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进口在中国贸易强国战略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11:05

  本文关键词:进口在中国贸易强国战略中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新兴技术革命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这30多年,中国采用的主要是“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拉动发展”的模式,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实现了国外高级要素在中国的集聚。同时,与国内的低级要素有机结合,使得国际生产在中国的大规模集中,并由此推动了中国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巨大发展,奠定了中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基础。要素集聚发展模式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在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国际分工体系、全球生产网络等的新变化、新趋势,这种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与脆弱性也越来突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和产品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乏力、国际竞争压力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突出等问题。目前,中国正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发展,应当研究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用好长期开放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利用进口,推动生产要素从引进、释放到培育的战略提升,逐步进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推动国内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形成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的良性局面,向贸易强国目标不断迈进。一直以来,国际贸易研究的重心都放在出口贸易而低估甚至忽视进口贸易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评价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时,关注的焦点也往往放在出口或净出口上,好像只有出口或者贸易顺差才能推动经济,而进口则作为国民收入的一个漏出量往往成为研究经济增长中的一个负面因素。但是整体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可以看出,依据比较优势进行出口是获得外汇的途径,而贸易利益的真正实现往往是通过利用出口所获外汇进口本国所需资源和要素,进而提升本国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发展。通过对进口贸易的相关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通过进口贸易,可以进口本国劳动生产率低的商品,这样可以解放本国在此商品上的劳动力,使其转移到本国具有生产率优势的商品上来,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而新贸易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把技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进口贸易、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动态贸易利益的量化研究提供了可能。外国研发活动可以通过贸易这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间接地对本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是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在进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当中,分别通过要素供给的增加、技术进步和产业演进等渠道发挥作用。而进口贸易发挥作用的机制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进口渗透率、人力资本度量的技术吸纳能力、贸易开放度度量的吸纳能力、教育和政府管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综合相关文献对进口贸易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规律,从中国贸易强国战略的内涵入手,在全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模型推导以及国别比较案例分析等方法,分别对进口装备的奠基作用、进口中间产品的产业补缺作用、进口竞争的促进作用、进口消费的培育作用、进口对出口的推动作用以及进口技术的升级作用进行了分析,力图全面深入的揭示进口的作用。整个分析的侧重点更多的聚焦于进口贸易对经济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意义。而提高要素收益,促进产业结构的进步,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则分别构成了不同层面进口贸易在中国贸易强国战略中的战略目标。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为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分析辨明进口所发挥的作用,并且制定相应的贸易平衡发展战略和政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际产业转移 奠基作用 产业补缺 新常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1
  • 第一章 导论11-21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1-12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12-17
  • 一、理论意义12-14
  • 二、现实意义14-15
  • 三、“新常态”下研究进口作用的意义15-17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7-18
  • 一、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17
  • 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17-18
  • 三、国别比较案例分析方法18
  • 第四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18-20
  •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中国贸易强国的内涵21-36
  • 第一节 关于贸易强国衡量标准的争论21-26
  • 一、竞争优势是国家长期利益的保证22
  • 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22-24
  • 三、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构建贸易强国战略24-26
  • 第二节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微观层面战略分析26-29
  • 一、要素引进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26
  • 二、要素结构与要素收益26-28
  • 三、高级要素培育的路径探索与规律研究28-29
  • 第三节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中观层面战略分析29-33
  • 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29-30
  • 二、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嵌入国产业升级的探讨30-31
