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经济失衡 国际贸易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货币体系
【摘要】:随着失衡国家贸易差额的加大,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缓解不仅涉及到美国、中国、石油出口国等失衡国家的国内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全球经济失衡为题,从国际贸易领域、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以及国际货币体系三个维度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一,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东亚国家以及石油出口国的之间的贸易失衡,失衡主要国家储蓄投资的长期不平衡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以及失衡国家基于本国经济利益而实行的外贸政策是导致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第二,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表现为资本从中国、石油出口国等贸易顺差国流向贸易逆差国,这也是全球经济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中,全球金融一体化为资金的跨国流动提供了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基础,贸易逆差国美国与顺差国之间较大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使资金更多地投向更加广阔、便利、安全的美国金融市场。第三,全球经济失衡由来已久,全球经济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改革,同时,国际货币体系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国际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安排对全球经济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二战后美国经济地位的显著提升,以及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首屈一指的地位,使美国相对其他国家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处于优势地位、享受特权待遇并攫取巨大的利益,使其他国家对美元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另一方面,以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决定了储备货币发行国必须不断输出货币以满足世界各国发展对货币媒介的需求,而货币的输出在国际贸易领域必然形成持续的贸易逆差。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得出导致全球经济失衡持续存在的原因。首先,在贸易领域,投资储蓄不平衡以及国际比较优势差异形成了贸易不平衡。其次,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各国金融体系发展程度方面的差异导致的资本在全球的非均衡流动,使全球经济失衡得以积累和持续。最后,国际货币体系制度安排和缺陷是全球经济失衡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后,本文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货币体系三个角度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从短期看,受中美贸易互补性强、各国调整资本流向成本较高以及各国对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存在度依赖性等原因影响,全球经济失衡仍将持续存在。但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储蓄投资转化能力的增强、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人民币地位的提高、各国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意愿的增强和特里芬两难对美元地位的削弱,都将降低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最后得出了通过失衡国家内部调整、国际经济协调以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来缓解和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一般分析和理论基础。第三章,是从国际贸易失衡角度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和形成机制。第四章,是从国际资本流动角度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和形成机制。第五章,是从国际货币体系角度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机制。第六章主要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和可持续性。第七章,提出对缓解全球经济失衡的建议。
[Abstract]:On the other hand , the balance of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 . Chapter 1 is an introduction , mainly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 ,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the renminbi , the enhancement of the willing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o mitigate and resolve the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42;F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齐平;在全球经济失衡中孕育“中国共识”[J];协商论坛;2005年07期
2 严启发;;也谈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路径选择[J];中国金融;2006年08期
3 傅瑜;徐艳;何泽荣;;论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4 段平方;;美国经济失衡的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7年05期
5 刘镭;;美式暗算的世界经济失衡[J];科学决策;2007年06期
6 张礼卿;;从结构性的视角考察全球经济失衡[J];中国金融;2007年12期
7 刘钻石;;从历史角度看世界经济失衡:文献综述[J];亚太经济;2007年06期
8 刘钻石;;世界经济失衡的今昔对比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02期
9 郑文力;;全球经济失衡的东亚视角[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2期
10 王俊荣;;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威;陈继勇;;全球经济失衡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炳才;;国际经济失衡的另类解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Harry Clarke;;巨星的上升与陨落:经济失衡与全球环境限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张燕生;;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衡量及根源[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5 马先仙;姜凌;;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可持续性与解决途径——基于国际储备供求关系视角的研究[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绍东;;浅议中国经济失衡问题[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余振;;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及其可持续性——基于东亚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宝森;;美国的债务经济和全球经济失衡[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Vitaly Shvydko;;全球化对国际经济失衡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10 庞德良;杨珩;;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失衡[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博华 吉敏斯;谁为全球经济失衡买单?[N];证券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守营;全球经济失衡下的“走出去”战略[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记者 何馨;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失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通讯员 宋媛;中外专家研讨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莫莉;全球经济失衡的背后[N];金融时报;2007年
6 宋焱;对话磋商: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积极之道[N];金融时报;2007年
7 叶书宏;全球经济失衡谁之过[N];深圳商报;2009年
8 袁增霆;寻求把握经济失衡的标尺[N];人民日报;2011年
9 新华社记者 李明;为全球经济失衡找一把诊治的“标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徐欢;欧盟12国正遭遇严重经济失衡[N];证券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珩;基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卢瑾;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黄族胜;全球经济失衡与美国宏观经济利益[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胡渊;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模式及其成本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姚晓磊;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D];吉林大学;2014年
6 高倩倩;从市场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失衡[D];厦门大学;2007年
7 任嘉;欧元区宏观经济失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窦勇;开放进程中要素市场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王玉华;世界经济失衡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龚雄军;全球价值链与世界经济失衡相关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媛媛;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贾亮;社保改革背景下的人口结构与经济失衡: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杨宏哲;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利萍;全球经济失衡:基于结构角度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珩;全球经济失衡[D];吉林大学;2008年
6 程仁杰;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经济合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倪殿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失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范国和;全球经济失衡与美元本位制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兴宇;世界经济失衡中的日本因素[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胡贤龙;全球经济失衡:劳动力全球化视角的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4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36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