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颖;;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影视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年30期
2 夏永祥;何育静;;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城市观察;2016年02期
3 吴育忠;;四川省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27期
4 陈亚艳;;地方优势产业的集群识别——以江西赣州有色金属产业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3期
5 谢彦如;李学术;;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云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03期
6 李雪平;邹荣;;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5期
7 戴海容;;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7期
8 董鹏;苏淳;;试论鄂尔多斯市产业集群识别与检验[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高秋风;史耀疆;;探析山东省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互动关系——以制造业为例[J];金融经济;2015年06期
10 夏露林;;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设计产业化系统模型构建[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其刚;朱启荣;张伟;刘斌;李金萍;荆荣梅;谢仕伟;;加快山东省产业集群科技知识溢出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2 徐斌;李燕芳;;产业集群的识别研究述评[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3 刘斌;;社会网络视角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研究[A];对接京津——廊坊优势与率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方春妮;刘勇;;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10年
5 姚春生;邹晶;杨中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生态环境[A];第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建生;张思中;刘延勇;宫延怀;;关于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调研报告[A];聊城发展研究[C];2009年
7 朱华友;;产业集群演化中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景元;马建兵;;浅析节约型产业集群的构建[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张树巍;;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经济强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聂浩然 文佳初 本报记者 雨木;政府部门要为产业集聚服好务[N];湘声报;2005年
2 记者 陈忠权;打造主导产业集群[N];天津日报;2009年
3 记者 葛辉文 通讯员 田功文;我市产业集群态势逐步显现[N];常德日报;2010年
4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以产业集群为支撑 推进城镇化转型升级[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5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于言良 执笔人 常丽 薛巍;全面提升辽宁产业集群丰厚度[N];辽宁日报;2011年
6 市委党校 傅同瑾;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作用[N];益阳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勇 整理;强卫在全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现场推进会上讲话精彩摘登[N];江西日报;2015年
8 记者 张红霞邋王怀 夏丽莎;固强补弱 成都打造十大产业集群[N];四川日报;2008年
9 谭静 贾鑫;三点发力提升湖南产业集群[N];湖南经济报;2008年
10 张蔚寰;产业集群撑起我市经济一片天[N];新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丹;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宋梦华;基于共生理论的游艇产业集群机理与发展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周小华;漳浦县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4 李雪;基于自组织原理的产业集群衰退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5 余丽霞;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郭立伟;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代瑞红;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王娜;虚拟产业集群演化的复杂网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赵志豪;基于双重视角的产业集群网络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四川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索罗丹;陕西茶产业的集群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秦琪;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重庆IT产业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宁大千;吉林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5 陈小兵;西安工业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宪平;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互动关系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年
7 栾海鹏;山西省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黄丽婉;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国际化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9 王海平;石河子垦区棉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10 牛云霞;京津冀蔬菜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788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78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