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5:12

  本文关键词: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投资组合 效率评价 风险测度 动态投资组合 开放式基金


【摘要】: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它们进入金融市场,而这些产品本质上就是一个投资组合。因此对投资组合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对投资者选择优质产品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市场的优胜劣汰,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社会的金融发达程度。 在此情形下,如何把握的各金融产品的特征;如何发挥金融数据对投资组合效率评价的支撑作用;如何在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时反映不同投资者的偏好特征;如何从多角度对投资组合进行效率评价;如何有效的从长期的角度评价投资组合,实现对投资者的精细服务、对风险的有效管理、为监管者提供可靠依据,所有这些又都是金融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所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但是现有针对投资组合的效率评价研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以三大指数为代表的传统评价方法,当投资组合出现负超额收益时,传统指标因失去其原有意义而无法使用。风险调整指标是以CAPM模型为基础,但CAPM模型的假设过于严格[126],传统指标没有考虑实际金融交易中的市场磨擦因素和投资实务中的其它约束,即不考虑交易成本、税费、交易量限制等,而实际应用中,这些都是不可忽视且对交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57,58],多因素模型虽放宽了假设条件,但在影响因子选择上难以统一。其次,由于实际资产收益并非是联合正态分布和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不同,在评价时单一风险指标不能有效的刻画风险,因此在做评价时需要考虑更多的风险指标[151]。再次,针对动态投资组合效率评价的研究不足。实际中的投资往往是多期,而且各期投资之间彼此联系,但是现有对动态投资组合效率评价的定量研究较少,即使已有的研究也没有考虑各阶段投资之间的联系[141,152]。 因此,系统的对投资组合效率评价的研究不仅可以在理论上弥补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还可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实际中的投资组合类金融产品进行效率评价,挖掘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特征,为投资者,政府以及机构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投资组合效率评价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风险测度理论[93,97]、效率理论和投资组合优化理论,从投资组合的前沿面出发,系统的研究了投资组合效率的测度方法。该测度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导向(收益导向、风险导向或者收益-风险导向)和不同的距离函数(径向、非径向或者松弛变量等)将评价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结构反映在其中,评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相应的测度,使得评价的目的性和适用性更强。 但是,实际金融市场中存在各种市场摩擦,造成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几乎不可能得到,即使可计算也会由于庞大的资产数量以及复杂市场摩擦,使得计算量非常巨大[57-60]。为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非参数的线性逼近模型,并且从理论上证明当真实前沿面是凹函数时,可以用线性模型产生的前沿面来逼近真实前沿面,由此进一步估算投资组合的效率,极大的简化了计算。由于本文模型是基于数据的非参数方法,被评价投资组合的数据中就体现了市场上的各种限制和摩擦,因此省去了模型假设,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对含有交易费、投资量限制、不同风险测度情况下的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线性模型的前沿面具有很好的逼近效果,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就能得到可靠的效率评价结果,以此验证了线性模型的有效性。 由于实际中资产收益具有非正态分布的特征或者投资者对风险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引入多个风险指标,在构建多风险指标下的投资组合可达集与投资组合前沿面的基础上,构建了多个风险指标的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模型。同样由于市场存在多种摩擦,以及考虑了多个风险指标,使得投资组合效率的计算十分困难。本文进一步将非参数线性逼近模型扩展到高维,并从理论上证明当每种风险测度满足凸性时,非参数线性模型的前沿面依概率收敛于真实前沿面,进而可以估算投资组合的效率。在仿真中选取了下半偏度、峰度、下半方差做为风险指标,仿真结果表明线性估计模型有效性与适用性。 针对动态投资组合的效率评价问题,本文以财富的动态过程和动态资组合前沿面为基础,通过各阶段效率的加权平均来测度动态投资组合的总效率。在考虑各阶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均值-方差框架下不同导向和不同测度下的动态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模型。针对动态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本文给出了开环策略下两阶段模型的解。最后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累积财富情况下不同导向的动态投资组合的效率及其排名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不累积财富情况下动态投资组合效率值和排名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动态投资组合的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最后本文利用所建的静态,多风险和动态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了不同模型下基金的效率,结果表明不导向和不同效率测度下单个基金效率和效率排名差异较大,说明不同的决策者偏好对结果有重大影响。通过分类分析,发现了我国现阶段开放式基金的整体运行特征,具体表现为债券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效率较高;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和规模小的基金效率较高。大规模的基金虽然没有明显优势,但是管理的基金比较稳定,不同模型之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彼此验证,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投资组合 效率评价 风险测度 动态投资组合 开放式基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F22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目录11-14
