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中国电力上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5:15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力上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来,特别是从安然(Enron)及世界通讯(World Com)等大型企业爆发财务危机之后,理论和实务界对现代企业如何改善公司治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强化公司治理”已被公认为企业对抗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方。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它是对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体系和机制的最顶层设计。股东会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以及经理层治理,是公司治理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近年来已经成为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的公司治理有着一些独有的特点,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特点就更为显著。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同时,作为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的电力企业,其本身具有国有企业的一般特性。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掌握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新世纪以来,电力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电力企业管理运行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中,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缺陷,主要体现在:“一股独大”情况突出,股权高度集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的大股东,极其容易形成“利益输送”以及干预上市公司日常决策等行为,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董事会构成不合理,董事不够勤勉尽责;监事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够,监事会形同虚设情况比较普遍等。我国电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先天性缺陷和后天改革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垄断行业中仍由国有资本继续进行控股经营的,要进行以政企分离、政资分开和特许经营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事关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该意见同时提出,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建立健全电力行业政企分离、公平竞争和价格合理以及有效监督的市场体制,努力降低电力成本、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实现供应多元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安全可靠性,促进公平竞争、促进节能环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国务院转批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社会各界对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推进改革的社会诉求和共识都在增加,具备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扎实的工作基础。本文认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而建立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启和有效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实质推进混合所有制,优化电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推动电力上市公司董事会规范化运行;明确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监事会角色定位;通过管理层持股,为电力人力和技术资本提供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本论文从公司治理一般理论内涵入手,对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运用回归分析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结合国内外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四大维度,对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具体逻辑路线是:根据中国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以及电力企业目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指出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造后的法人治理问题不容忽视,从而提出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提出问题后,本文在第二章、第三章对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支撑、国际主要国家电力企业概况及我国电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等基础性问题做了分析,运用金融经济数据库,以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治理数据为基础分别对法人治理结构的四个客体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有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每一章的研究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金融经济数据库,以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治理数据为基础分别对法人治理结构的四个客体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有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每一章的研究都遵循一个基本思路:即先将有关基本理论问题阐释清楚,然后找出我国电力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接着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最后再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定量方法,利用电力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理论假设、选择变量、模型建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步骤,尽量得出具体的、量化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通过第8章的外部治理研究,使得整个博士论文构成一个逻辑完整的综合治理逻辑框架整体。在论文的最后一章即第九章,从国资委、发改委和财政部层面,提出了尽快推动电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此作为电力体制改革重启的突破口等相关对策建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电力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深入考察,通过深入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国家能源局等单位调查研究,拟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一些研究创新:(1)在理论上,系统构建电力企业法人“综合治理及共同治理”新框架。