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对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投资管理一直是学术界与业界研究的三大主题之一,实践中如何确定最优投资规模,从而提高投资效率,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企业投资主流财务理论是由Tobin开创的,从有效市场与信息对称的假设前提下认为企业投资与融资及内部管理没有关系,取决于市场需求。理论上,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并且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筛选更优的投资项目,消除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已有文献也表明高质量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众多,内部控制只是对企业内部经营政策采取的协调方法、程序和措施。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非常集中,众多上市公司实际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另外加上外部监管的相对缺失,所以随着投资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需求的持续增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来越难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因此,在2008年财政部等其他部门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要求执行规范的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经相关机构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希望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升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内部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但对于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及实证检验方面仍然不够深入,存在较大的继续研究空间。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否影响管理者与投资者的决策并最终影响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为了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本文采用了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了逻辑演绎和计量检验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之下,对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逻辑推演,在此背景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参考已有文献构建相关计量模型,通过对上市公司相应数据的归纳和统计分析,验证假设,从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检验。文章的具体结构安排如下: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为前期文献回顾,在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的基础上,分别从内部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首先对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出台背景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其颁布后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基础及研究问题。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本文从内部控制理论与企业投资理论出发,在分析企业非效率投资动机的基础上,推导了内部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内在机理与发展趋势。首先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度量模型进行了阐述与评价,分析各种度量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本文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投资效率度量方法,同时将企业投资效率与内部控制要素属性相结合,提出内部控制的各要素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凭借其对公司的控制、监督、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有效抑制或降低不完全契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权,以期缓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避免浪费正确的投资机会;此外,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也能通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提升其财务报告质量及公信力,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与有效性,缓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公司能摆脱现金流困扰,以及由于“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导致的良好投资项目的甄别错误。第三部分为实证检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普遍较低,并且非效率投资现象呈现攀升的趋势,非效率投资已然成为管理层及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根据理论推导,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具有“甄别”效果。本部分针对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保护”作用,提出不同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适用性,参考COSO框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征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标准度量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并引用谢志华等(2009-2013)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作为内部控制指数,此外借鉴Richardson模型度量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分别构建公司非效率投资与内部控制要素以及非效率投资与内部控制指数的线性回归模型,再构建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三者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本部分运用理论剖析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联效应,并测度内部控制制度作用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提出具体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提升投资效率的有效路径。并分别从政府层面与公司层面提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相关政策建议,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可持续投资,为提高在经济增速下调的新常态背景下政府政策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内部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相关理论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及观点。(1)本文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及制度经济学方面理清了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文献,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视角以及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了内部控制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对外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深化了内部控制的目的理论;(2)内部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存在耦合关系,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考虑到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方式、方法、手段与措施,公司投资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一定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3)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可以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内部控制本身就是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而采取的协调方法、程序、政策与措施,而投资效率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将内部控制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进行实证研究,可用于评价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4)在“内部人控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很可能被部分高管所利用,成为这部分人的“自利”行为。因此,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那么其非效率投资水平也可能比较高,因此在经济增速下调的新常态背景下,尤其有必要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及改革,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息,这对“稳增长、调结构”至关重要。(5)本文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控制要素与内部控制指数,分别将其与企业投资效率进行实证检验。针对不同的属性特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这也深化了内部控制的实证理论。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上市公司可以获得投资者更多的信任,优化市场资金配置,使得那些在制度设计、管理精良的公司得到更多资源,因此,即使部分经理层有进行过度投资的动机,在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的背景下,筹不到足额资金进行非效率投资。另外,本文还发现部分公司利用市场配置获取超额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好收益,缓解了公司投资不足。第二,控制活动、风险评估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从而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司投资,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第三,本文研究发现信息沟通、监督与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公司可能出于风险规避的角度考虑,为了保护企业的声誉资本和避免法律诉讼,会更加谨慎去考虑投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更多沟通,实现利益相关者目标的一致性,减少投资效率低下的现象。