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19:08

  本文关键词: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征地冲突 地方政府能力 能力建设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地被征为非农用地,征地过程中伴随着土地权属调整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急剧上升。同时,由于农地产权特征和征地制度呈现地方政府主导特征,这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内外相关学者在群体性征地冲突的形成原因和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征地冲突等方而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于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其中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地方政府除了被动治理以外,能否积极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地方政府应如何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更进一步,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过程中防范能力如何界定?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构成维度有哪些?如何科学评价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如何有效提升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回答以上问题,显然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地方政府在群体性征地冲突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地方政府能力和土地冲突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研究,以期完善地方政府能力理论,为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建设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实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全文共九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研究基础,第三章是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构成维度。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考察地方政府风险预警能力、地方政府调解矛盾能力、地方政府处置冲突能力、地方政府整合资源能力与地方政府依法防范能力,每个构成维度分别从现状评价、影响因素与提升措施方面研究。第九章为研究结论部分。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包括地方政府风险防范能力、地方政府调解矛盾能力、地方政府处置冲突能力、地方政府整合资源能力和地方政府依法防范能力。 (2)地方政府风险预警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风险预警能力普遍偏高且差距较小,表明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较为重视群体性征地冲突风险预警工作。影响因索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对地方政府风险预警能力的影响最强,信息技术和外界压力对地方政府风险预警能力的影响依次减弱。地方政府风险预警网络中的行动者主要包括征地部门、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综治部门、信访部门、法律援助中心和专家,行动者强制通行点是动态监测和及时化解群体性征地冲突风险。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应从加强风险预警的相关培训、建立征地部门、信访部门和法律援助中心协作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与加强风险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提高地方政府风险预警能力。 (3)地方政府调解矛盾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调解矛盾能力水平变化较大,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差异较为明显。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对地方政府调解矛盾能力的影响最强,外界压力、信息技术和矛盾特性对地方政府调解矛盾能力的影响依次减弱,外界压力负向影响最强。地方政府调解征地矛盾网络中行动者主要包括调委会、信访部门、专业调解人员、征地部门、法院、法律援助中心和上级政府,行动者强制通行点是有效调解征地矛盾。提升措施主要包括畅通征地矛盾诉求渠道、整合征地部门相关职能、完善地方政府信息沟通机制、逐步缩小征地范围、鼓励和引导专业调解人员参与矛盾调解。 (4)地方政府处置冲突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处置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普遍偏高,表明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较为重视冲突处置工作。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界压力对地方政府处置冲突能力的影响最强,冲突特性、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对地方政府处置冲突能力的影响依次减弱。地方政府处置冲突网络中的行动者主要包括应急部门、维稳部门、征地部门、公安部门、工作人员、上级政府和新闻媒体,行动者强制通行点是及时处置群体性征地冲突。地方政府处置冲突能力的提高对策包括强化冲突处置的相关培训、建立征地部门、公安部门和调解部门协作机制、完善冲突处置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处置冲突。 (5)地方政府整合资源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整合资源能力值变动幅度较大,与其他构成维度相比,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整合资源能力差异较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界压力对地方政府整合资源能力的影响最强,信息技术和社会文化对地方政府整合资源能力的影响依次减弱,冲突特性负向影响最强。地方政府整合资源网络中的行动者主要包括信访部门、调解部门、征地部门、司法部门和自治组织(中立第一方),行动者强制通行点是形成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的合力。本章建议从加强资源整合的相关培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整合调解部门和司法部门职能、鼓励和引导中立自治组织参与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升地方政府整合资源能力。 (6)地方政府依法防范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依法防范能力普遍偏低而且变动幅度较大,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之间差异较大,表明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提升空间较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界压力对地方政府依法防范能力的影响最强,信息技术、违法特性和社会文化对地方政府依法防范能力的影响依次减弱。地方政府依法防范网络中行动者主要包括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信访部门、公安部门、征地部门和上级政府,行动者强制通行点是依法监督和约束违法违规行为。地方政府依法防范能力的提升对策包括加强依法防范教育活动、强化司法部门协作机制、完善依法防范责任追究机制与治理征地隐性市场。
【关键词】:群体性征地冲突 地方政府能力 能力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1.43;F301.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论文图表目录14-16
  • 1 绪论16-37
  • 1.1 选题背景16-17
  • 1.2 研究意义17-18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18-32
  • 1.4 基本概念32-33
  • 1.5 研究思路33-37
  • 2 研究基础37-57
  • 2.1 理论基础37-39
  • 2.2 研究资料39-44
  • 2.3 研究框架44-47
  • 2.4 要素分析47-56
  • 2.5 本章小结56-57
  • 3 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构成维度57-65
  • 3.1 分析流程57-58
  • 3.2 资料分析58-59
  • 3.3 数据搜集59-60
  • 3.4 结果分析60-63
  • 3.5 本章小结63-65
  • 4 地方政府群体性征地冲突风险预警能力65-82
  • 4.1 地方政府群体性征地冲突风险预警能力的现状评价65-69
  • 4.2 地方政府群体性征地冲突风险预警能力的影响因素69-76
  • 4.3 地方政府群体性征地冲突风险预警能力的提升建议76-80
  • 4.4 本章小结80-82
  • 5 地方政府调解征地矛盾能力82-97
  • 5.1 地方政府调解征地矛盾能力的现状评价82-86
  • 5.2 地方政府调解征地矛盾能力的影响因素86-91
  • 5.3 地方政府调解征地矛盾能力的提高措施91-95
  • 5.4 本章小结95-97
  • 6 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97-113
  • 6.1 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现状评价97-101
  • 6.2 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影响因素101-107
  • 6.3 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提高对策107-111
  • 6.4 本章小结111-113
  • 7 地方政府整合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资源能力113-128
  • 7.1 地方政府整合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资源能力的现状评价113-117
  • 7.2 地方政府整合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资源能力的影响因素117-122
  • 7.3 地方政府整合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资源能力的提升措施122-127
  • 7.4 本章小结127-128
  • 8 地方政府依法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128-143
  • 8.1 地方政府依法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现状评价128-132
  • 8.2 地方政府依法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影响因素132-137
  • 8.3 地方政府依法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提高措施137-142
  • 8.4 本章小结142-143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143-149
  • 9.1 研究结论143-146
  • 9.2 研究创新146-147
  • 9.3 研究不足147
  • 9.4 研究展望147-149
  • 致谢149-152
  • 参考文献152-167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67-168
  • 附录2 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的评价指标168-170
  • 附录3 影响因素调查问卷170-179
  • 附录4 权重调查问卷179-1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此诉能否受理?如何定性?[J];人民司法;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雅萍 通讯员 尔学礼 梁怀勇;事故纠纷“苦”说合 政府调解暖人心[N];吕梁日报;2011年

2 王慧;基层政府调解说和 三家化解32年积怨[N];山西日报;2007年

3 ;以民主监督促和谐发展[N];黄南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海朋;地方政府防范群体性征地冲突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26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826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