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及预警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及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贸易量持续增长,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2.82亿吨,同比攀升4.03%,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国内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石油市场的油价异常波动、供需变化、政治动荡等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威胁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进而危及国家安全。在以上背景下,本文构建了石油进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石油进口安全评价进行定量分析,构建r具有动态监测功能的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并针对安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资源稀缺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地缘政治理论、机制设计理论为支撑,从国内资源禀赋、国际市场可得性、国内保障能力三个方面分析概括影响石油进口安全的因素,构建了包括3个方面9个指标的石油进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石油进口安全程度进行分析评价,通过主成分法提取三个主成分,计算得出2003~2013年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综合得分值分别为:0.4998、0.6312、0.2924、-0.0315、-0.0163、-0.2294、-0.1548、0.2463、-0.3889、-0.3548、-0.4939,表明2010年后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处于脆弱状态;基于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石油进口安全值分别为:0.5158、0.4321、0.4102、0.4578、0.5011、0.4012、0.5238、0.4578、0.3816、0.3701、0.3921,表明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处于“基本安全”与“危险”区间;之后对两种方法进行归一法标准化处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2010年后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状态持续向脆弱的方向发展,2003~2013年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度虽有所波动,但是总体趋势上石油进口安全度是下降的,均处于“基本安全”与“危险”状态。然后构建以信息收集、信息评估、警情发布、应急保障机制为子系统的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对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趋势进行及时正确的预测及预警,维护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构建石油进口多元化格局,通过维持与中东的石油贸易及加强与非洲、中亚、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的途径来实现:二是提升石油定价话语权,通过改革石油价格机制、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来实现;三是提高运输通道的安全性,通过加强海军建设、加快运输船队的建设来实现;四是推进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建立,通过设立石油储备法、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来实现;五是发展石油可替代能源,通过加强石油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开发替代新能源来实现:六是加强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管理,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来实现。
【关键词】:石油 进口安全 预警机制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22;F752.6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绪论12-22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0.1.1 研究背景12-13
- 0.1.2 研究意义13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0.2.1 石油安全研究综述13-17
- 0.2.2 预警机制研究综述17-19
- 0.3 论文的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19-21
- 0.3.1 研究内容19-20
- 0.3.2 逻辑框架20
- 0.3.3 研究方法20-21
- 0.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21-22
- 0.4.1 创新之处21
- 0.4.2 不足之处21-22
- 1 基本概念界定及主要理论基础22-27
- 1.1 相关概念界定22-23
- 1.1.1 能源安全22
- 1.1.2 石油安全22-23
- 1.2 主要理论基础23-27
- 1.2.1 资源稀缺性理论23-24
-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24-25
- 1.2.3 地缘政治理论25
- 1.2.4 机制设计理论25-27
- 2 石油进口安全评价方法27-39
- 2.1 石油进口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27-31
- 2.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27-28
- 2.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依据28
- 2.1.3 指标解释28-31
- 2.2 石油进口安全评价方法31-39
- 2.2.1 评价模型建立31-35
- 2.2.2 指标赋值方法35-37
- 2.2.3 综合评价标准37-39
- 3 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实证分析39-58
- 3.1 我国石油进口贸易的不安全表现39-42
- 3.1.1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39-40
- 3.1.2 对国际石油定价缺乏影响力40-41
- 3.1.3 石油运输线路单一41
- 3.1.4 石油储备尚处于起步阶段41-42
- 3.2 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实证分析42-56
- 3.2.1 指标数据来源42-43
- 3.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研究43-51
- 3.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研究51-56
- 3.2.4 主成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估算结果对比56
- 3.3 本章小结56-58
- 4 我国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研究58-65
- 4.1 我国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建立的目的及意义58-59
- 4.1.1 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58
- 4.1.2 建立预警机制的意义58-59
- 4.2 我国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运行模式59-63
- 4.2.1 我国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运行机理59
- 4.2.2 我国石油进口预警机制设计59-61
- 4.2.3 我国石油进口预警机制的运行程序61-63
- 4.3 本章小结63-65
- 5 提高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对策建议65-72
- 5.1 构建石油进口多元化格局65-66
- 5.1.1 维持与中东的石油贸易65-66
- 5.1.2 加强与中亚、俄罗斯的能源合作66
- 5.1.3 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66
- 5.2 提升石油定价话语权66-67
- 5.2.1 改革石油价格机制并深化市场化程度67
- 5.2.2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67
- 5.3 提高运输通道的安全性67-68
- 5.3.1 加强重要海上运输通道安全68
- 5.3.2 加快进口石油专业运输船队的建设68
- 5.4 推进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制度68-69
- 5.4.1 石油储备立法为先69
- 5.4.2 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69
- 5.5 积极发展石油可替代能源69-70
- 5.5.1 加强石油科技创新能力建设70
- 5.5.2 开发替代新能源70
- 5.6 加强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管理70-72
- 5.6.1 加强石油行业法制建设71
- 5.6.2 大力完善石油进口安全预警机制71-72
- 6 结论72-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77-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79
- 发表的学术论文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兰;胡国松;;新生产格局下的中国石油进口安全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年07期
2 王强;陈俊华;;基于供给安全的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风险评价[J];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3 殷冬青;吴秉辉;;中东北非动荡与中国石油进口安全[J];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10期
4 李福茂;;石油贸易摩擦与我国石油安全战略[J];会计之友;2011年02期
5 C·日兹宁;温刚;;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能源合作[J];俄罗斯研究;2010年03期
6 陈惠芬;张斌;;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J];理论月刊;2010年03期
7 杨光;;石油供应安全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亚非洲;2009年10期
8 王勇;赵振智;;我国石油价格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其实施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9 宋杰鲲;张在旭;李继尊;;我国能源安全状况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4期
10 洪保民;郝鸿毅;夏丽洪;;2007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J];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小琳;基于修正层次分析法的我国石油贸易风险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2 张罕育;我国进口原油海上运输安全系统评价及预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郑言;我国天然气安全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李凌峰;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危机预警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5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镇;机制设计理论视角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治理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2 赵畅;地缘政治视角下中东石油安全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栗德印;供应链视角下的我国石油安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孙天昊;我国石油供给安全的评估及解决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陶为;我国国际原油贸易中的运输风险分析[D];外交学院;2012年
6 高闯;新形势下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高全友;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下我国石油安全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范红红;产业规制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王磊;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因素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陈洁;我国海运原油运输网络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9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059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