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面向代工企业升级的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6:05

  本文关键词:面向代工企业升级的资源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代工企业凭借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源所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代工获得了快速成长,为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我国宏观政策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许多代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利润空间受到近一步挤压,面临极其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通过升级摆脱生存危机是代工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起点。资源开发是企业通过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重构企业资源基础,重建新的价值创造逻辑的过程。本文以具备一定的资本和知识积累的代工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代工企业升级是代工企业以代工生产为支撑,通过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等资源开发行为,实现过程升级或功能升级,提升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能力的过程。其中,过程升级是指价值活动由简单的加工组装活动转向高技术含量的加工组装活动。功能升级是指价值活动由单纯的加工组装活动向价值链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和品牌等有更高附加价值的活动延伸。本文采用最优控制理论、演化博弈、遗传算法等方法,研究代工企业升级所需资源及升级路径识别,代工企业战略资源内部培育的投资决策,面向代工企业升级的内外资源整合机制、生产资源和战略资源协调投资、资源开发能力优化,提出支持代工企业升级的资源开发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代工企业升级所需资源及升级路径识别问题。首先,构建了国际客户和代工企业围绕价值获取的合作博弈模型,识别代工企业在升级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特性。接着,运用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代工企业生产资源、研发设计资源和品牌营销资源的价值产出弹性,比较代工企业三类资源的价值创造潜力,进而识别代工企业升级所需资源及不同资源条件下代工企业的升级路径。研究表明:代工企业和国际客户之间的价值获取比例由国际客户战略资源的稀缺性、代工企业生产资源出类拔萃的互补性及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共同决定。代工企业三类资源的价值创造潜力决定其采取过程升级还是功能升级。其次,借鉴“资源存量积累”理论模型的思想,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代工企业战略资源内部培育的投资决策模型,探讨代工企业通过优化有限的研发投入来内部培育战略资源的投资策略。研究表明:代工企业应综合考虑资金折现率、学习吸收率、研发投入的效用、培育战略资源所需的累计投资额等因素,选择与其自身实力匹配的投资策略(持续高效用投入策略、先高效用投入后最大研发投入策略、持续最大研发投入策略)来完成战略资源的培育并最大化投资净现值。再次,在分析代工企业与国际客户基于资源整合的各类价值创造和获取行为的基础上,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企业进行内外资源整合的合作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演化均衡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于内外资源整合创造的内部价值和获取的溢入价值,是代工企业升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的来源,也是代工企业实现升级的重要标志和关键途径;代工企业与国际客户合作进行资源整合的概率与他们选择合作伙伴的成本负相关,与共有价值及代工企业创造的内部价值正相关;存在最优的共有价值分配比例和代工企业的溢入价值,使双方企业合作进行资源整合的概率最大化。然后,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代工企业在特定时段生产资源和战略资源投资的最佳时机和数量,并以格兰仕和比亚迪为例探讨代工企业在升级不同阶段生产资源和战略资源的协调投资策略。研究表明:代工企业在OEM阶段侧重于投资生产资源,目的在于内部生产与流程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代工生产的技术含量,为客户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在OEM、ODM并存阶段,代工企业在优化生产资源投资的基础上兼顾战略资源投资,实现现代化生产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在OEM、ODM、OBM并存阶段,代工企业在优化生产资源投资的基础上重视战略资源的优化投资,实现自主创新和塑造企业品牌。最后,将资源动态识别能力、资源动态培育能力和资源动态整合能力等资源开发能力作为代工企业动态能力的三个测量维度,在分析动态能力、价值活动演化和代工企业升级内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遗传算法构建代工企业价值活动演化的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考察代工企业资源开发能力对价值活动演化和企业升级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代工企业升级过程中资源开发能力优化措施。研究表明,在动态能力作用下,代工企业通过运营惯例的模仿和创新,推动价值活动不断演化,实现过程升级或功能升级。资源动态识别能力弱,代工企业越倾向于过程升级,代工企业成功升级的概率小。资源动态识别能力、资源动态培育能力、资源动态整合能力越强,代工企业越倾向于功能升级,代工企业成功升级的概率越大。总之,本文以企业资源开发作为研究的立足点,为我国代工企业实现升级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支撑手段。这一研究视角较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等研究视角更能够反映代工企业升级的微观特征。本文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应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可以为提高代工企业升级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代工企业 升级 资源开发 动态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3-15
  • 1.2 研究内容15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5-20
  • 1.3.1 研究思路16-18
  • 1.3.2 研究方法18-20
  • 1.4 主要创新20-21
  • 第2章 文献综述21-39
  • 2.1 不同视角下代工企业升级理论研究述评21-30
  • 2.1.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代工企业升级研究21-23
  • 2.1.2 国内价值链视角下代工企业升级研究23-25
  • 2.1.3 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代工企业升级研究25-27
  • 2.1.4 企业技术能力视角下代工企业升级研究27-30
  • 2.2 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述评30-37
  • 2.2.1 传统资源基础观与企业成长30-31
  • 2.2.2 组织能力观与企业成长31-34
  • 2.2.3 知识基础观与企业成长34-35
  • 2.2.4 网络资源观与企业成长35-37
  • 2.3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代工企业升级所需资源及升级路径识别研究39-51
  • 3.1 问题的提出39
  • 3.2 概念界定39-41
  • 3.3 影响代工企业价值获取的生产资源与战略资源特性识别41-45
  • 3.3.1 模型构建41-42
  • 3.3.2 模型求解与分析42-45
  • 3.4 基于价值产出弹性的代工企业升级所需资源及升级路径识别45-47
  • 3.4.1 代工企业不同资源价值产出弹性分析45-46
  • 3.4.2 不同资源条件下的代工企业升级路径46-47
  • 3.5 应用分析47-49
  • 3.6 本章小结49-51
  • 第4章 代工企业升级过程中面向战略资源内部培育的投资策略研究51-65
  • 4.1 问题的提出51-52
  • 4.2 代工企业战略资源内部培育的投资决策模型52
  • 4.3 模型求解及分析52-59
  • 4.3.1 持续高效用投入策略54-55
  • 4.3.2 先高效用投入后最大研发投入策略55-57
  • 4.3.3 持续最大研发投入策略57-59
  • 4.4 数值算例与分析59-63
  • 4.4.1 持续高效用投入策略的投资净现值分析59-61
  • 4.4.2 先高效用投入后最大研发投入策略的投资净现值分析61-62
  • 4.4.3 持续最大研发投入策略的投资净现值分析62-63
  • 4.5 本章小结63-65
  • 第5章 面向代工企业升级的内外资源整合机制研究65-81
  • 5.1 问题的提出65
  • 5.2 代工企业与国际客户内外资源整合的价值创造分析65-67
  • 5.3 内外资源整合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67-73
  • 5.3.1 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67-68
  • 5.3.2 静态均衡行为分析68-69
  • 5.3.3 演化稳定策略分析69-71
  • 5.3.4 影响演化稳定的因素分析及动态促进策略71-73
  • 5.4 数值算例与分析73-78
  • 5.5 案例分析78-79
  • 5.6 本章小结79-81
  • 第6章 面向代工企业升级的生产资源和战略资源协调投资研究81-93
  • 6.1 问题的提出81
  • 6.2 生产资源和战略资源协调投资决策模型81-82
  • 6.3 模型求解及分析82-85
  • 6.4 案例分析85-91
  • 6.4.1 OEM阶段资源协调投资策略86-87
  • 6.4.2 OEM与ODM并存阶段资源协调投资策略87-88
  • 6.4.3 OEM、ODM与OBM并存阶段资源协调投资策略88-89
  • 6.4.4 代工企业升级的资源协调投资策略概括89-91
  • 6.5 本章小结91-93
  • 第7章 面向代工企业升级的资源开发能力优化策略研究93-109
  • 7.1 问题的提出93-94
  • 7.2 理论基础和假设94-96
  • 7.2.1 基于资源开发的代工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94
  • 7.2.2 动态能力、价值活动演化与代工企业升级的内在作用机理94-95
  • 7.2.3 理论假设95-96
  • 7.3 仿真模型96-99
  • 7.3.1 建模思想96-97
  • 7.3.2 代工企业价值活动及代工企业成功升级的度量97-99
  • 7.3.3 算法描述99
  • 7.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99-106
  • 7.4.1 参数设置99-100
  • 7.4.2 升级期代工企业价值活动演化过程100-102
  • 7.4.3 资源开发能力对代工企业升级的影响102-104
  • 7.4.4 案例分析104-106
  • 7.5 代工企业升级过程中资源开发能力优化措施106-108
  • 7.6 本章小结108-109
  • 结论与展望109-113
  • 参考文献113-127
  • 致谢127-129
  • 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129-1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斌;;桑百川:代工企业转型难在“不能做”和“不愿做”[J];法人杂志;2009年09期

