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及月经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家族史及月经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2型糖尿病 家族史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月经初潮 绝经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常熟市和淮安市20053名T2DM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联合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lc,HbAlc:%)两个血糖指标评价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FPG以7 mmol/L为达标,HbAlc以7%为达标。联合评价时以两项指标均达标为血糖控制好,两项指标中其中一项达标为血糖控制一般,两项指标均不达标为血糖控制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调查对象排除61名血糖指标缺失,917名家族史信息缺失。共19075名对象纳入分析,其中21.3%的T2DM患者报告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家族史患者血糖控制差的比例(59.7%)显著高于无家族史患者(49.8%),校正相关变量后,OR(95%CI)=1.366(1.225-1.524),P0.001。血糖控制状况在父母家族史的患者和兄弟姐妹家族史的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OR(95%CI)=1.156(0.914-1.461),P=0.226。与父亲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母亲家族史的患者血糖控制差的风险较高,OR(95%CI)=1.611(1.106-2.347),P=0.013。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药物治疗及能量代谢各层中,与无家族史的患者比较,家族史均与血糖控制状况差有显著关联;同时,在低教育水平患者中,家族史与血糖控制状况差存在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在男性、60岁、超重及身体活动水平低的人群中,与无家族史患者相比,母亲家族史与血糖控制状况差显著关联;在是否药物治疗对象中,母亲家族史与血糖控制状况差均显著关联,P值均0.05。但是父亲家族史的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相比,在上述各个分层因素中,均未发现父亲家族史与血糖控制差存在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与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差独立相关。父母患病和兄弟姐妹患病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无显著差异。母亲患病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差的风险高于父亲患病的T2DM患者。年龄60岁、超重及身体活动水平低的人群中,母亲家族史与血糖控制状况差显著相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T2DM患者为血糖控制状况差的高危人群,需针对此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其血糖控制状况。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女性患者月经初潮年龄(Age at Menarche,AM)和自然绝经状态及自然绝经年龄(Age at Natural Menopause,ANM)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联,为女性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人群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江苏省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及应用研究"基线人群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血糖评价指标分析月经史与血糖控制的关联,分别为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lc,HbAlc)、FPGHbAlc 联合评价。FPG分为7mmol/L和≥7mmol/L两组;HbAlc分为7%和≥7%两组;联合评价分为血糖控制好(FPG7 mmol/L 且 HbAlc7%)、一般(FPG7 mmol/L、HbAlc ≥7%或FPG≥7mmol/L、HbAlc7%)、差(FPG≥7mmol/L且HbAlc≥7%)三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3个模型,模型1校正年龄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模型2校正年龄、BMI、教育水平、病程、吸烟、饮酒和药物治疗;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家族史和身体活动。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T2DM 女性患者共计8344名纳入分析,其中未绝经女性1195(14.32%)人,已绝经女性7149(85.68%)人;平均年龄65.59岁:平均AM为16.65岁,已绝经女性平均ANM为49.53岁。校正年龄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升高与女性患者FPG≥7 mmol/L 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965(0.944-0.986),P=0.001;HbAlc ≥7%的风险同样存在统计学关联,OR(95%CI)=0.978(0.958-0.999),P=0.040;联合评价下,随着AM的升高,女性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差的风险降低,OR(95%CI)=0.962(0.939-0.986),P=0.002。但当进一步校正相关协变量后,在模型2和模型3中未发现AM与血糖控制存在显著关联。模型3分析结果表明,在FPG评价标准下,与ANM 45-55岁的女性患者相比,ANM45岁的女性患者FPG≥7mmol/L的风险升高,但关联未达到统计学意义,OR(95%CI)=1.229(0.995-1.517),P=0.055;ANM55 岁的女性患者 FPG ≥7 mmol/L 的风险显著升高,OR(95%CI)=1.407(1.089-1.817),P=0.009。根据 HbAlc 评价,ANM45岁和55岁的女性患者HbAlc≥7%的风险均显著升高,OR(95%CI)分别为 1.220(1.000-1.488)、1.306(1.025-1.664),对应P值分别为 0.005、0.031;当联合评价时,与ANM 45-55岁人群相比,ANM45岁和55岁的女性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差的风险均显著升高,OR(95%CI)分别为1.286(1.009-1.639)、1.565(1.157-2.116),对应P值分别为0.042、0.004。结论女性T2DM患者中,独立于年龄、BMI,月经初潮年龄与血糖控制存在显著关联;独立于年龄、BMI、教育水平、病程、吸烟、饮酒、药物治疗、家族史和身体活动,自然绝经年龄与血糖控制存在显著关联。应加强月经初潮年龄过早和自然绝经年龄过早或过晚女性T2DM患者的血糖监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荣,徐德顺,陆金松;184例肺结核血糖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8期
