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4 01:48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各国共商共建绿色发展之路,即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来统摄“一带一路”倡议决策和实践全局,努力将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与经验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去,并积极与沿线国家互学互鉴、共同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合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现实举措。本文选择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这一前沿研究问题,以国家政策重点和学术研究热点为选题导向,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在现状考察、对象评价、模式选择、潜力研判、合作影响、政策建议等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上提出见解和主张,为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问题作出有益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及观点有:第一,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顺应全球绿色发展合作潮流,是全球绿色发展合作体系的有益补充,回应了沿线国家驱动经济增长及...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1.2.2 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绿色“一带一路”内涵的研究
        1.3.2 关于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基础的研究
        1.3.3 关于绿色“一带一路”合作路径的研究
        1.3.4 研究现状评述
    1.4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结构安排
        1.4.2 论文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创新之处
        1.5.2 研究难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定义及其内涵
        2.1.1 “一带一路”倡议
        2.1.2 绿色发展理念
        2.1.3 绿色“一带一路”
    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绿色发展理论
    2.3 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绿色经济增长理论
        2.3.2 环境制度理论
    2.4 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2.4.1 国际分工理论
        2.4.2 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第3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现实考察
    3.1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全球背景
        3.1.1 全球绿色发展合作目标趋于明确
        3.1.2 全球绿色发展合作体系持续完善
        3.1.3 全球绿色发展合作潜在挑战犹存
    3.2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现实需求
        3.2.1 驱动经济增长及缩小发展差距的需求
        3.2.2 提高生活质量及保障社会稳定的需求
        3.2.3 集约利用资源及降低污染排放的需求
        3.2.4 支撑绿色创新及提高科研水平的需求
        3.2.5 保护生存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需求
    3.3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现实进展
        3.3.1 合作理念不断演进
        3.3.2 合作共识日渐夯实
        3.3.3 合作行动逐步展开
第4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对象评价
    4.1 合作对象评价方法的提出
        4.1.1 相关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借鉴
        4.1.2 绿色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提出
    4.2 绿色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内容
        4.2.1 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
        4.2.2 评价体系的权重赋值
        4.2.3 评价体系的计算模型
    4.3 合作对象评价的样本选择
        4.3.1 样本选择的标准
        4.3.2 样本数据的处理
    4.4 合作对象评价结果分析
        4.4.1 评价得分和排名情况
        4.4.2 评价结果的梯队差异状况
        4.4.3 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
        4.4.4 评价结果的历史变化趋势
第5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模式选择
    5.1 合作模式的分类与选择
        5.1.1 合作模式选择的基本假设
        5.1.2 合作模式的情境模型构建
    5.2 低能合作模式的分析
        5.2.1 低能合作模式的合作方向
        5.2.2 低能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5.3 .赋能合作模式的分析
        5.3.1 赋能合作模式的合作方向
        5.3.2 赋能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5.4 高能合作模式的分析
        5.4.1 高能合作模式的合作方向
        5.4.2 高能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5.5 引能合作模式的分析
        5.5.1 引能合作模式的合作方向
        5.5.2 引能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5.6 合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5.6.1 合作模式的横向比较
        5.6.2 合作模式的纵向比较
第6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潜力分析
    6.1 能力要素提升的潜力分析
        6.1.1 能力要素结构性短板尚待弥补
        6.1.2 经济发展能力需要注入新活力
        6.1.3 中国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空间较大
    6.2 空间区域协作的潜力分析
        6.2.1 “俱乐部”空间壁垒尚需打破
        6.2.2 区域间绿色发展合作平台尚待建立
    6.3 合作诉求协调的潜力分析
        6.3.1 合作诉求差异较大
        6.3.2 合作基础互补性强
        6.3.3 推进合作需破解“囚徒困境”
第7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对沿线国家影响的实证检验
    7.1 实证检验的理论逻辑和变量关系假设
        7.1.1 合作建设对绿色发展影响的理论逻辑
        7.1.2 合作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变量关系假设
    7.2 实证模型建立和变量度量
        7.2.1 空间杜宾模型的选择
        7.2.2 模型主要变量的设定
    7.3 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
        7.3.1 空间相关性检验
        7.3.2 空间面板回归计算结果
        7.3.3 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解
        7.3.4 分样本回归结果
    7.4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7.4.1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会对绿色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7.4.2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7.4.3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对南北国家影响程度不同
第8章 中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政策建议
    8.1 创新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模式
        8.1.1 突破低能合作限制瓶颈,挖掘更多潜在合作机会
        8.1.2 承担赋能合作国际义务,积极回应全球绿色治理诉求
        8.1.3 巩固高能合作示范作用,向更高层次领域合作前进
        8.1.4 激发引能合作后发优势,主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8.2 激发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潜力
        8.2.1 制定差异化的绿色发展合作策略,提高中国合作引导力
        8.2.2 完善现有合作机制,以绿色发展合作平台突破空间壁垒
        8.2.3 关注发展中国家绿色发展薄弱环节,积极回应关切诉求
    8.3 拓宽绿色“一带一路”合作路径
        8.3.1 以经济合作为先导,推动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8.3.2 关注社会民生领域合作,促进理念传播和人才教育
        8.3.3 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推动传统能源利用技术改造
        8.3.4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合作,支撑绿色治理技术要求
        8.3.5 发挥基础设施合作优势,完善工程建设环境管理
第9章 主要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1 论文主要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1 中国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协议及绿色发展合作内容
附录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能力各要素评价得分及排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781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781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6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