  • 插图索引14-16
  • 附表索引16-18
  • 第1章 绪论18-35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8-22
  • 1.1.1 选题背景18-21
  • 1.1.2 研究意义21-2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22-29
  • 1.2.1 投资组合优化22-25
  • 1.2.2 风险度量25-26
  • 1.2.3 投资组合效率评价26-29
  • 1.3 研究内容29-31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34
  • 1.5 本文的创新点34-35
  • 第2章 投资组合效率评价基础理论35-47
  • 2.1 投资组合风险的度量35-38
  • 2.1.1 双边风险度量35-36
  • 2.1.2 下行风险度量36-38
  • 2.2 投资组合优化38-42
  • 2.2.1 均值-方差投资组合优化38-40
  • 2.2.2 一般风险测度下投资组合优化40-42
  • 2.3 效率理论42-46
  • 2.3.1 相对距离42-44
  • 2.3.2 效率测度44-46
  • 2.4 小结46-47
  • 第3章 投资组合效率测度47-60
  • 3.1 均值-方差框架下投资组合效率测度47-51
  • 3.1.1 投资组合可能集与前沿面48-49
  • 3.1.2 均值-方差框架下投资组合效率测度49-51
  • 3.2 多风险指标下投资组合效率测度51-53
  • 3.2.1 多风险指标下投资组合可能集51-52
  • 3.2.2 多风险指标投资组合有效前沿面52
  • 3.2.3 多风险指标投资组合效率测度52-53
  • 3.3 动态投资组合效率测度53-59
  • 3.3.1 开环策略下动态投资组合优化模型53-57
  • 3.3.2 动态投资组合可能集57-58
  • 3.3.3 动态投资组合有效前沿面58
  • 3.3.4 动态投资组合效率测度58-59
  • 3.4 小结59-60
  • 第4章 静态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方法研究60-80
  • 4.1 均值-方差框架下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模型60-67
  • 4.1.1 基础模型介绍60-63
  • 4.1.2 收敛性定理63-65
  • 4.1.3 投资组合效率估计模型65-67
  • 4.2 一般情况下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模型67-72
  • 4.2.1 前沿面凹性定理67-68
  • 4.2.2 一般情况下投资组合优化模型68-72
  • 4.3 仿真分析72-79
  • 4.3.1 均值方差下投资组合效率估计模型仿真分析72-73
  • 4.3.2 一般情况下投资组合效率估计模型仿真分析73-79
  • 4.4 小结79-80
  • 第5章 多风险指标下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方法研究80-90
  • 5.1 多风险指标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模型80-82
  • 5.2 多风险指标下投资组合效率估计模型82-85
  • 5.2.1 前沿面凹性定理82
  • 5.2.2 收敛性定理82-83
  • 5.2.3 多风险指标下投资组合效率估计模型83-85
  • 5.3 仿真分析85-89
  • 5.4 小结89-90
  • 第6章 动态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方法研究90-107
  • 6.1 动态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及其解90-97
  • 6.1.1 动态投资组合优化模型90-91
  • 6.1.2 开环策略下动态投资比例模型求解91-97
  • 6.2 动态投资组合效率评价模型97-100
  • 6.3 仿真分析100-106
  • 6.3.1 累积财富均值和方差100-103
  • 6.3.2 动态投资组合效率仿真比较分析103-106
  • 6.4 小结106-107
  • 第7章 我国开放式基金效率评价实证研究107-131
  • 7.1 样本选择107-108
  • 7.2 均值-方差下投资组合效率评价研究108-116
  • 7.3 多风险指标投资组合效率评价研究116-124
  • 7.3.1 收益率分布正态性检验116-117
  • 7.3.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117
  • 7.3.3 多风险指标投资组合效率评价分析117-124
  • 7.4 动态投资组合效率评价研究124-130
  • 7.5 小结130-131
  • 结论与展望131-134
  • 参考文献134-148
  • 致谢148-149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149-150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1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支军,彭飞,黄登仕;一个推广的半绝对离差证券组合投资模型[J];系统工程;2004年03期

2 邓超;袁倩;;基于动态DEA模型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J];系统工程;2007年01期

3 肖贤春;胡支军;;基于不同风险度量的投资组合模型实证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朱书尚,李端,周迅宇,汪寿阳;论投资组合与金融优化——对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分析与反思[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5 周泽炯,史本山;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9期

6 吴世农,陈斌;风险度量方法与金融资产配置模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7 沈维涛,黄兴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价[J];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8 唐爱国,秦宛顺;广义随机占优单调一致风险测度和ES~((n))——一种新的风险测度概念和指标[J];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9 温镇西;毕秋香;;绝对离差风险测度模型与均值方差模型的比较研究[J];南方经济;2006年11期

10 荣喜民,张喜彬,张世英;组合证券投资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824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824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