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研究——以京东东家为例
发布时间:2024-02-03 16:59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原本就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创业型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对于创业型中小企业来说,探索新的融资模式迫在眉睫。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互联网股权众筹的诞生如鱼得水,不仅受到了众多创业型中小企业的追捧,而且还得到了美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股权众筹的出现,为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创业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近年来,互联网股权型众筹在中国发展极为迅速,而未来的发展道路也非常广阔,但是相对于资本市场相对发达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较为成熟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市场,中国互联网股权型众筹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运营模式、法规政策等相关文献进行搜集、阅读及分析整理之后,归纳总结出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国内发展面临的问题。之后分析了京东东家股权型众筹平台的运行机制,及其效果评价,通过分析发现,京东东家不仅仅扮演一个互联网融资中介的角色,而更多的是深入参与到项目融资和创业成长的整个流程中,再加上京东东家严格的项目筛选机制和项目投后孵化管理机制,一方面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帮助投资人降低了风险。鉴于上面的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本文...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股权型众筹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股权型众筹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互联网股权型众筹现状及运行机制分析
2.1 国内外股权型众筹发展现状分析
2.2 我国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概述
2.2.1 我国股权型众筹的参与主体
2.2.2 我国股权型众筹基本运行流程
2.2.3 我国股权型众筹法规政策机制分析
2.3 我国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问题总结
2.3.1 项目筛选机制不完善
2.3.2 投后管理机制不完善
2.3.3 投资者认证及保护机制不完善
2.3.4 法规政策机制不完善
第三章 京东东家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分析
3.1 京东东家概况以及上线项目概述
3.1.1 京东东家概况
3.1.2 京东东家项目概述
3.2 京东东家平台的运行机制分析
3.2.1 京东东家运作模式和流程
3.2.2 京东东家几个重要运行机制
第四章 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优化设计
4.1 我国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优化设计
4.1.1 优化参与主体与运行模式
4.1.2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
4.2 预期优化效果分析
4.2.1 项目筛选机制预期优化效果
4.2.2 投后管理机制预期优化效果
4.2.3 投资者认证及保护机制预期优化效果
4.2.4 法规政策机制预期优化效果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94444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股权型众筹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股权型众筹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互联网股权型众筹现状及运行机制分析
2.1 国内外股权型众筹发展现状分析
2.2 我国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概述
2.2.1 我国股权型众筹的参与主体
2.2.2 我国股权型众筹基本运行流程
2.2.3 我国股权型众筹法规政策机制分析
2.3 我国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问题总结
2.3.1 项目筛选机制不完善
2.3.2 投后管理机制不完善
2.3.3 投资者认证及保护机制不完善
2.3.4 法规政策机制不完善
第三章 京东东家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分析
3.1 京东东家概况以及上线项目概述
3.1.1 京东东家概况
3.1.2 京东东家项目概述
3.2 京东东家平台的运行机制分析
3.2.1 京东东家运作模式和流程
3.2.2 京东东家几个重要运行机制
第四章 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优化设计
4.1 我国股权型众筹运行机制优化设计
4.1.1 优化参与主体与运行模式
4.1.2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
4.2 预期优化效果分析
4.2.1 项目筛选机制预期优化效果
4.2.2 投后管理机制预期优化效果
4.2.3 投资者认证及保护机制预期优化效果
4.2.4 法规政策机制预期优化效果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94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89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