从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研究的理论创新看,本文从电力企业内部治理入手,基于综合治理的整体视角,沿着从内部到外部治理的研究逻辑,对电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所有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克服其他以往研究零敲碎打、见线不见面的研究缺陷,对于构建、丰富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电力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的法人治理理论进行有益尝试。从推进我国电力改革实践看,本文从实践调研到实证分析,能够为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层面尽快重启和实质推动电力企业改革提供许多量化的、可执行的决策支持。本文尽量选择从一些可以量化的角度去考察电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问题、最优化区间等,克服了以往研究过分强调形式的构建、忽视了实践操作等重大缺陷。更为重要的是,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通过国资委视角规范“三会四权”设置、尽快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电力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完善电力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以法人治理机制为突破口重启电力体制改革等对策建议,能够为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共同重启和推动我国已经“僵死”的电力体制改革,提供政策参考。(2)在研究方法创新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和运用"DEA-OSL两阶段模型”,探索出一套研究电力企业法人治理水平的可量化、可操作的方法。本文对电力上市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关联方交易、电力企业低效投资与无效投资现象、监事会成员专业背景要求、外部监事最优占比、经理层股权激励优化等具体问题的进行深入研究和定量研究并得出结论。这些结论不仅有可能为我国已经上市的电力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参考依据,也为那些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正在谋求上市的电力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而言,本文第四~七章分别对我国电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和经理层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探索这些公司治理维度与电力企业的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股东会和董事会来说,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我们首先需要找出股东会的决策是否客观、合理且有效,我们运用DEA模型测算样本企业的投资效率,可以找出电力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投资冗余,是否存在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如果电力企业确实存在无效投资或者低效投资,接下来我们运用OSL模型找出造成其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的原因;对于监事会和经理层来说,我们首先需要运用DEA模型测算样本企业的经营效率,分析电力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经营效率低下的现象。在上述基础之上,运用OSL模型找出导致电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具体影响因素。
【关键词】:电力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61;F271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9
  • 1 绪论19-51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9-29
  • 1.1.1 新时期我国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与挑战20-23
  • 1.1.2 电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命题的再提出23-25
  • 1.1.3 论文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25-29
  • 1.2 相关概念界定和区分29-33
  • 1.2.1 相关概念界定29-30
  • 1.2.2 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30-32
  • 1.2.3 公司治理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32-33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33-39
  • 1.3.1 关于法人治理结构的一般研究综述33-38
  • 1.3.2 关于电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综述38-39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创新39-51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39-40
  • 1.4.2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40-42
  • 1.4.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42-48
  • 1.4.4 本文的主要创新48-51
  • 2 基于综合治理及共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从内部到外部治理51-64
  • 2.1 法人治理结构理论框架设计51-52
  • 2.2 内部治理结构理论基础52-61
  • 2.2.1 法人治理结构理论溯源53-56
  • 2.2.2 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的条件理论56
  • 2.2.3 内部公司治理安排的保障56-57
  • 2.2.4 外部公司治理安排的保障57-58
  • 2.2.5 法人治理内涵延伸的基础58-61
  • 2.3 外部治理结构理论基础61-64
  • 2.3.1 外部治理涵义界定61
  • 2.3.2 外部与内部治理关系研究61-62
  • 2.3.3 外部治理的国际先进模式总结62-63
  • 2.3.4 我国企业外部治理现状分析63-64
  • 3 电力企业治理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历史实践64-84
  • 3.1 目前国内外电力企业概况64-68
  • 3.1.1 我国电力企业概况64-65
  • 3.1.2 美国电力企业概况65
  • 3.1.3 英国电力企业概况65-66
  • 3.1.4 法国电力企业概况66-67
  • 3.1.5 国内外电力企业发展状况比较67-68
  • 3.2 目前国外企业的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68-75
  • 3.2.1 国外企业的三种治理模式68-71
  • 3.2.2 日德治理模式与英美治理模式的比较71-74
  • 3.2.3 国外治理模式对我国启示74-75
  • 3.3 我国电力企业治理结构的历史实践75-81
  • 3.3.1 改革开放前电力工业奠基时期(1949-1978年)77-78
  • 3.3.2 “集资办电、行业开放”的改革阶段(1978-1997年)78-79
  • 3.3.3 “政企分开、省为实体”的改革阶段(1997-2002年)79
