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挤出效应下的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21:15
本文关键词:旅游挤出效应下的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旅游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众多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正在蜕变、衰落或消失。其中,在旅游发展影响下,可能会引起旅游目的地的原住居民挤出、原有功能挤出和原生文化挤出,形成旅游挤出效应。如何合理利用古城、古镇、古村落,建设特色旅游村镇,既要“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要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文化景观是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世界各地的学者围绕其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将文化景观和旅游发展相结合,分析文化景观生产,是文化景观和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和新突破。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理论研究方面 (1)提出旅游挤出效应概念。在综合旅游社会文化影响主要问题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挤出效应概念,旅游挤出效应是目的地地区因旅游发展引起原住居民挤出、原有功能挤出和原生文化挤出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具有经济转轨性、社会多元性、空间置换性和文化交融性的特征,是在旅游目的地空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2)提出文化景观生产理论。文化景观生产是将所有景观要素纳入到资本生产逻辑中,在各种权力阶层和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下,通过复杂的社会关系构建来生产文化景观产品的过程。其运作逻辑包括资本循环、权力干预和社会运动,消费文化是一种外部影响力。旅游挤出效应下的文化景观生产是文化景观生产的特殊情形,是在旅游挤出效应“压力层”和利益相关者博弈“动力层”的作用下进行的。 2、实证研究方面 (1)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的动因演替分为两个阶段。政治主导阶段:1994年以前,政治力量是推动文化景观生产的主导动因,以更迭的政权统治为核心的五大因素影响和控制了古城的文化景观生产。经济主导阶段:1994年以后,经济力量,特别是旅游业发展,是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的主导动因,1999年以后,古城文化景观生产表现为旅游挤出效应下的文化景观生产。 (2)旅游挤出前,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受五大因素作用:独特的地理环境、更迭的政权统治、和谐的民族关系、多元的文化交融、繁荣的工商经济,其中政权统治是核心力量。在五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奠定了当代丽江古城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的基础。 (3)旅游挤出后,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具有三大特征:古城空间扩张化表现为维持古城总体格局基本不变,局部规模扩张和内部空间重构,具有“稳中有变”的特点;用地功能消费化表现为依托古城原有空间形态,植入满足旅游发展需求新功能,具有“稳中求活”的特点;建筑景观符号化表现为既要保持纳西族传统民居的特色符号,又要迎合符号消费取向而求新、求异,具有“稳中求新”的特点。 (4)旅游挤出后,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受双重机制作用:古城文化景观生产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的特征,其中政府与旅游开发商和经营商组成了“增长联盟”。权力与资本形成的合力,导致了旅游挤出,并推动着文化景观生产。在权力与资本运作机制的相互制约与平衡下,古城文化景观生产最终形成了“大保护+小突破”、“不变+变”的结果。 3、主要创新点 (1)针对旅游目的地原住居民挤出、原有功能挤出和原生文化挤出,提出了旅游挤出效应的概念。 (2)在空间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景观生产的理论框架。 (3)以丽江古城为案例,提炼了旅游古镇文化景观生产的运作逻辑。 研究对于探求古镇的文化景观生产基本规律、分析基于文化景观生产的旅游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于指导古镇旅游发展、促进世界遗产地文化景观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文化景观生产研究的理论体系,下一步应加强文化景观生产背后的社会关系变迁研究、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景观生产研究。
【关键词】:文化景观生产 旅游挤出效应 丽江古城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5
- 图目录15-18
- 表目录18-20
- 第一章 绪论20-38
- 1.1 研究背景20-21
- 1.1.1 新型城镇化20-21
- 1.1.2 旅游产业发展21
- 1.2 研究进展与述评21-30
- 1.2.1 文化景观形成和变迁22-23
- 1.2.2 文化景观感知和解释23-25
- 1.2.3 文化景观保护和利用25-27
- 1.2.4 文化景观生产和管理27-29
- 1.2.5 研究述评29-30
- 1.3 研究基础与典型性30-32
- 1.3.1 研究基础30
- 1.3.2 典型性30-32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32-33
- 1.4.1 理论意义32
- 1.4.2 现实意义32-33
- 1.5 研究方案33-38
- 1.5.1 研究方法33-34
- 1.5.2 技术路线34-36
- 1.5.3 研究内容36-38
- 第二章 文化景观生产理论研究38-71
- 2.1 空间生产理论要点38-45
- 2.1.1 空间内涵38-39
- 2.1.2 空间属性39-40
- 2.1.3 空间生产辩证关系40-42
- 2.1.4 空间生产运作逻辑42-45
- 2.2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文化景观生产45-60
- 2.2.1 文化景观46-52
- 2.2.2 文化景观生产基础52-58
- 2.2.3 文化景观生产与旅游发展58-60
- 2.3 旅游挤出效应60-66
- 2.3.1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挤出现象60-63
- 2.3.2 旅游挤出效应内涵与特征63-66
- 2.3.3 旅游挤出效应作用机理66
- 2.4 旅游挤出效应下的文化景观生产66-71
- 2.4.1 旅游挤出效应下的文化景观生产内涵67
- 2.4.2 旅游挤出效应下的文化景观生产模式67-71
- 第三章 旅游挤出前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71-99
- 3.1 丽江概况71-74
- 3.1.1 丽江历史沿革71-72
- 3.1.2 丽江自然与人文环境72-73
