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基于企业文化的L供电公司员工绩效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02:15
  近年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进开展,此次改革主要方向是开放售电侧,这让电量交易变得更加容易,新成立的售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力销售侧竞争日益加剧,这也给供电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在此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站稳脚跟,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服务水平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努力形成高质量的员工绩效水平,在当代供电企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和员工绩效是紧密相连的,本文试图运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L供电公司实际情况,就L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基于企业文化设计L供电公司员工绩效提升方案策略。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该部分主要是本文综合性论述,分别对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状况;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主要是阐述了企业文化、员工绩效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二者的定义、作用及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L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和员工绩效存在问题分析,通过在L供电公司实地考察和对部分员工的访谈...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企业文化的L供电公司员工绩效提升研究


研究框架

电网图,企业文化,体系架构,电网


基于企业文化的L供电公司员工绩效提升策略16将其基本价值理念和发展战略贯穿于本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融合当地风土人情,建设本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图3.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架构图通过对L供电公司的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近年来,L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方针和上级供电公司工作要求,在紧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L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通过团队拓展训练、劳模月开展、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对内实现企业文化凝聚员工队伍、打造团结队伍、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对外则通过企业形象的宣传、优质服务的深化等方式,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将企业展现给世人,让外界感知到企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并进一步接受和认同,助力企业生生不息的长期稳定发展。将竞争力提升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途径,进一步梳理企业内部经营发展框架,同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管理和经营提供更高效的路径和方向。L供电公司紧紧把握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成才的交汇点与新时代产业工人工作的新定位,稳步推进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不断提升职工素质,持续繁荣企业文化,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稳健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1)建立国家电网统一品牌文化以“国家电网”品牌建设为起点,深入发掘其内涵,创新品牌文化传播思路,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努力提升“国家电网”品牌在当地的认知和美誉,增强品牌影

分布图,公司,人员,分布图


第三章L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和员工绩效存在问题分析193.2L访谈基本情况3.2.1访谈目的本次研究设计访谈部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了解L供电公司员工的真正想法,对L供电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绩效情况有更直观的观察和研究,同时,补充问卷调查中敷衍了事、隐瞒真实观点的缺陷,使研究更真实、具体。3.2.2访谈内容本次访谈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访问者在L供电公司工作中的实际感受,比如工作环境、薪酬、绩效管理、组织活力等方面的主观感受;第二部分是被访者对其所在公司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比如对企业精神的理解等;第三部分访问了被访者关于其所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一部分是被访者对自己工作态度、方式方法、个人绩效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自我总结。3.2.3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选取,主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要保证不同访谈对象个体间的信息差异化,其次要保证被访谈人员有较高的代表性,具备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50]。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得知,L供电公司除本部外,所属各单位包括业务支撑机构、县公司,县公司又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山区县公司和平川县公司。L供电公司的业务分类主要是生产建设类业务和营销服务类业务,此外,还有部分行政管理类业务。L供电公司岗位设置依次是:领导人员——中层管理者——专责岗位/班组长——班组成员。通过对其内部数据的调查统计,得出L供电公司不同业务人员分布和各岗位人员分布如图3.1和3.2所示。图3.1L供电公司不同业务人员分布图


本文编号:3102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102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