公司的监督做得越好,企业的投资效率更高,其非效率投资的可能性就越低。此外,在进行回归时,还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越低,控股股东容易利用其绝对的控股地位掌握公司的决策权,从而缺少对大股东的监督与制衡,加大了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企业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也就越多。第四,将内部控制指数与公司非效率投资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越大,非效率投资越少。本文的内部控制指数采用谢志华(2009-2013)的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衡量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主要基于内部控制运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三个层面进行构建。第五,健全的公司治理能够通过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两种途径来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在管理层违背投资者的利益、公司整体利益进行决策时,公司治理能有效进行抑制,降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其决策依据,因此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治理更加健全的公司,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换言之,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当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仍然不高,并且上市公司整体上对内部控制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以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全发挥其效果,对公司的投资决策程序不能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为了引导企业科学、合理的进行投资决策,避免投资失误,提高投资效率,同时加快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机制,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本文认为:首先,改善公司控制环境,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控制活动,强化信息和沟通,加强外部监管。(1)控制环境是支撑上市公司的基石。优良的控制环境能够保证公司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能经过严格的筛选与决策评价程序,保证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实施严格的项目控制,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公司应该强调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公司员工正确看待内部控制建设,促使公司内部形成“全员参与、互相监督”的良好制度。(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管理层应强化风险意识,以风险控制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将风险评估及防范作为公司管理的日常工作。在投资决策程序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以期及时发现投资活动中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3)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及时将项目运行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针对风险评估较大的领域要强化控制程序,规范授权审批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和实施反馈评价体系,落实好内部控制措施;(4)经理层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掌握了众多其他利益相关者不了解的信息。因此建立良好的信息和沟通机制,缓解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在公司日常运营中重视内部信息披露与传递体系,提高公司管理的效率,树立良好公司形象;(5)加强内外部监管。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全方位严格监管,以公司日常经营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为基础,加强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其次,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加强对管理层与大股东的监督,强化内部控制“保护”企业投资效率的目标,提升公司投资效率,减少非效率投资。在制定具体政策时,着重强调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投资效率的作用,使得市场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公司投资决策的监管。再次,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系统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能增加政策的说服力,使得政策的执行效果得到合理评价,针对不同政策目标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明确政策实施目标,防止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不合理,从而导致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发生,降低投资效率。
【关键词】:内部控制 投资效率 公司治理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
【目录】:
- 摘要8-13
- ABSTRACT13-19
- 1 绪论19-26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9-21
- 1.2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21-22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2-23
- 1.3.1 研究思路22-23
- 1.3.2 研究方法23
- 1.4 研究内容23-25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25
- 1.5.1 研究视角25
- 1.5.2 研究观点25
- 1.6 本章小结25-26
- 2 文献综述26-37
- 2.1 非效率投资的文献回顾26-31
- 2.1.1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投资理论26-27
- 2.1.2 制度经济学的投资理论27-31
- 2.2 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文献评述31-35
- 2.2.1 内部控制、委托代理关系与非效率投资31-34
- 2.2.2 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与非效率投资34-35
- 2.3 本章小结35-37
- 3 内部控制、投资效率及其计量37-50
- 3.1 内部控制及其计量37-42
- 3.1.1 基本概念界定37
- 3.1.2 内部控制的意义37-39
- 3.1.3 内部控制水平的度量39-42
- 3.2 投资效率及其计量42-49
- 3.2.1 基本概念界定42-44
- 3.2.2 投资的意义44-46
- 3.2.3 投资效率的度量46-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4 内部控制与公司投资效率实证分析50-79
- 4.1 理论分析50-55
- 4.1.1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对投资效率的“保护”作用52-54
- 4.1.2 内部控制要素对投资效率的“保护”作用54-55
- 4.2 内部控制要素与公司投资效率实证分析55-73
- 4.2.1 假设提出55-58
- 4.2.2 研究设计58-64
- 4.2.3 内部控制要素与非效率投资实证检验64-73
- 4.3 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73-78
- 4.3.1 假设提出73-74
- 4.3.2 研究设计74-75
- 4.3.3 实证分析75-78
- 4.4 本章小结78-79
- 5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79-98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79-84
- 5.2 研究设计84-86
- 5.2.1 公司治理指数84
- 5.2.2 模型构建84-86
- 5.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86-96
- 5.3.1 描述性统计86-88
- 5.3.2 回归分析88-96
- 5.4 本章小结96-98
- 6 结论98-101
- 6.1 主要结论98-99
- 6.2 政策建议99-100
- 6.2.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99
- 6.2.2 加强信息沟通与流动99
- 6.2.3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99-100
- 6.2.4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00
- 6.3 研究局限100-101
- 参考文献101-111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111-112
- 致谢1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凌,欧阳令南,周红霞;股权“市场结构”、最优负债和非效率投资行为[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2 徐晓东;张天西;;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J];财经研究;2009年10期
3 张栋;杨淑娥;杨红;;第一大股东股权、治理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Panel Data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4 冯根福;赵珏航;;管理者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6期
5 安灵;刘星;白艺昕;;股权制衡、终极所有权性质与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6 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7 杨华军;胡奕明;;制度环境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8 赵昌文;唐英凯;周静;邹晖;;家族企业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对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合理性的检验[J];管理世界;2008年08期
9 程仲鸣;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金字塔结构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10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李维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研究——来自2008年112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 主持人 陈汉文;[N];证券时报;2010年
本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对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7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