清美. 软科学. 2019(05)
博士论文
[1]社会化商务中基于多重关系的社会网络形成机制及其对产品销售的影响[D]. 肖邦明.武汉大学 2015
[2]电商平台中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 苏航.吉林大学 2015
[3]人地、人际互动视角下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意愿的驱动因素研究[D]. 李秋成.浙江大学 2015
[4]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价值研究[D]. 吴杰民.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D]. 李正彪.四川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外部监管探析[D]. 张礼文.江西财经大学 2010
[2]互联网治理中行业自律机制研究[D]. 林静时.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中国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上的购物动机与购物行为研究[D]. 刘烨.清华大学 2012
[4]安全规范对员工安全行为意图的影响[D]. 廖俊峰.浙江大学 2013
[5]基于博弈论的P2P平台借贷行为研究[D]. 游翔兰.湖南大学 2014
[6]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定价研究[D]. 袁雯.华东理工大学 2015
[7]网络谣言及其综合治理机制研究[D]. 梅旭成.华中科技大学 2015
[8]消费者对“好评返现”式推荐奖励的接受研究[D]. 韩晴.天津大学 2016
[9]“网络碰瓷”行为的刑法定性分析[D]. 鲁学陈.安徽大学 2017
[10]论网络零售平台销假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 贾路路.兰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722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72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