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城市产业用地:效率差异与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17-09-09 19:24

  本文关键词:城市产业用地:效率差异与优化配置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用地 利用效率 优化配置 DEA SFA 门槛回归 治理结构


【摘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既要“发展”又要“吃饭”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研究主题。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之后,城市已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城市产业用地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其配置是否科学、利用是否高效将成为促进或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缺少基础产业用地利用数据的支撑,我国学术界对城市产业用地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城市产业用地配置的指导理论更是在经济层面和物质层面难以统一。本文以城市产业用地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展开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城市产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与优化配置的理论模型研究。首先,明确了城市产业用地利用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其次,通过对生产率内涵的解读,把城市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益用其生产率来表达。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知,影响生产率的三个要素为:规模经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结合了我国城市产业用地利用的背景:治理结构与制度环境对土地配置的重要影响之后,本研究构建了我国城市产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和优化配置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全面展现了城市产业用地优化的目的、途径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论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构建了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共同集聚的城市产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和优化配置的技术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技术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过程中本文把握了四个重点:首先,与现有效率测算方法中人为将决策单元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本研究应用门槛回归理论对决策单元进行内生性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内生性分类变量在识别决策单元的分类时是有效的;其次,结合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及城市产业用地的利用特点,选择工业集聚水平和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水平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结果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第三,在对工业用地的实证研究中纳入了工业用地利用的负外部性,这与当前我国城市生态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是相符的;第四,在实证研究中进行了多模型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更加丰富。3、构建了基于整体治理理念的城市产业用地配置治理体系框架,提出了完善治理体系,优化城市产业用地配置的建议。现有治理工具中,规划体系相互独立,分税制和晋升制度促使土地财政和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城市政府在城市产业用地配置过程中追求短期利益与局部利益造成城市产业用地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为此,本文根据整体治理理念提出了制度层-治理结构层一技术层三层次框架,强调信息技术、治理主体合作与协调及制度保障才是促进我国城市产业用地优化配置、提高城市产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根本。
【关键词】:产业用地 利用效率 优化配置 DEA SFA 门槛回归 治理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8
  • 1 绪论18-30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18-24
  • 1.1.1 现实背景18-22
  • 1.1.2 理论需求22-24
  • 1.2 研究意义24-25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5-28
  • 1.3.1 研究方法25-26
  • 1.3.2 技术路线26-28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8-30
  • 2 文献回顾与述评30-56
  • 2.1 经济学中的土地30-36
  • 2.1.1 早期经济学中的土地31-32
  • 2.1.2 古典经济学中的土地32-34
  • 2.1.3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土地34-35
  • 2.1.4 经济学分支中的土地35-36
  • 2.2 城市产业用地:概念与分类36-42
  • 2.2.1 概念的明晰37
  • 2.2.2 产业用地的分类37-42
  • 2.3 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42-44
  • 2.3.1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42-43
  • 2.3.2 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43-44
  • 2.4 城市产业用地优化配置研究44-51
  • 2.4.1 土地利用技术与模型44-48
  • 2.4.2 城市产业用地相关研究48-51
  • 2.5 影响城市产业用地配置的因素51-54
  • 2.5.1 治理结构与制度因素51-53
  • 2.5.2 经济因素53-54
  • 2.5.3 其他因素54
  • 2.6 小结54-56
  • 3 城市产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与优化配置的理论模型构建56-68
  • 3.1 产业集聚与产业共同集聚56-59
  • 3.1.1 产业集聚56-58
  • 3.1.2 产业共同集聚58-59
  • 3.2 产业集聚和产业共同集聚与城市产业用地利用59-60
  • 3.3 产业用地生产率与产业用地生产效率60-62
  • 3.4 城市产业用地效率测算与优化配置的理论模型构建62-67
  • 3.5 小结67-68
  • 4 实证研究一: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与优化配置68-95
  • 4.1 效率测度:参数法和非参数法69-73
  • 4.2 城市产业用地单要素效率与相对效率73-75
  • 4.2.1 城市产业用地单要素效率73-74
  • 4.2.2 拥挤问题与城市产业用地相对效率74-75
  • 4.3 非合意产出及其测度75-78
  • 4.3.1 纳入非合意产出的DEA模型75-76
  • 4.3.2 工业用地利用的外部性76-78
  • 4.4 工业用地利用的效率差异78-81
  • 4.4.1 门槛回归理论78-80
  • 4.4.2 门槛变量选择80-81
  • 4.5 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与数据准备81-82
  • 4.6 门槛回归模型及门槛回归结果82-83
  • 4.7 不同门槛机制下SFA估计结果83-85
  • 4.8 城市工业用地效率测算结果及比较85-91
  • 4.8.1 全要素效率测算结果及比较85-88
  • 4.8.2 单要素效率与相对效率测算结果及比较88-91
  • 4.9 城市工业用地优化配置结果91-93
  • 4.10 小结93-95
  • 5 实证研究二:基于产业共同集聚的城市产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与优化配置95-109
  • 5.1 二三产业共同集聚与门槛变量的选择95-97
  • 5.2 数据准备97-98
  • 5.3 门槛回归模型及门槛回归结果98-99
  • 5.4 不同门槛机制下城市二三产业用地效率测算结果及比较99-105
  • 5.4.1 全要素效率测算结果及比较100-102
  • 5.4.2 单要素效率与相对效率测算结果及比较102-105
  • 5.5 城市二三产业用地优化配置结果105-107
  • 5.6 小结107-109
  • 6 提高城市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与促进城市产业用地优化配置的对策与建议109-119
  • 6.1 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的合作与统一109-113
  • 6.2 弱化的经济锦标与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建设113-115
  • 6.3 技术层-治理层-制度层的整体性治理体系优化115-118
  • 6.4 小结118-119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119-122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119-120
  • 7.2 可能的创新之处120-121
  •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121-122
  • 附表122-144
  • 参考文献144-155
  • 作者简历15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5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培祥;;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土地利用结构演变互动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2 张庆国,张明华;基于 GIS的具有干扰作用的土地利用系统动态优化模型(英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蒋贵国,张静;城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演变[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4 李江,郭庆胜;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5 余德贵;吴群;;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6 林荣茂;刘学敏;;中国工业用地利用的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7期

7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8 范军勇;;“善事”之“利器”?——产业用地标准实效探讨[J];城市规划;2008年03期

9 王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3期

10 魏守华;企业集群中的公共政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严金明;;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以南京市为例[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白晓飞;李宪文;毛振强;彭晋福;;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分析系统建设构想[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平辉;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张颖;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黄绿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卞亦文;基于DEA理论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马涛;中国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X;基于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南昌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显力;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王锐;生态足迹方法在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爽;城市产业用地合理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马东生;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资源利用关系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6 施秧秧;DEA方法与Tobit模型相结合的工业用地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李国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王意;基于区域层次的工业区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9 王春林;基于“3S”技术的产业用地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书群;产业用地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22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822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