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CT显影与肠溶靶向双功能微胶囊用于口服益生菌递送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构建CT显影与肠溶靶向双功能微胶囊用于口服益生菌递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T成像 CA-B微胶囊 双歧杆菌 肠溶靶向 实验性肠炎
【摘要】:目的:双歧杆菌做为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不仅可以改善肠道微环境,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然而,双歧杆菌对酸性环境比较的敏感,常规口服外源性双歧杆菌在到达肠道之前不可避免被胃酸所杀伤,只有少量的双歧杆菌到达肠道定植并发挥益生作用。到目前为止,以海藻酸钠为壁材的物理包埋法是提高双歧杆菌在胃中存活率的有效方法。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静电喷雾法构建具有CT显影与肠溶性靶向双功能的微胶囊—壳聚糖/海藻酸硫酸钡微胶囊(CA-B微胶囊)。系统表征了 CA-B微胶囊的基本特性;体外验证了 CA-B微胶囊对双歧杆菌的保护与控释效果;利用CA-B微胶囊CT造影能力实现对双歧杆菌在消化道内的迁移情况进行实时示踪;进一步验证CA-B微胶囊包裹双歧杆菌对小鼠肠炎症状的缓解和肠道菌群的改善,并且通过肠道基因组测序验证CA-B微胶囊介导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1.以海藻酸钠和硫酸钠混合液作为喷出液,氯化钡溶液作为接收液,通过静电喷雾法一步合成含有硫酸钡的海藻酸钠微球(AB微球);后经壳聚糖一次包覆与海藻酸二次包覆后,由柠檬酸钠液化获得CA-B微胶囊。2.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CA-B微胶囊的物理特性,比较无任何处理裸露的双歧杆菌,AB微球和CA-B微胶囊包埋的双歧杆菌在pH2.5的模拟胃液环境中的活性;表征AB微球和CA-B微胶囊包埋的双歧杆菌在pH2.5的模拟胃液和pH7.0的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效果。3.建立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经灌胃给药含有不同数量双歧杆菌的微胶囊(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0.6,1.2,2.4×109CFU)。通过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切片评估CA-B微胶囊包裹乳酸菌处理小鼠肠炎的治疗效果。4.CA-B微胶囊体内CT显影能力。通过口服给药,小鼠口服0.52g的CA-B微胶囊,用CT分别在Oh,1h,3h,6h,12h和24h这6个时间点分别扫描小鼠消化道,观察CA-B微胶囊包埋的双歧杆菌在消化道的迁移情况。5.采用肠道菌群基因测序方法,分析肠炎小鼠经CA-B微胶囊包裹的双歧杆菌治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收集小鼠粪便进行16SrRNA检测分析,分析不同组间小鼠粪便菌群的组成。结果:1.成功制备形貌均一,粒径为200μm的CA-B微胶囊。CA-B微胶囊的外壁具有规则的层层结构,内部硫酸钡沉淀具有规则的晶体结构。2.CA-B微胶囊可显著提升双歧杆菌抵抗胃酸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并实现肠溶靶向释放。CA-B微胶囊在模拟胃酸环境中几乎不降解;但在模拟肠液中可快速降解。CA-B微胶囊包裹可实现双歧杆菌在模拟肠液环境下的快速靶向释放。3.CA-B微胶囊介导的双歧杆菌靶向肠道给药,可有效缓解DSS诱导小鼠实验性肠炎,增加肠炎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肠道内炎性细胞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4.CA-B微胶囊具有较强的X-射线衰减能力;口服微囊化双歧杆菌后,分别在Oh,1h,3h,6h,12h和24h这6个时间点扫描小鼠消化道,可检测CT信号随时间在消化道内的实时迁移过程。5.小鼠肠道菌群的分析揭示CA-B微胶囊介导的口服双歧杆菌可以增加肠道中杆菌属的数量,而理研菌科的数量则逐渐减少。结论:1.本研究巧妙利用钡元素独特的理化特性,一步法实现微球成型与造影剂包埋同时完成。2.CA-B微胶囊内部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具有较为规则的晶体结构,赋予其较好的CT造影效果,为研究双歧杆菌在体内迁移与定植提供了一种实时示踪的有力工具。3.在模拟胃酸环境下,CA-B微胶囊对包裹的双歧杆菌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并且可以靶向肠道实现可控释放。4.CA-B微胶囊包裹的双歧杆菌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培;左艳梅;张强;;微胶囊释放动力学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2 田云,卢向阳,何小解,黄成江,罗泽民,肖红波;水溶性儿茶素微胶囊的制备研究[J];中草药;2004年08期
3 乔吉超;胡小玲;管萍;赵亚梅;田威;;药用微胶囊的制备[J];化学进展;2008年01期
4 赵亚群;高冬晓;周敬安;王永;狄淬砺;;静电法制备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微胶囊的实验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06期
5 蒋东;;微胶囊的研制与应用进展[J];天津药学;2012年02期
6 田茵;微胶囊的制备及药物应用[J];卫生杀虫药械;2000年01期
7 应国清;熊文说;石陆娥;易喻;;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7年06期
8 黄序,戚薇,王建玲,杜连祥;肠溶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初步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2年02期
9 张瑶;李保国;刘荣;;中药活性成分微胶囊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04期
10 马艳;岳秀丽;马放;王洋;田文杰;阎秀峰;任南琪;;新型喜树碱缓释微胶囊的制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正华;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杜孟芳;;丝素蛋白微胶囊的制备及结构特征的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龙;王全杰;马丽娜;宋宇;李静;;艾蒿精油微胶囊的制备[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江晓利;常聪慧;徐义;;低沸点溶剂对热敏微胶囊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数字成像技术及影像材料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江晓利;常聪慧;徐义;;低沸点溶剂对热敏微胶囊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徐延良;韩相恩;吴玉彬;;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明伟;黄威;曾岗;赫晓东;;原位聚合法制备石蜡微胶囊相变贮热材料[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江晓利;李晓苇;常聪慧;;热敏微胶囊信息记录材料的壁材研究[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毛华军;晏华;蔡万秀;田文全;;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隔热腻子中的应用与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9 毛华军;晏华;谢家庆;赵光哲;陈淑莲;陈勇;;原位聚合法制备石蜡微胶囊的工艺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10 周冠华;杨幼慧;;双歧杆菌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微胶囊悬浮剂推动农药更新换代[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所 唐春红;5大创新技术在防腐抗氧剂中的应用[N];中国食品报;2010年
3 刘国信;微胶囊化技术有益食品业[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王红;高分子微胶囊制备研究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5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凯华;新、奇、炫,从色彩开始[N];中国纺织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s,
本文编号:1290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29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