2 付东阳;;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代工企业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05期

3 易钰发;;浅谈代工企业的钱袋子问题[J];价值工程;2011年17期

4 高焕长;;“富士康”中国品牌代工企业的危机[J];品牌;2013年05期

5 曹智娟;;台湾代工企业品牌突围“逼上梁山”[J];IT时代周刊;2003年24期

6 子荷;;代工企业的弯道挑战[J];中外管理;2007年07期

7 魏浩;;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发展[J];国际贸易;2009年06期

8 魏浩;;关于我国“代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J];经济界;2009年04期

9 吕黎;;中国代工企业特色的升级战略路径研究[J];企业活力;2009年10期

10 聂正安;钟素芳;;知识转移、网络嵌入与国际代工企业成长[J];经济地理;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浩;;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代工企业转型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策略[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2 俞荣建;;十年根植,蓄势升级——后WTO时代本土代工企业根植升级跨案例研究与政策启示[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2)——第七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3 俞荣建;;突破全球价值链治理,促进代工企业升级——基于浙江省12个代工关系的跨案例研究[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4 孔庆江;刘仁平;胡峰;;纺织品跨国代工企业的知识产权困境及其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5 陈丹;章静;;知识转移、技术创新与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路径  基于比亚迪的案例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路妍;代工企业的品牌梦[N];中国纺织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聂国春;自主品牌引领代工企业走出困境[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3 曾友超;泉州服装亟待走出代工困局[N];中国服饰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方辉 唐清建;东莞代工企业:生死一线[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民族证券 王晓艳;代工企业内迁 内陆交通运输业受益[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月金 谢建超 张李源清 实习生 位立云;代工企业:要么转移,要么升级[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林定忠;“中毒”的不只是联建[N];国际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罗林林;达芬奇启示:三个抓手避免代工风险[N];东莞日报;2011年

9 刘传书;机器人不是代工企业的出路[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霍玉菡 杨颖 魏小央 实习记者 杨t,

本文编号:466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66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2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