  • 三、全球价值链中嵌入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31-32
  • 四、新兴经济体实现价值链升级的可行路径32
  • 五、产业升级与主导产业32-33
  • 第四节 贸易强国的产业结构升级33-36
  •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及内涵33
  •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规律33-34
  •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模式34-36
  • 第三章 进口贸易作用的理论分析36-56
  •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对进口贸易作用的分析36
  • 第二节 新增长理论对进口贸易作用的分析36-38
  • 第三节 新贸易理论对进口贸易溢出效应的分析38
  • 第四节 进口装备作用的相关理论说明38-39
  • 第五节 中间产品与产业关联理论39-43
  • 一、产业关联的界定39-40
  • 二、产业关联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40-41
  • 三、产业关联方式41-42
  • 四、产业关联分析方法42-43
  • 第六节 进口竞争效应的理论分析43-45
  • 第七节 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决定生产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45-47
  • 第八节 加工贸易中进口促进技术进步的理论分析47-50
  • 一、加工贸易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47-49
  • 二、加工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途径49-50
  • 第九节 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理论50-56
  • 一、技术转移周期论50-51
  • 二、需求与资源关系假说51-52
  • 三、技术差距论52-53
  • 四、后发优势论53-54
  • 五、梯度论与跳跃论54
  • 六、南北贸易模型54-56
  • 第四章 进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综述56-66
  • 第一节 进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56-57
  • 第二节 进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57-63
  • 一、进口贸易—要素供给增加—经济增长58
  • 二、进口贸易—技术进步—经济增长58-63
  • 三、进口贸易—产业演进—经济增长63
  • 四、进口贸易—制度创新—经济增长63
  • 五、进口贸易—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63
  • 第三节 影响进口贸易作用机制的因素63-66
  • 一、进口渗透率64
  • 二、人力资本度量的技术吸纳能力64-65
  • 三、贸易开放度度量的技术吸纳能力65
  • 四、教育和政府管制65-66
  • 五、经济发展水平66
  • 第五章 进口装备的奠基作用66-74
  • 第一节 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性66-67
  • 第二节 装备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奠基作用67-70
  • 第三节 案例分析:德国和日本进口装备的奠基作用分析70-74
  • 一、德国案例70
  • 二、日本案例70-74
  • 第六章 进口中间产品的产业补缺作用74-90
  •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与中间产品贸易74-76
  • 第二节 中间产品进口与价值链攀升76-77
  • 第三节 中间投入品进口对于生产效率的影响一企业层面数据的分析77-83
  • 一、估计方法79-80
  • 二、数据80
  • 三、估计结果80-83
  • 四、小结83
  • 第四节 中间产品进口的动态效应83-90
  • 一、中间产品进口动态效应理论分析83-86
  • 二、动态效应的测度86-90
  • 三、小结90
  • 第七章 进口竞争对经济的促进作用90-107
  • 第一节 进口竞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分析90-92
  • 一、动态竞争效应91
  • 二、市场示范效应91
  • 三、促进资本积累91-92
  • 第二节 中国进口竞争现状92-96
  • 一、中国农业进口竞争变动情况分析92-94
  • 二、中国工业进口竞争变动情况分析94-96
  • 第三节 进口竞争与生产效率变化96-107
  • 一、概述96-98
  • 二、生产效率提升,企业规模和进口产品价格—一个简化模型98-99
  • 三、直接效应和竞争促进效应99
  • 四、CES偏好的动态模型99-105
  • 五、贸易自由化105-106
  • 六、小结106-107
  • 第八章 进口消费的培育作用107-118
  • 第一节 消费者从进口多样化中获得的贸易收益107-108
  • 第二节 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决定生产结构调整的历史分析108-110
  • 第三节 我国消费品进口现状110-114
  • 第四节 消费品进口的培育作用—以汽车业为例114-118
  • 一、汽车进口的消费培育作用114-116
  • 二、小结116-118
  • 第九章 进口贸易对出口的推动作用118-135
  • 第一节 加工贸易中进口对出口的推动作用118-119
  • 第二节 加工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途径119-120
  • 一、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带动技术进步119
  • 二、通过技术转移提升东道国技术水平119
  • 三、通过国际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119-120
  • 第三节 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120-121
  • 一、加工企业总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120
  • 二、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逐步上升120-121
  • 第四节 关键零部件中间品进口对于出口的推动作用121-124
  • 第五节 从垂直专业化的角度透视德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124-135
  • 一、概述124
  • 二、文献综述124-125
  • 三、数据,方法和研究策略125-129
  • 四、结果129-135
  • 五、小结135
  • 第十章 进口技术的升级作用135-145
  • 第一节 技术贸易的含义及主要形式135-136
  • 一、许可证贸易135
  • 二、咨询服务和技术协助135
  • 三、工程承包135-136
  • 四、合作生产136
  • 第二节 技术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分析136-137
  • 第三节 德国机械工具行业的技术引进和追赶战略分析137-145
  • 一、概述137-138
  • 二、德国机械工具案例企业138-140
  • 三、专利数据140-141
  • 四、德国机械工具制造商的追赶过程141-145
  • 五、小结145
  • 第十一章 结论145-146
  • 参考文献146-150
  • 后记150-1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喻美辞;喻春娇;;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3期

2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3 张幼文;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及其国际分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本文关键词:进口在中国贸易强国战略中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62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