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邪理论”在李侠教授治疗IgA肾病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7-12-06 07:24
本文关键词:“伏邪理论”在李侠教授治疗IgA肾病中的体现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历代医家运用伏邪理论进行临床治疗的经验,探讨"伏邪"理论指导IgA肾病的发病及治疗的具体应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评估,建立运用"伏邪"理论体系治疗IgA肾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归纳李侠教授从"伏邪"角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来自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的明确为IgA肾病发作或加重的患者。共计20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男女比例为1:1.22,年龄最大者为62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为41.32±10.56。将此20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各疗效指标变化情况,主要疗效指标是中医证候、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eGFR;次要观察指标为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尿潜血,制定统一的中医病例报告表,记录患者每次就诊时实际临床症状、证候、四诊情况及用药情况,同时根据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上述指标在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及随访第6个月时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伏邪"理论有着比较丰富的历代文献治疗验案的疗效经验基础,在其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诊疗方案在观察期间证实具有一定的缓解临床症状和降低各项疗效指标的功效。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治疗3个月时,对所选20例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统计及分析,纳入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与治疗前做自身对照,各单项症状如:水肿、腰痛、纳差、眠差、乏力均有中等程度的缓解,具有一定的疗效观察价值及临床统计学意义。即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中等程度改善。治疗6个月时,对所选20例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统计及分析,纳入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治疗前做自身对照,各单项症状如:水肿、腰痛、纳差、眠差、乏力均有明显好转,部分症状经治疗后消失,具有一定的疗效观察价值及临床统计学意义。即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或者消失。2.理化指标方面:治疗3个月时,所选20例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的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纳入患者的主要治疗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呈现好转趋势,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呈下降趋势,eGFR呈上升趋势。该20例患者的次要疗效指标的自身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纳入患者的次要治疗指标部分得到改善,其中血清白蛋白呈上升趋势,部分有波动。治疗6个月时,所选20例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的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纳入患者的主要治疗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呈现进一步好转趋势,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呈进一步下降趋势,eGFR呈部分有上升趋势。该20例患者的次要疗效指标的自身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纳入患者的次要治疗指标部分有变化,符合回归性分析趋势,其中血清白蛋白呈缓慢上升趋势。3.安全性评估:与治疗前相比,经自身对照患者3个月及6个月时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变化,治疗前有些患者伴有血常规异常或部分心电图检测轻度异常,经治疗后并无加重,且得到治疗,指标缓解,表明运用"伏邪"理论体系治疗IgA肾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运用"伏邪"理论体系治疗IgA肾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疗效明显,特别是对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理化观察指标多数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部分患者在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有波动趋势。总体上,该种治疗方案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理论应用的研究与疗效评估。本篇经验总结了李侠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辨证论治、方药分析、医案举隅等方面进行总结。李侠教授将伏邪的发病分为发作期和相对稳定期(或完全缓解期)。临床上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脏病治腑",由于肾处于至阴之位,邪气深伏,病邪深痼,可从膀胱而治,引邪出表。治疗上结合《伤寒论》、《金S1要略》中经方的运用,主张中西相参为用的思路与方法,用温补托清之法,托邪外出,使伏邪转出少阳。李侠教授在治疗上中西贯通,灵活用药,着力于减少免疫应答反应,形成了独特的理法方药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9;R27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信;齐e,
本文编号:1257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2578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