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多成分环境下P-gp对甘草次酸吸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18:24

  本文关键词:多成分环境下P-gp对甘草次酸吸收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甘草次酸 P-gp 在体单灌流模型 吸收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多成分环境


【摘要】:目的:自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提出以来,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应用于早期化合物筛选,制剂处方设计,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临床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阶段的重要研究等。在借鉴化学药品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理念上,本课题组提出了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科学框架,目的是将其应用在中药当中,更好的为中药服务。药物的水溶解度和肠渗透性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研究的关键指标。肠渗透性是重要的指标之一,然而药物透过肠膜是一个动态的多样化的过程。包括肠道菌、酶对药物的代谢以及转运体等对药物的转运。肠道内的转运体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大,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多经此途径发生。药物的转运包括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其他转运方式。然而主动转运中的药物外排转运器能依赖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将底物逆向泵出细胞,降低底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影响吸收。药物外排转运器如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等。其中P-糖蛋白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外排蛋白,基于P-gp的药物相互作用是热点问题。甘草被称之为国老,不仅仅因为它是最常用的中药,它也是具有高活性,广药效的中药。因此,本文以甘草中主要高含量成分甘草酸的代谢物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研究多成分环境下P-糖蛋白对的甘草次酸吸收的影响以及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的影响。以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分数Fa为指标,检测与不同成分配伍以及加入P-gp抑制剂后甘草次酸渗透性的变化,比较结果之间差异。第一,得出甘草次酸是否为P-gp的底物,第二,成分配伍对其影响,第三,配伍影响是否通过影响P-gp起的作用,第四,甘草次酸对P-gp的抑制或诱导。本文将甘草次酸放在多成分环境中,通过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渗透性的变化,分析了影响甘草次酸吸收的因素,为甘草次酸与其他药物的合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hineses Medicine Material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CMMBCS)的研究积累了数据,为药物的正确分类提供方法。方法:建立地高辛、酚红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采用低渗透药物酚红和FDA中标准药荧光素、美托洛尔、地高辛对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进行验证,确保研究模型的可行性;建立甘草次酸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从单一成分到两成分再到多成分的方式进行配伍,研究配伍对甘草次酸的渗透性影响;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确定甘草次酸是否为p-gp抑制剂;以地高辛为底物,研究加入成分对甘草次酸的影响是否通过p-gp起作用,以地高辛为底物,给予甘草次酸,研究甘草次酸对p-gp的作用。结果:1.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的验证。给予酚红,酚红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9±0.62)×1(r6cm/s,从实验结果可知,酚红为低渗透性药物,与文献相符[1-2]。给予荧光素,荧光素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0.21±0.14)×10-6cm/s,给予美托洛尔,美托洛尔的有效渗透系数为(5.09±1.21)× 10-5-5cm/s,从实验结果可知,荧光素接近零渗透,美托洛尔为高渗,与文献相符[3]。给予P-gp底物地高辛,比较加入抑制剂维拉帕米前后,地高辛有效渗透系数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抑制剂维拉帕米后,地高辛渗透系数由(1.07±0.59)×10-5cm/s升高到(3.28±1.0)×10-5cm/s,地高辛的渗透性随着抑制剂加入浓度的升高,有效渗透系数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小肠上皮细胞保持完整,连接紧密,P-gp表达完整,模型具有可行性。2.成分配伍对甘草次酸吸收影响。①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完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结果发现,黄芩苷对甘草次酸的吸收作用最明显,使甘草次酸的有效渗透系数由(4.05±0.78)×10-5cm/s降低到(2.18±0.63)×10-5cm/s,减少甘草次酸的渗透。而葛根素、小檗碱对甘草次酸渗透性无明显影响。甘草次酸与葛根素、小檗碱配伍,渗透系数未发生改变,甘草次酸与葛根素、黄芩苷配伍渗透系数发生改变,但变化不明显,甘草次酸与黄芩苷、小檗碱配伍,渗透性降低,由(4.05±0.78)×10-5cm/s到(1.35±0.69)×10-5cm/S,与完全析因分析结果一致,黄芩苷对甘草次酸影响最明显,黄芩苷与葛根素和小檗碱分别存在交互作用。②通过给予高浓度(100μmol/L)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发现甘草次酸的有效渗透系数 peff由(4.05±0.78)×10-5cm/s 到(5.82±0.70)×10-5cm/s,t检验,实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甘草次酸受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影响,说明甘草次酸可能为P-gp的底物。③以地高辛为底物给予质量浓度为200μg/ml、100μpg/ml的黄芩苷,结果显示,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地高辛渗透系数逐渐减小,由(6.07±2.94)×10-5cm/s 到(4.81±0.56)×10-5cm/s 再到(2.68±0.52)×10-5cm/s,这个结果表明黄芩苷对P-gp为诱导作用。此结果与文献相符[4],佐证了甘草次酸为P-gp的底物。3.甘草次酸对P-gp的影响。以地高辛为底物给予不同浓度(20、50、100μg/ml)的甘草次酸,检测地高辛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7.99±1.79)×10-5cm/s、(17.4±1.72)×10-5cm/s、(3.65±0.06)×10-5cm/s,实验结果表明,甘草次酸对p-gp在低浓度时抑制,高浓度时存在轻度诱导作用。结论:甘草次酸为P-gp的底物,且甘草次酸在低浓度时为P-gp的抑制剂,在高浓度时存在轻度诱导作用。黄芩苷能通过诱导P-gp的表达,降低甘草次酸的渗透性,说明黄芩苷为P-gp的诱导剂,多成分环境对甘草次酸的吸收存在影响;甘草次酸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4.05±0.78)×10-5cm/s,高渗透性成分。本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点:1.首次建立基于P-gp模型研究多成分环境对药物渗透性的影响。2.通过FDA标准药物对在体单灌流模型进行验证体现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3.首次证明甘草次酸为P-gp的底物及黄芩苷作为诱导剂对甘草次酸的渗透性影响极其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秋;刘贵军;熊丽辉;;黄芩的主要成分对Caco-2细胞P-gp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16年09期

2 ;食药监总局发布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6年03期

3 刘曼;张文萍;张丽娜;刘会臣;;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物豁免[J];中国新药杂志;2016年05期

4 张秀婷;王英姿;李韶菁;段飞鹏;王晴;张春泥;李凤英;李文华;骆声秀;;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千金子甾醇在大鼠肠吸收特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5 程玲;申宝德;李娟娟;邱玲;沈刚;张利红;韩晋;袁海龙;;外翻肠囊法研究葫芦素B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大鼠肠吸收动力学[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14期

6 徐雪林;易红;赵洁;谢小珂;王智民;张启伟;刘晓谦;高慧敏;;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灯盏乙素乙酯的肠吸收特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11期

7 黄海英;郭艳丽;何元松;吴玟萱;李健;于定荣;石晋丽;;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研究(-)-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吸收的影响因素[J];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10期

8 刘洋;隗丽;董玲;朱美玲;唐明敏;张雷;;多成分体系下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构建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23期

9 吴军;翁春梅;刘晓东;刘东庆;徐丹;曹鹏;王大为;曾白林;;外翻肠囊法研究灵仙新苷肠吸收动力学[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05期

10 刘洋;翟华强;赵保胜;王晶娟;邓巧虹;汪国鹏;张雷;项佳媚;;多成分药物代谢学术思想在中医临床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07期



本文编号:1286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286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e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