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9例中风患者病案资料中风发病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1529例中风患者病案资料中风发病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入院年份 就诊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痰热腑实证 中风先兆 诱发因素
【摘要】:1目的通过分析既往中风患者,不同入院年份在就诊时间、年龄、年龄段、中风亚型(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趋势,以及中风与性别、年龄、季节、常见诱因、危险因素、先兆症状等因素相关性,为中风防治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2方法从既往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的患者中筛查出1975年至2005年30年间符合中风急性期(≤14天)且资料完整的1529例病历,填写《中风病医案信息资料回顾性调查表》,对不同入院年份与发病年龄段、中医证型,以及不同中风亚型与年龄段、常见诱因、危险因素行x2检验分析,对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就诊时间等相关的因素行秩和检验,与年龄相关的因素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季节相关的因素行频数分布分析。3结果1.1中风亚型明确诊断率和头颅CT及MRI在临床应用率逐年递增;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所占比例在不同入院年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2不同入院年份(1986-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间患者就诊时间存在差异(p0.01),就诊时间逐步提前;复中风的患者与首次中风患者相比,在就诊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就诊时间具有提前的趋势;不同就诊时间组别间NIHSS评分具有逐步递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1.3中风患者中,女性的发病年龄为64.08±14.17岁,男性发病年龄为62.93 ±13.57岁,缺血性中风发病年龄为65.41± 10.12岁,出血性中风发病年龄为62.92±11.97岁;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均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的发病率逐步增加,然而两者之间增长的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5岁之前增长趋势基本同步,65岁之后缺血性中风增速加快,出血性中风增速减慢;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年龄组(55岁,≥55岁,约相当于女性绝经前后)男女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患者增加更快的趋势;首次中风患者不同的入院年份,发病平均年龄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随着入院年份的递增,发病的平均年龄存在逐步递增趋势,而在不同的年龄段所占比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5岁和≥65岁中风患者所占比例逐年递增。1.4首次中风的患者,不同入院年份与NIH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NIHSS平均值具有随着入院年份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1.5不同入院年份、就诊时间痰热腑实证与非痰热腑实证所占比例存在差异(P值均0.01),痰热腑实证逐年递减,1975-1985年、1986-1995年、1996-2000 年、2001-2005 年所占比例分别为 47.50%、26.30%、23.00%、17.00%;在就诊时间上2-3天比例最高,1天、2-3天、4-7天、8-14天所占比例分别为19.2%、28.2%、25.3%、24.1%;不同中医证型在NIHSS评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痰热腑实证患者NIHSS平均值为8.53±6.65,要高于其他各症候。2.1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发病季节高峰集中在夏季,出血性中风患者在不同发病年龄段发病季节高峰集中区域有区别,在45岁组、45-54岁组、55-64岁组,这三组患者发病季节的高峰集中在夏秋两季,而≥65岁组患者发病季节高峰则在冬春两季。2.2糖尿病、风心病/房颤以及既往中风史在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构成比高于出血性中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心血管家族史与出血性中风更有相关性,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和年龄也存在差异性(p值均0.05)。性别方面,男性患者中吸烟、饮酒、过食肥甘厚味相关性更大,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在女性患者中占得比例更高。年龄方面,45岁患者与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肥甘厚味关系更密切,≥65岁患者与冠心病、高血压、房颤相关性更大。2.3睡眠状态和外感与缺血性中风组相关性更高(P0.01),而情绪波动、大小便、做家务、打牌、洗澡,在出血性中风组更多见(P0.01)。3.TIA持续时间在10-30min继发的中风NIHSS平均值低于10min和30min,发作次数在3次之内的NIHSS平均值低于3次以上,TIA到继发的中风时间在2-30天的NIHSS平均值低于1天之内和30天,然而首次非特异性先兆到缺血性中风时间,2-7天NIHSS平均值却高于1天内和7天,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4结论1.1中风亚型诊断率与辅助检查类型相关;随着入院年份递增,卒中亚型间构成比逐年发生改变,出血性卒中发病率逐年下降,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1.2入院年份越靠后及复中风的患者就诊时间相对越短,可能与中风相关知识认识度提高有关,此外就诊时间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能也存在相关性。1.3女性平均发病年龄高于男性,缺血性中风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但在65岁前后增加趋势存在差异;缺血性中风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女性患者增长趋势更明显,可能与绝经后失去雌激素保护作用相关;中风病的发病具有两端化的趋势,即同时具有青年化和老龄化。1.4中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逐年"轻型化"的趋势。1.5痰热腑实证在2-7天出现逐步涌现,且痰热腑实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体现在两个方面:痰热腑实证患者NIHSS评分更高;痰热腑实证所占比例与NIHSS评分平均值均具有随着发病年份同步递减的趋势。2.1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65岁)均夏季多发,出血性中风≥65岁患者冬春季节多发。缺血性中风更容易在睡眠状态等安静状态下或外感时起病,出血性中风与情绪波动及日常劳力性活动更相关。2.2在缺血性中风中,糖尿病、风心病/房颤以及既往中风史更为常见,在出血性中风中,高血压、心血管家族史比重更高;不同的危险因素在性别和年龄具有差异性,性别方面,男性患者与吸烟、饮酒、过食肥甘厚味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更大,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在女性患者中占得比例更高。年龄方面,45岁患者与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肥甘厚味关系更密切,≥65岁患者与冠心病、高血压、房颤相关性更大。2.3缺血性中风更容易在睡眠状态等安静状态下或外感时起病,出血性中风与情绪波动及日常劳力性活动更相关。3.TIA不同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以及到脑梗死的时间,可能会对之后发生的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产生影响,非特异性症状在到脑梗死的时间上同样可能存在影响,但影响趋势可能并不相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5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银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及其内涵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17期
2 李先涛;尹立群;于春泉;王泓午;;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4年12期
3 彭超英;孔令杰;林海丽;钱远宇;孟庆义;;10437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5期
4 李先涛;于春泉;王泓午;;中风病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文献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2013年02期
5 蔡文智;王丽;郭丽;王静新;张晓梅;曹文静;盛小燕;;脑卒中后便秘与脑损伤相关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姚小英;林岩;耿介立;孙亚蒙;陈莺;李焰生;;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2年08期
7 黄仁发;吴磊;朱清仙;黄河浪;吕彩;张欣;;脑卒中的发病季节和时间规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6期
8 郭海强;郭慧芳;曲波;孙高;;试用圆形分布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的季节性[J];预防医学论坛;2010年12期
9 裴少芳;金兴中;刘毅;;脑卒中发病年龄变化趋势及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年03期
10 王为强;任明山;杨毅;;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1293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293803.html