- 3.1.3 丽江古城形成与发展73-74
- 3.2 丽江古城主要发展时期的文化景观生产74-84
- 3.2.1 明代木府时期的文化景观生产75-78
- 3.2.2 清代流官时期的文化景观生产78-81
- 3.2.3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文化景观生产81-84
- 3.3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的运作机制与结果84-99
- 3.3.1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的运作机制84-91
- 3.3.2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的结果91-99
- 第四章 旅游挤出后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的动因99-121
- 4.1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的动因演替99-101
- 4.1.1 政治主导阶段(1994年以前)99-100
- 4.1.2 经济主导阶段(1994年以后)100-101
- 4.2 丽江旅游发展概况101-107
- 4.2.1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101-103
- 4.2.2 丽江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03-106
- 4.2.3 丽江旅游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106-107
- 4.2.4 丽江旅游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07
- 4.3 丽江古城旅游挤出效应的调查107-115
- 4.3.1 1999年旅游挤出效应开始显现108-109
- 4.3.2 2005~2010年旅游挤出效应达到高峰109-112
- 4.3.3 2011年以后旅游挤出效应趋缓112-115
- 4.4 丽江古城旅游挤出效应的特征与作用机理115-121
- 4.4.1 丽江古城旅游挤出效应的特征115-118
- 4.4.2 丽江古城旅游挤出效应的作用机理118-121
- 第五章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特征之一:古城空间扩张化121-161
- 5.1 旅游业推动下的城镇发展121-136
- 5.1.1 丽江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121-125
- 5.1.2 丽江坝区的城镇扩张125-134
- 5.1.3 旅游挤出效应下的古城空间扩张134-136
- 5.2 古城扩张中的空间生长规律136-147
- 5.2.1 空间句法的原理与技术136-139
- 5.2.2 大研古镇:小规模更新式的有机生长139-142
- 5.2.3 束河古镇:大规模开发式的变异生长142-144
- 5.2.4 白沙古镇:乡村居住社区型的缓慢生长144-145
- 5.2.5 古城空间生长规律总结145-147
- 5.3 古城扩张后的空间重构特征147-161
- 5.3.1 大研古镇的空间重构特征147-151
- 5.3.2 束河古镇的空间重构特征151-155
- 5.3.3 白沙古镇的空间重构特征155-159
- 5.3.4 古城空间重构特征总结159-161
- 第六章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特征之二:用地功能消费化161-198
- 6.1 旅游挤出效应下的空间消费161-165
- 6.1.1 丽江古城空间消费的逻辑161-162
- 6.1.2 丽江古城空间消费的主体与客体162-164
- 6.1.3 丽江古城消费空间的构成164-165
- 6.2 古城用地结构消费化特征165-175
- 6.2.1 大研古镇用地结构的高消费化特征166-169
- 6.2.2 束河古镇用地结构的高消费化特征169-172
- 6.2.3 白沙古镇用地结构的低消费化特征172-174
- 6.2.4 古城用地结构消费化的总体特征174-175
- 6.3 古城消费空间分布特征175-198
- 6.3.1 古城大类消费空间分布特征176-184
- 6.3.2 古城小类消费空间分布特征184-194
- 6.3.3 古城消费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194-198
- 第七章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特征之三:建筑景观符号化198-256
- 7.1 旅游挤出效应下的符号消费198-203
- 7.1.1 建筑景观消费的价值转变198-202
- 7.1.2 建筑景观的符号消费取向202-203
- 7.2 古城整体建筑景观符号现状203-212
- 7.2.1 院落类型符号现状204-205
- 7.2.2 建筑风貌符号现状205-208
- 7.2.3 建筑类型符号现状208-210
- 7.2.4 古城整体建筑景观符号的现状特征210-212
- 7.3 古城建筑景观要素符号化特征212-256
- 7.3.1 传统民居建筑景观要素的特征212-218
- 7.3.2 建筑内部空间的符号化特征218-231
- 7.3.3 建筑立面色彩的符号化特征231-246
- 7.3.4 建筑外部装饰的符号化特征246-253
- 7.3.5 建筑景观要素符号化特征总结253-256
- 第八章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生产的作用机理256-285
- 8.1 文化景观生产的主体与行为256-262
- 8.1.1 文化景观生产的多元主体256-259
- 8.1.2 文化景观生产的复杂行为259-262
- 8.2 文化景观生产的运作机制262-285
- 8.2.1 文化景观生产的权力运作机制262-278
- 8.2.2 文化景观生产的资本运作机制278-282
- 8.2.3 文化景观生产的社会运动机制282-283
- 8.2.4 文化景观生产的运作逻辑283-285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285-291
- 9.1 主要研究结论285-288
- 9.1.1 论研究结论285-286
- 9.1.2 实证研究结论286-288
- 9.2 主要的创新点288-290
- 9.2.1 提出了旅游挤出效应概念288-289
- 9.2.2 构建了文化景观生产的理论框架289
- 9.2.3 提炼了旅游古镇文化景观生产的运作逻辑289-290
-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90-291
- 9.3.1 文化景观生产背后的社会关系变迁研究290
- 9.3.2 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景观生产研究290-291
- 参考文献291-30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300-301
- 致谢3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民生理念下的路权分配与空间生产[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姜文锦;陈可石;马学广;;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3 叶超;柴彦威;;城市空间的生产方法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4 黄斌;吕斌;胡W,
本文编号:386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8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