  • 3.3.4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阶段(2002-2007年)79-80
  • 3.3.5 “输配分开、电价改革”阶段(2007-至今)80-81
  • 3.3.6 历史实践经验的启示81
  • 3.4 我国电力企业治理结构的现实障碍81-84
  • 4 电力上市企业股东会治理研究84-98
  • 4.1 股东会研究综述84-86
  • 4.1.1 国外研究综述84-85
  • 4.1.2 国内研究综述85-86
  • 4.2 股东会基本理论问题分析86-89
  • 4.2.1 股东与股东权益86-87
  • 4.2.2 股东会表现形式87-88
  • 4.2.3 股东会的职权88
  • 4.2.4 股东会的表决机制88-89
  • 4.3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股东会现实问题分析89-92
  • 4.3.1 形式不完备,不具备设立股东会条件89-90
  • 4.3.2 股东会“形神”不合90
  • 4.3.3 股东会程序不规范90-91
  • 4.3.4 股东会的问题根源——股权结构91-92
  • 4.4 对我国电力上市企业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92-98
  • 4.4.1 我国电力上市公司股权构成现状92
  • 4.4.2 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测算的实证研究92-93
  • 4.4.3 电力上市公司效率与股权集中度之间的关系93-95
  • 4.4.4 电力企业关联方交易与投资效率影响关系实证研究95-98
  • 5 电力上市企业董事会治理研究98-126
  • 5.1 董事会研究综述98-101
  • 5.1.1 董事会治理相关理论研究状况98-99
  • 5.1.2 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99-100
  • 5.1.3 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100-101
  • 5.2 董事会基本理论问题分析101-104
  • 5.2.1 董事内涵及其种类分析101-102
  • 5.2.2 董事会及其职权102-103
  • 5.2.3 董事会的模式类型103
  • 5.2.4 董事会的组成类型103-104
  • 5.3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董事会现实问题分析104-106
  • 5.3.1 董事会组织建设上的缺陷104-105
  • 5.3.2 董事会决策机制上的缺陷105-106
  • 5.4 对我国电力上市企业董事会治理实证分析106-126
  • 5.4.1 董事会规模描述性分析106-107
  • 5.4.2 独立董事相关因素描述性分析107-114
  • 5.4.3 电力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不独不懂”现象实证分析114-120
  • 5.4.4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20-123
  • 5.4.5 董事会规模与质量问题对电力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影响分析123-125
  • 5.4.6 电力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展望125-126
  • 6 电力上市企业监事会治理研究126-149
  • 6.1 监事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概述126-129
  • 6.1.1 监事会制度的理论基础126
  • 6.1.2 监事会的基本职能126-127
  • 6.1.3 监事会的基本类型127-129
  • 6.2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联动关系分析129-131
  • 6.2.1 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内容129-130
  • 6.2.2 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异同研究130-131
  • 6.2.3 独立董事相对监事会制度的优劣势分析131
  • 6.2.4 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协调配合131
  • 6.3 我国电力企业监事会存在的问题131-133
  • 6.3.1 监事会的形式不够完备132
  • 6.3.2 监事会里监事的任职资格制度及职权理念还不够完善132
  • 6.3.3 监事会的监督条件一直得不到保障132-133
  • 6.3.4 监事会的监事责任制度还不够完善133
  • 6.3.5 监督的效果微弱甚至是无效的133
  • 6.4 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33-136
  • 6.5 我国电力上市公司运营效率测算分析136-144
  • 6.5.1 指标的选择与预处理136-141
  • 6.5.2 电力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测算141-144
  • 6.6 监事会特征对于电力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影响144-146
  • 6.7 盈余管理对电力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影响146-149
  • 7 电力上市企业经理层治理研究149-157
  • 7.1 经理层治理的理论阐述149-150
  • 7.1.1 公司治理中激励问题的产生149-150
  • 7.1.2 激励机制的结构与类型150
  • 7.2 我国电力企业实行的激励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150-151
  • 7.3 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51-154
  • 7.4 电力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制度与企业运营效率间关系研究154-156
  • 7.5 “内部人控制”现象对于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156-157
  • 8 电力上市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分析157-168
  • 8.1 产品竞争市场157-158
  • 8.2 经理人市场158-159
  • 8.3 控制权市场159-161
  • 8.4 信息披露制度161-163
  • 8.5 制度环境163-165
  • 8.6 电力上市公司外部治理实证分析165-168
  • 8.6.1 文献回顾165-166
  • 8.6.2 研究假设166
  • 8.6.3 模型构建166-167
  • 8.6.4 实证分析167-168
  • 9 完善电力上市企业法人治理的对策建议168-177
  • 9.1 建立结构和能力并重的综合治理及共同治理新框架168-169
  • 9.2 实质推进混合所有制,优化电力上市企业股权结构169-171
  • 9.2.1 实质推进我国电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169-170
  • 9.2.2 以股权多元化为突破口,重启电力体制改革170-171
  • 9.3 推动电力上市企业董事会规范化运行171-174
  • 9.3.1 董事选用机制的规范化171
  • 9.3.2 完善董事的定期培训制度171
  • 9.3.3 建立定期有效的董事业绩评价制度171-172
  • 9.3.4 建立董事退出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172
  • 9.3.5 有效发挥独立董事作用172-174
  • 9.4 解决我国电力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174-175
  • 9.5 为电力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提供产权制度安排175-177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177-178
  • 参考文献178-187
  • 后记187-189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力上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82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0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