2 杨溢;潘怡;江国虹;常改;李静;赵焕英;;天津市社区居民血糖状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年06期
3 宁静;;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17期
4 李慎果;;让血糖长治久安[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8年05期
5 兰晓雁;查验血糖的六点忠告[J];养生月刊;2004年09期
6 杨爱芳;中老年及高职人员血脂、血糖检测[J];中国校医;2000年06期
7 戴巧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糖检测及其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8期
8 ;无损血糖监测有新方法[J];光学仪器;2003年02期
9 何燕萍;太仓市城乡居民血糖水平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年05期
10 刘玉良;张思祥;刘伟铃;;血糖检测方法研究最新进展[J];光谱仪器与分析;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翠红;;自我血糖监测病人的指导[A];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洪哲;蒋本和;金颖妮;纪淑波;靳文瑞;董楠;;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薇;王治国;李少男;;全国床旁血糖检测仪血糖检测的质量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刘杨;何伟;李彤;周华;张彤彦;赵京阳;赵栋;柳续海;林青;侯静;王超;许媛;;计算机管理的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在危重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价[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守岳;李刚;李福军;;11948名石化企业职工血糖水平调查分析[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袁举;黑花玲;黄宝平;;精细化管理在血糖检测中的应用[A];河南省护理管理创新论坛暨护士长培训班——护理部主任大会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1年
7 冯涛;曹相原;;重症患者床旁快速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闫雅更;张国忠;董凤丽;吕和;张琳;郭晓微;;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况调查分析[A];营养与糖尿病并发症——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陈文亮;徐可欣;杜振辉;刘蓉;范世福;;人体无创血糖检测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张亚琼;;3568名体检者血糖、血脂水平调查分析[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李彬;南非启用新一代血糖检测系统[N];科技日报;2002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何佳颐;测血糖可降低50%死亡率[N];健康时报;2006年
3 黄春燕;冬季测血糖要勤一些[N];健康时报;2006年
4 记者 程刚;俄将试产新型血糖检测仪器[N];科技日报;2007年
5 赵淼;怎样控制血糖检测的时间和频度[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晓蕙 教授;偶测血糖不可靠[N];健康时报;2008年
7 栾玲 赵培;怡成生物:血糖检测领域龙头企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8 魏开敏;肺心病人为何要查血糖[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魏妍平;糖友配合检查 血糖才能准确[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欧阳婕;血糖监测不到位 并发症会提早来[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亚;光学相干层析无创血糖检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张洪艳;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人体血糖无创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谷筱玉;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中背景减小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龙志;基于OCT的皮肤光学特征研究及其在无创血糖检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双艳;重症患者静脉血、动脉血与末梢血血糖检测值的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杨浩;基于C/S的无创血糖检测远程服务系统的研究开发[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蔡忠洋;基于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便携式无创血糖检测[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娟娟;老年T2DM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马爽;基于PPG的无创血糖检测系统模型与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6年
6 王敏;江苏省部分三甲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现状调查[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杨娇;延续性远程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8 陈肖;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血糖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东南大学;2016年
9 程慧宁;基于电化学无酶传感器的医用血糖检测体系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徐瑶;基于MSP430的血糖监测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58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25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